散
拼音:sàn
释义:1.分开;由聚集而分离。2.撒;散发。3.排除。
组词
散开 魂飞魄散 披头散发 云消雾散 扩散 驱散 散步 飞散 散放 烟消云散拼音
sàn笔顺
一 丨 丨 一 丨 𠃌 一 一 丿 一 丿 ㇏“昔”上下中心对齐,横画平行,中横左伸。“攵”横画在上撇下部起笔,下撇靠短横左端起笔;撇收捺放。
同音字
拼音为sàn的字 拼音为san的字基础解释
1.由聚集而分离。2.分发;分给。3.排遣;排除。详细解释
〈动〉
(本义:分散)
同本义
散,杂肉也。——《说文》
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后汉书·华陀传》
散木也。——《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汉· 贾谊《过秦论》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又如:乌云散了;四散(向四面分散);散盘(散伙);散走(四散奔逃);散佚(散失);散没(分散隐没);散众(不专门跟随某一主人或专门负责某事的杂役);散亡(分散逃亡);散叛(离散背叛);散流(流体四散而流);散涣(形容水四散而流)
散发,使分散
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清· 黄宗羲《原君》
又如:散福(分食祭祀后的食品,布福);散子(撒种);散灰扃户(在地上撒灰,将门户关锁);散花(使花朵飘散);散金(散发钱财);散传(分支传播);散振(为救济人而分发财物);散配(分发);散财(分发财物);散赡(散发财务以接济别人);散积(散发所积存的财务);散赐(分赐)
敞开
欲写,先散怀抱,任情恣情,然后书之。——蔡邕《笔论》
又如:散衣襟
排遣
[以]虫篆散忧乐。——鲍照《蜀四贤》
又如:散散儿(散散心);散愁;散荡(散心,解闷);散适(走动散心);散想(舒散心怀);散虑(排遣忧愁)
逃,逃走
壮者散而之四方。——《孟子·梁惠王下》
放,放牧
马散之华山之阳。——《礼记·乐记》
抒发 。
如:散怀(抒发情怀);散意(表白心意)
结束 。
如:会还没散,我有事先走了;散班(下班);散更(夜间的最后一次打更);散坐(宴会结束,宾客离席)
丧失,失去 。
如:散灭(散失净尽);散阙(散失不全);散朴(失去质朴)
〈形〉
杂乱,纷乱
不与物散,粹之至也。——《淮南子·原道》
另见 sǎn;san
〈形〉
逍遥,懒散
庸众驽散。——《荀子·脩身》。注:“散,不拘检者也。”
又如:懒散;散人(闲散无用或不为世用的人。后多指隐士);散袒(假日;消闲);散旦(散弹,散诞。舒散;不受拘束);散适(闲适);散闲(消遥自在,无拘无束);散宕(放逸);散懒(精神松散,行动散漫)
潇洒;洒脱
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世说新语》
又如:散朗(飘逸爽朗)
挂名职务,没有或很少有工作却可以领工资
初,晋世散骑常持选望甚重,与侍中不异,其后职任闲散,用人渐轻。——《宋书·孔觊传》
又如:散位(闲散的职位);散外(闲散而无一定职守的官职);散地(闲散之地。多指闲散的官职);散男(无职守或封邑的男爵);散役(没有固定职事的差役);散官(有官名而无固定职事之官)
杂乱;错杂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又如:散迹(行踪不定);散散的(无定向,杂乱);散紊(散乱);散殊(各不相同);散生日(散寿。通常的小生日,区别于逢五、逢十的整生日);散东家(百戏杂耍艺人);散名(散杂的名称)
特指文章不受韵律约束 。
如:散句(不押韵或不对偶的诗文句);散行(散体文);散隶(以散笔作的隶书);散体(即散文体。不要求词句齐整对偶的文体)
零碎;不集中的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又如:散盐(粉末盐);散钱(零散的钱币);散滞(遗留下来的零碎物品);散碎(零碎);散处(分散居住);散犯(单独或零散监禁的囚犯);散茶(未压制成块、成片的茶);散户(零星小户)
粗疏 [careless;inatten-tive]。如:散落(疏忽);散拙(散漫粗疏)
平凡;不成材 。
如:散衣(平常穿的衣服);散民(普通百姓);散木(无材用之木。后比喻无用之人)
〈名〉
药粉
与散两钱服之。——《后汉书·华佗传》
