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
拼音:cáng
释义:1.隐蔽。2.保存;储存。3.埋藏在地下的矿物。
组词
迷藏 捉迷藏 藏书 东躲西藏 蕴藏 储藏 躲藏 埋藏 隐藏 珍藏拼音
cáng笔顺
一 丨 丨 一 丿 ㇄ 一 丿 一 丨 𠃍 一 丨 ㇄ ㇂ 丿 丶笔画多,间距密,布局紧凑。“艹”大小适中。“臧”竖撇和斜钩下部张开;“臣”上下短竖对齐;撇和点位置恰当。
同音字
拼音为cáng的字 拼音为cang的字基础解释
1.隐蔽。2.收存。详细解释
〈动〉
(形声,臧声。本义:把谷物保藏起来)
储积,收藏
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墨子·三辩》
子不闻藏书者乎?——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矿藏;收藏(收集保藏)
隐匿
藏,匿也。——《说文新附》
慢藏海盗。——《易·系辞上》
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吕氏春秋·察今》
又如:藏掩(遮盖,隐瞒);藏拙(因怕丢丑而不显露自己的技能和意见);藏娇(把娇娃藏起来。指娶妾别居);藏名(隐匿名声)
怀有 。
如:包藏;藏怒(怀藏怒火;怀恨于心)
〈名〉
收藏财物的府库
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周礼·天官·宰夫》。治藏,藏文书器物。
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宝藏兴焉。——《礼记·中庸》
俄而范氏之藏大火。——《列子·黄帝》
太宗尝发宝藏,令诸女择取之。——《宋史·太宗七女传》
又如:藏吏(负责宫内府库的官吏);库藏(仓库);藏户(仓库的出入口);藏府(公家的府库)
内脏。后作“脏”
酒练五藏。——汉· 枚乘《七发》
五味者何?曰:五藏。——《管子·水地》
百骸九窍六藏。——《庄子·齐物论》
吸新吐故以练藏。——《汉书·王吉传》
臟是后起的分别字,以别于“宝藏”的“藏”。
又如:藏府(人体内脏器官的总称。同脏腑)
佛教或道教的经典的总称
为景灵使,阅道藏。——《宋史·王钦若传》
又如:藏主(主持佛事的当家和尚);三藏(佛经经典分为经、律、论三个部分,总称“三藏”);道藏(道教书籍的总汇);释藏(佛教经典的总汇)
宝藏
只道他掘了藏,原来却做了这样生意,故此有钱。——《醒世恒言》
藏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于西藏和四川、青海、甘肃等省的部分地区
西藏的简称。西藏地区 。
如:藏羊(西藏高原所产的羊);藏文(西藏的文字);藏香(西藏一带所产的一种线香)
另见 cáng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藏-中華大字典1、藏讀音:慈郞切,音鑶,陽韻。釋文:
❶匿也。漢書通用臧字。从艸。後人所加。見《說文新附》。《鈕氏新附考》:按漢碑已有~字。知俗字多起於分隸。
❷懷也。《國語齊策》:~怒以待之。
❸蓄也。《易繫辭》:君子~器於身。
❹潛也。《呂覽圜道》:衰乃殺。殺乃~。
❺戢也。見《國策秦策注》。
❻深也。《韓詩外傳》:安知其奧~之所在。
❼猶隱也。《山海經西山經》:槐江之山。多~琅玕黃金玉。
❽猶障也。《禮記禮運》:義之修而禮之~也。
〔注〕:~若其城郭然。
❾猶殘也。《淮南說林》:高鳥盡而强弩~。
〔注〕:~猶殘。喩不復用也。
❿秋爲白~。見《爾雅釋天》。
〔注〕:氣白而收~。
⓫歸~。黃帝易也。《周禮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三曰周易。
〔注〕:杜子春云。連山、宓戲。歸~。黃帝。
⓬姓也。南宋~凝之。
2、藏讀音:茲郞切,音臧,陽韻。釋文:
❶草名。《史記司馬相如傳》:其卑溼則生~莨蒹葭。
〔注〕:~似薍而葉大。
