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
拼音
lí sà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lí的字 拼音为sàn的字 拼音为li的字 拼音为san的字基础解释
1.分散不能团聚(多指亲属):家人~。 2.分散,不连续:~信号。详细解释
分离;分散。
《逸周书·时训》:“鸿雁不来,远人背叛;玄鸟不归,室家离散。” 三国 魏 阮籍 《清思赋》:“蹈清漺之危跡兮,躡离散之轻微。” 宋 曾巩 《福州上执政书》:“或行役不已,而父母兄弟离散,则有《陟岵》之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柳生》:“但室人离散,求借洪威,更赐瓦全。” 李大钊 《大哀篇》:“农失其田,工失其业,商失其源,父母兄弟妻子离散。”
涣散。
《尉缭子·兵令上》:“专一则胜,离散则败。” 唐 柳宗元 《非国语·黄熊》:“凡人之疾,魄动而气荡,视听离散,于是寐而有怪梦。”《明史·太祖纪一》:“时 元 守兵单弱,且闻中原乱,人心离散。”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五·朱忠庄公遗疏》:“我国家金甌全盛,不谓人心离散,财用困穷,一至于此。”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离散-中華語文大辭典同:離散
离散-汉语大词典离散1.分离;分散。
●《逸周书·时训》:“鸿雁不来,远人背叛;玄鸟不归,室家离散。”
●三国魏阮籍《清思赋》:“蹈清漺之危迹兮,蹑离散之轻微。”
●宋曾巩《福州上执政书》:“或行役不已,而父母兄弟离散,则有《陟岵》之思。”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柳生》:“但室人离散,求借洪威,更赐瓦全。”
●李大钊《大哀篇》:“农失其田,工失其业,商失其源,父母兄弟妻子离散。”
2.涣散。
●《尉缭子·兵令上》:“专一则胜,离散则败。”
●唐柳宗元《非国语·黄熊》:“凡人之疾,魄动而气荡,视听离散,于是寐而有怪梦。”
●《明史·太祖纪一》:“时元守兵单弱,且闻中原乱,人心离散。”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五·朱忠庄公遗疏》:“我国家金瓯全盛,不谓人心离散,财用困穷,一至于此。”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lí sàn
1、在公安部门的帮助下,离散多年的母女又团聚了。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lí sàn
1、[分裂]fēn liè
1.一个整体分成 独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 2.使一个整体分成独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
2、[决裂]jué liè
(谈判、关系、感情)破裂:自她和我~之后,再没有见面。五四时代的青年开始和封建主义的传统~。
3、[失散]shī sàn
离散;散失:找到了~多年的亲人。
4、[瓦解]wǎ jiě
1.比喻崩溃或分裂:土崩~。 2.使对方的力量崩溃:~敌人。
5、[分离]fēn lí
1.分开:理论与实践是不可~的。从空气中~出氮气来。 2.别离:~了多年的兄弟又重逢了。
6、[破裂]pò liè
1.(完整的东西)出现裂缝;开裂:棉桃成熟时,果皮~。 2.双方的感情、关系等遭破坏而分裂:谈判~。
7、[割裂]gē liè
把本来统一的或互相联系的事物(多指抽象的)人为地分割开。
8、[分散]fēn sàn
1.散在各处;不集中:~活动。山村的人家住得很~。 2.使分散:~注意力。 3.散发;分发:~传单。
9、[离别]lí bié
比较长久地跟熟悉的人或地方分开:三天之后咱们就要~了。~母校已经两年了。
10、[分割]fēn gē
把整体或有联系的东西分开:~遗产。民主和集中这两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能~开。
反义词
lí sàn
1、[会合]huì hé
聚集到一起:两军~后继续前进。
2、[完聚]wán jù
团聚:合家~。
3、[团聚]tuán jù
1.相聚(多指亲人分别后再相聚):夫妻~。全家~。 2.团结聚集:组织和~千千万万民众。
4、[聚集]jù jí
集合;凑在一起:~力量。~资金。广场上~了很多人。
5、[团圆]tuán yuán
1.(夫妻、父子等)散而复聚:骨肉~。全家~。 2.圆形的:这个人~脸,大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