又如:平胃散;麻沸散;散子(药面儿)
姓
另见 sàn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散-中華語文大辭典散散1ㄙㄢˇsǎn1.缺乏約束的;鬆開。[例]懶~|鬆~。2.零碎的;雜亂的。[例]~工|~裝|一盤~沙。3.閒逸的。[例]閒~|~官|~職。4.分開;解體。[例]頭髮~了|隊伍~了。5.藥粉。[例]丸~|藥~|運功~|消暑~。6.琴曲名。[例]廣陵~。7.姓。散散2ㄙㄢˋsàn1.分離(與「聚」相對)。[例]分~|~會|~場|妻離子~。2.分發;撒出。[例]~發|~布|~播|~熱。3.消遣;抒發。[例]~心|~步|~悶。4.解僱。[例]遣~費。
散-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散 sàn
① 动散开;分离。《过秦论》:“于是从~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② 动飘散;散布。《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入珠帘湿罗幕。” ③ 动驱散;排除。陆嵩《新年作》:“愿得东风起南陌,催动春光~寒色。” ④ 动罢休。《后汉书·王龚传》:“会赦,事得~。” ⑤ 动碎裂;摧毁。《白马篇》:“俯身~马蹄。” sǒn
① 形没有约束;懒散。《荀子·修身》:“庸众驽~,则劫之以师友。” ② 形零散。《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③ 形闲散。代称闲散的职位。韩愈《进学解》:“投闲置~,乃分之宜。” ④ 名粉状的药。《后汉书·华陀传》:“佗以为肠痛,与~两钱服之。” ⑤ 名曲名。应璩《与刘孔才书》:“听广陵之清~。” ⑥ 名酒器。《礼记·礼器》:“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sàn
1、[散步]sàn bù
随便走走(作为一种休息方式):休息时,到河边散散步。
2、[散开]sàn kāi
分散便餐吃完以后,老李一家就散开,各自消遣去了。
3、[散心]sàn xīn
使心情舒畅;解闷:出去走走,散散心。
4、[发散]fā sàn
1.(光线等)由某一点向四周散开:凹透镜对光束起~作用。~性思维。 2.中医指用发汗的药物把体内的热散出去,以治疗疾病。
5、[分散]fēn sàn
1.散在各处;不集中:~活动。山村的人家住得很~。 2.使分散:~注意力。 3.散发;分发:~传单。
6、[烟消云散]yān xiāo yún sàn
像烟和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无余。
7、[散会]sàn huì
会议结束,参加的人离开会场。
8、[飞散]fēi sàn
1.(烟、雾等)在空中飘动着散开:一团浓烟在空中~着,由黑色渐渐变成灰白。 2.(鸟等)飞着向四下散开:麻雀听到枪声惊慌地~了。
9、[散发]sàn fà
〈动〉披散着头发。
10、[扩散]kuò sàn
1.扩大散布:癌细胞已经~。此消息不得向外~。 2.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由于热运动,不断向四周分散的现象。固、液、气各态物质均有扩散性质。气态物质扩散最快。
11、[散落]sàn luò
1.分散地往下落:花瓣~了一地。 2.分散;不集中:草原上~着数不清的牛羊。 3.因分散而失落或流落;失散:史书~。一家骨肉不知~何方。
12、[集散]jí sàn
集聚和分散。
13、[散布]sàn bù
1.分散到各处:羊群~在山坡上吃草。 2.广泛传播(多含贬义):~流言飞语。
14、[解散]jiě sàn
1.集合的人分散开:队伍~后,大家都在操场上休息喝水。 2.取消(团体或集会)。
15、[消散]xiāo sàn
(烟雾、气味、热力以及抽象事物)消失:雾渐渐~了。
16、[打散]dǎ sàn
1.犹拆散。 2.谓把成套或成包的物件分散。如:这套瓷器不要打散了。 3.旧谓祭奠后把供品分与众人。也称散福。 4.宋元戏曲术语。每场杂剧演完,附加一段表演,作为整个演出的结束,称“打散”。亦泛指曲艺歌舞。
17、[驱散]qū sàn
1.赶走,使散开:~围观的人。大风~了乌云。 2.消除;排除:习习的晚风~了一天的闷热。
18、[涣散]huàn sàn