❷~~。茂也。見《廣雅釋訓》。《疏證》:陳風、東門之楊。其葉牂牂。傳云。牂牂然盛貌。與~~同。
❸同贓。《左文十八傳》:掩賊爲~。〔朱駿聲云。卽俗字之贜也〕。
3、藏讀音:才浪切,音臟,漾韻。釋文:
❶物所蓄曰~。《禮記月令》:命百官。謹蓋~。
〔注〕:~、才浪反。又如字。
❷西~。地名。北界新疆靑海。東界四川雲南。西南與印度不丹尼泊爾接壤。分前~後~二部。前~政權、由達賴喇嘛主之。後~政權、由班禪額爾德尼主之。
❸同臟。《周禮疾醫》:參之以九~之動。
〔注〕:正~五。又有胃、膀胱、大小腸。
〔按朱駿聲云。此卽俗字之臟也〕。
4、匨釋文:古藏字。見《集韻》。
5、劫讀音:慈郞切,音藏,陽韻。釋文:同琄。《正字通》:同文備考。收藏也。从土。以天地萬物藏于下。歸根復命之意。轉去聲。人之五藏。主受意。又从草作啊。徐鉉曰。後人所加。今用爲蔽藏字。
6、釃釋文:同藏。見《字彙補》。
藏藏1ㄘㄤˊcánɡ1.躲藏;隱蔽。[例]隱~∣暗~│~起來。2.儲存。[例]收~∣~書∣珍~。3.姓。藏藏2ㄗㄤˋzànɡ1.倉庫;儲存大量東西的地方。[例]寶~。2.佛教或道教經典的統稱。[例]佛~∣道~∣大~經。3.西藏。[例]~羚羊│青~鐵路。4.指藏族。大陸少數民族之一。分布於西藏、青海、四川、甘肅、雲南等地。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cáng
1、[躲藏]duǒ cáng
把身体隐蔽起来,不让人看见:他~在门后。
2、[隐藏]yǐn cáng
藏起来不让发现:~在丛林中。
3、[收藏]shōu cáng
收集保藏:~文物。
4、[捉迷藏]zhuō mí cáng
1.儿童游戏,一人蒙住眼睛,摸索着去捉在他身边来回躲避的人。 2.比喻言语、行为故意迷离恍惚,使人难以捉摸:你直截了当地说吧,不要跟我~了。
5、[笑里藏刀]xiào lǐ cáng dāo
形容对人表面温和,心里阴险毒辣。
6、[藏书]cáng shū
1.收藏图书。也指收藏的图书。 2.书名。也叫《李氏藏书》。明末李贽著。作者自称:“此书但可自怡,不可示人。” 故名。共六十八卷。体裁采纪传体,论述战国至元亡的历史人物约八百人。另有《续藏书》二十七卷,记载明代历史人物。因书中立论多与当时统治阶级的正统观念不合,故在明清两代被列为禁书。
7、[藏身]cáng shēn
躲藏;安身:无处~。~之所。
8、[东躲西藏]dōng duǒ xī cáng
形容为了逃避灾祸而到处躲藏。
9、[藏品]cáng pǐn
收藏的物品:私人~。
10、[珍藏]zhēn cáng
1.认为有价值而妥善地收藏:~多年,完好无损。 2.指收藏的珍贵物品:把家中的~献给博物馆。
11、[暗藏]àn cáng
隐藏;隐蔽:身上~凶器。消除~的隐患。
12、[私藏]sī cáng
私自藏匿;私人收藏:~枪械。~名画。
13、[馆藏]guǎn cáng
1.图书馆、博物馆等收藏:~中外书刊七十万册。 2.图书馆、博物馆等收藏的图书、器物等。
14、[藏匿]cáng nì
藏起来不让人发现:在山洞里~了多天。
15、[埋藏]mái cáng
1.藏在土中:山下~着丰富的煤和铁。 2.隐藏:他是个直爽人,从来不把自己想说的话~在心里。 3.把某种制剂放在人或动物的皮下组织内。对于人是为了医疗,对于家畜大多是为了催肥。
16、[潜藏]qián cáng
隐藏:~在心里的痛苦。把~的坏人清除出去。
17、[贮藏]zhù cáng
储藏。
18、[迷藏]mí cáng
1.游戏名。蒙目相捉或寻找躲藏者的游戏。也称捉迷藏。唐 杜牧《扬州》诗之一:“煬帝 雷塘 土,迷藏有旧楼。”冯集梧 注引《致虚杂俎》:“明皇 与 玉真 恒于皎月之下,以锦帕裹目,在方丈之间,互相捉戏,谓之捉迷藏。”宋 秦观《宴桃源》词:“去岁迷藏花柳,恰恰如今时候。”俞锷《无题》诗:“射覆酒浮银凿落,迷藏花舞玉玲瓏。” 2.犹退隐。宋 黄庭坚《次韵文潜同游王舍人园》:“移竹 淇园 下,买花 洛水 阳。风烟二十年,花竹可迷藏。”宋 魏了翁《鹧鸪天·次韵李参政壁朝阳阁落成》词:“买花移竹且迷藏,九重閶闔开黄道,未信低回两鬢霜。” 3.指底细。宋 辛弃疾《朝中措》词:“长怪春归何处,谁知箇里迷藏。”