1.(精神、组织、纪律等)散漫;松懈:士气~。精神~。 2.使涣散:~军心。~组织。
19、[飘散]piāo sàn
(烟雾、气体等)飘扬散开;飞散:炊烟随着晚风袅袅~。微风里~着一股清香。
20、[失散]shī sàn
离散;散失:找到了~多年的亲人。
21、[离散]lí sàn
1.分散不能团聚(多指亲属):家人~。 2.分散,不连续:~信号。
22、[散货]sàn huò
分为大宗散货和集装箱散货两种,这里所说的散货是集装箱散货,包括干质(固体)散装货物和液态散装货物两种。
23、[散播]sàn bō
散布开:~谣言。~种子。
24、[散客]sàn kè
是相对于预约客户的约定性、规律性而指没有预约、没有规律的零散顾客。这类顾客由于没有合同的约定,在选择消费或服务方面自主性较高,且对所选择对象好感较强烈,但其消费地位同时也较不受商品或服务提供方重视。
25、[散场]sàn chǎng
演出或比赛等结束,观众离开:电影~了。
26、[散失]sàn shī
1.分散遗失:那部书稿在战乱中~了。 2.(水分等)消散失去:水果、蔬菜贮藏在地窖里,水分不容易~。
27、[四散]sì sàn
向四面分散:~奔逃。
28、[聚散]jù sàn
会聚与分散。
29、[吹散]chuī sàn
1.吹之使散开。 2.犹拆散。 3.谓消弭事端。
30、[弥散]mí sàn
(光线、气体、声音等)向四外扩散。
31、[走散]zǒu sàn
1.四散离去;分手。《平妖传》第二七回:“许多吃麵的人,等不得都走散了。”《醒世姻缘传》第八十回:“轻轻易易的照数打发了银子,大家还好好的作揖走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那一班人都是行踪无定的,早就走散了,那里告得来!”鲁迅《书信集·致曹靖华》:“今天报上,则载 天津 混乱,学生走散。” 2.有时特指离婚。鲁迅《彷徨·离婚》:“爱姑 既然丈夫不对,公婆不喜欢……也还是照先前说过那样:走散的好。” 3.失散。《恨海》第三回:“伯和 信以为真,因又问道:‘我是昨天走散了的,此刻要雇一辆车到卫里去。’”《恨海》第四回:“哪里都找到了。今儿那一闹,走散的人也不知道多少。” 4.闲逛,散心。《歧路灯》第三回:“王氏 向 谭孝移 説道:‘这 吹臺 三月三大会,叫孩子跑跑去。读了两个月书了,走散走散,再去读书何如?’”
32、[散伙]sàn huǒ
(团体、组织等)解散。
33、[遣散]qiǎn sàn
1.旧时机关、团体、军队等改组或解散时,将人员解职或使退伍:~费。 2.解散并遣送所俘获的敌方军队、机关等人员:全部伪军立即缴械~。
34、[色散]sè sàn
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可以利用棱镜或光栅等作为色散系统的仪器来实现。散(sàn)。
35、[播散]bō sàn
散布。
36、[流散]liú sàn
流转散失;流落分散:有的文物~国外。当年~在外的灾民陆续返回了家乡。
37、[冲散]chōng sàn
受冲击而分离散开。
38、[耗散]hào sàn
减少,散失。
39、[散花]sàn huā
1.使花朵飘散。南朝 梁简文帝《应令诗》:“远烟生兮含山势,风散花兮传馨香。” 2.谓为供佛而散撒花朵。《魏书·释老志》:“世祖 初即位,亦遵 太祖、太宗 之业,每引高德沙门,与共谈论。於四月八日,舆诸佛像,行於广衢,帝亲御门楼,临观散花,以致礼敬。”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明寺》:“尚书祠部曹録像凡有一千餘躯。至﹝四月﹞八日,以次入 宣阳门,向 閶闔宫 前受皇帝散花。”唐 宋之问《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散花多宝塔,张乐布金田。”《儒林外史》第四回:“﹝众和尚﹞行香放灯,施食散花,跑五方,整整闹了三昼夜,方纔散了。” 3.指散花天女。宋 张元干《西江月·和苏庭藻》词:“维摩 丈室久空空,不与散花同梦。”参见“散花天女”。 4.佛教称经之散文为散花。参见“散华”。 5.舞曲名。《隋书·音乐志下》:“行曲有《单交路》,舞曲有《散花》。” 6.楼名。在 四川 成都。唐 李白《登锦城散花楼》诗:“日照 锦城 头,朝光 散花楼。”王琦 注:“散花楼,在 摩訶池 上,蜀王 秀 所建。” 7.方言。坍塌。丛深《百年大计》:“将来柱子上边跑起大吊车来,震动的那样厉害,要再遇着地上有个震动啥啦的,那不就散花了吗?”
40、[散工]sàn gōng
短工;零工。
sǎn
1、[散文]sǎn wén
1.文学类型的一种。 2.指不求形式上整齐,不讲对仗,不押韵的散体文章。与“韵文”相对。 3.现代文学中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报告文学、小品文、随笔、传记、游记等。有时也专指表现作者情思的叙事、抒情散文。
2、[松散]sōng sǎn
使轻松舒畅。
3、[闲散]xián sǎn
1.无事可做而又无拘无束:~的日子。 2.属性词。闲着不使用的(指人员或物资):~劳力。~资金。
4、[散漫]sǎn màn
1.随随便便,不守纪律:自由~。 2.分散;不集中:文章~凌乱,层次不清。
5、[散户]sǎn hù
1.指零散的住户、客户等。 2.证券市场上指分散的个人投资者。
6、[疏散]shū sǎn
〈动〉把集中的人或东西分散开。
7、[零散]líng sǎn
〈形〉零落分散;不集中。
8、[懒散]lǎn sǎn
形容人精神松懈,行动散漫;不振作:他平时~惯了,受不了这种约束。
9、[散装]sǎn zhuāng
属性词。指原来整包整桶的商品,出售时临时分成小包小袋,或零星出售不加包装:~洗衣粉。~白酒。
10、[散乱]sǎn luàn
不整齐;没条理;纷乱。
11、[散射]sǎn shè
1.光线通过有尘埃的空气等介质时,部分光线向多方面改变方向。超短波发射到电离层时也发生散射。 2.两个粒子碰撞时,运动方向改变。 3.在某些情况下,声波投射到不平的分界面或介质中的微粒上而向不同方向传播。
12、[拆散]chāi sǎn
使成套的东西分散 。
13、[散光]sǎn guāng
视力功能缺陷的一种。由于眼球中的角膜或晶状体表面曲度不规则,平行光线入眼后,其所结成的焦点不在一处所致。表现为看东西模糊不清。
14、[散居]sǎn jū
分散居住:一家人~各地。
15、[散架]sǎn jià
完整的东西散开,比喻散(sàn)伙或垮台:木盆~了。浑身酸疼,骨头像散了架似的。这个小组要不是你们几个撑着,早就~了。
16、[散见]sǎn jiàn
零星地出现,分散地见到(主要指文章观点、材料内容等)他的学术观点散见于他近年发表的论文中。
17、[散件]sǎn jiàn
没有组装的元器件(跟“整机”相对):电脑~。
18、[散剂]sǎn jì
干燥而疏松的粉末状或颗粒状制剂,分内服和外用两种。也叫粉剂。
19、[散碎]sǎn suì
散乱而碎成小块的。
20、[散记]sǎn jì
关于某一事物或活动的零碎记述(多用于书名或文章标题):《旅美~》。
21、[散曲]sǎn qǔ
曲的一种体式。盛行于元明两代。跟剧曲不同,没有宾白(道白)科介(动作),便于清唱。包括散套、小令两种。
22、[散体]sǎn tǐ
一种不要求词句齐整对偶的文体。与“骈体”相对。
23、[游散]yóu sǎn
闲逛。
24、[散套]sǎn tào
散曲的一种。通常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组成,长短不拘,一韵到底,用来抒情或叙事。
25、[散话]sǎn huà
〈方〉闲谈的话语或不重要的话。
26、[散段]sǎn duàn
宋 代指正杂剧演出之后的零星节目。
27、[散带]sǎn dài
1.丧服散垂于腰的麻带。 2.衣带松散。
28、[散木]sǎn mù
原指因无用而享天年的树木。后多喻天才之人或全真养性、不为世用之人。《庄子·人间世》:“匠石 之齐,至於 曲辕,见櫟社树……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槨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北周 庾信《奉和法筵应诏》:“覊臣从散木,何以预中天?”唐 戴叔伦《酬赠张众甫》诗:“野人无本意,散木任天材。”宋 苏轼《题过所画枯木竹石》诗之二:“散木支离得自全,交柯蚴蟉欲相缠。”
29、[散板]sǎn bǎn
1.〈方〉散架,分开。 2.一种京剧板式。节奏自由,可据唱词内容自由发挥。如西皮散板、二黄散板。
30、[散诞]sǎn dàn
1.悠闲自在;舒心。 2.放诞不羁。
31、[散句]sǎn jù
指不押韵或不对偶的诗文句。
32、[散职]sǎn zhí
闲散的职务。
33、[散点]sǎn diǎn
分散的点。
34、[散乐]sǎn yuè
1.古代乐舞名。原指周代民间乐舞。 2.宋元以后指民间艺人。亦指民间剧团。
35、[散匪]sǎn fěi
散文形式的一种,属零散零散、不成伙活动的土匪;被围剿后群龙无首的土匪。
36、[散人]sǎn rén
1.平庸无用的人。 2.不为世用的人;闲散自在的人。
37、[散白]sǎn bái
戏曲念白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以各地方言为基础,接近于生活语言。
38、[散座]sǎn zuò
1.旧指剧场中包厢以外的座位。 2.旧指人力车夫拉的不固定的主顾。 3.饭馆指为零散客人设的座位。
39、[偏坠散]piān zhuì sǎn
一道中药药方,由荔枝核、龙眼核、小茴香等组成。
40、[土黄散]tǔ huáng sǎn
大黄1钱。
近义词
反义词
sàn
1、[集]jí
1.集合;聚集:汇~。齐~。~思广益。惊喜交~。 2.集市:赶~。 3.集子:诗~。文~。全~。地图~。 4.某些篇幅较长的著作或作品中相对独立的部分:《康熙字典》分为子、丑、寅、卯等十二~。影片上下两~,一次放映。三十~电视连续剧。 5.集合 6.的简称。 7.姓。
2、[聚]jù
1.聚集:~会。~沙成塔。大家~在一起商量商量。明天星期日,咱们找个地方~~。 2.姓。
3、[整]zhěng
1.全部在内,没有剩余或残缺;完整(跟“零”相对):~天。~套。一年~。十二点~。化~为零。 2.整齐:~洁。~然有序。仪容不~。 3.整理;整顿:~风。~装待发。 4.修理:~修。~旧如新。 5.使吃苦头:他被~得好苦! 6.搞;弄:绳子~断了。这东西我看见人~过,并不难。
sǎn
1、[集]jí
1.集合;聚集:汇~。齐~。~思广益。惊喜交~。 2.集市:赶~。 3.集子:诗~。文~。全~。地图~。 4.某些篇幅较长的著作或作品中相对独立的部分:《康熙字典》分为子、丑、寅、卯等十二~。影片上下两~,一次放映。三十~电视连续剧。 5.集合 6.的简称。 7.姓。
2、[聚]jù
1.聚集:~会。~沙成塔。大家~在一起商量商量。明天星期日,咱们找个地方~~。 2.姓。
3、[整]zhěng
1.全部在内,没有剩余或残缺;完整(跟“零”相对):~天。~套。一年~。十二点~。化~为零。 2.整齐:~洁。~然有序。仪容不~。 3.整理;整顿:~风。~装待发。 4.修理:~修。~旧如新。 5.使吃苦头:他被~得好苦! 6.搞;弄:绳子~断了。这东西我看见人~过,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