19、[掩藏]yǎn cáng
隐藏:~内心的痛苦。
20、[窖藏]jiào cáng
用窖储藏:保存白薯的最好办法是~。
21、[矿藏]kuàng cáng
地下埋藏的各种矿物的统称:我国的~很丰富。
22、[保藏]bǎo cáng
把东西收存起来以免遗失或损坏:~手稿。把选好的种子好好~起来。
23、[窝藏]wō cáng
指隐藏犯罪分子或为犯罪分子隐藏罪证和赃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侦查和审判的犯罪行为。藏(cáng)。
24、[冬藏]dōng cáng
冬季储藏:介绍萝卜~技术。
25、[归藏]guī cáng
1.三《易》之一,相传为黄帝所作。 2.敛藏。 3.归葬。
26、[油藏]yóu cáng
储存在油捕中的石油叫“油藏”。
27、[包藏]bāo cáng
包含;隐藏:~祸心。
28、[秘藏]mì cáng
收藏或隐藏起来;不公开。
29、[藏拙]cáng zhuō
认为自己的意见、作品、技能等不成熟或有缺欠,不敢拿出来让别人知道。
30、[藏独]cáng dú
藏独就是达赖和领主贵族想分裂西藏,要建立所谓“大藏区”的一帮团伙。
31、[龙藏]lóng cáng
1.亦作“龙臧”。《易·乾》:“潜龙勿用,阳气潜藏。”后因以“龙臧”指潜藏勿用。 2.亦作“龙臧”。龙宫的经藏。指佛家经典。佛经故事相传龙树入龙宫赍《华严经》。
32、[搜藏]sōu cáng
将一些东西收集并保存起来。
33、[华藏]huá cáng
亦作“华臧”。佛教语。莲华藏世界(或华藏世界)的略称。
34、[藏银]cáng yín
藏银是白铜(铜镍合金)的雅称,传统上的藏银为百分之三十银加上百分之七十的铜。
35、[匿藏]nì cáng
隐藏;藏匿:~逃犯。~枪支弹药。
36、[库藏]kù cáng
仓库。
37、[密藏]mì cáng
1.暗中收藏;秘密收藏。 2.佛经名。密教之经典。
38、[行藏]xíng cáng
1.对有关名节的事情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态度。《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后用来指出处或行止。 2.来历。《张协状元》第十出:“五鸡山下,更没人知我行藏。” 藏(cáng)。
39、[藏掖]cáng yē
1.怕人知道或看见而竭力掩藏:~躲闪。 2.遮掩住的弊端:他办事完全公开,从来没有~。
40、[藏奸]cáng jiān
1.心怀恶意:笑里~。 2.不肯拿出全副精力或不肯尽自己的力量做事情:~耍滑。
zàng
1、[西藏]xī zàng
全称西藏自治区,中国西南部的民族自治区,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89万,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区内有大小湖泊千余个,雅鲁藏布江水力资源丰富,雅鲁藏布江谷地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以畜牧为主,牦牛为主要畜种,交通以公路为主,是中国的经济落后地区。
2、[藏族]zàng zú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459万(1990年)。分布在西藏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的部分地区。有本民族语言文字。»事农牧业。多信奉藏传佛教。建有西藏自治区等各级自治地方。
3、[宝藏]bǎo zàng
1.指埋藏在地下的矿产:开发地下的~。 2.有待进一步发掘利用的财富:民间艺术的~真是无穷无尽。藏(zàng)。
4、[地藏]dì zàng
1.埋葬于地。 2.地下藏物之处;地窖。 3.即地藏菩萨。
5、[藏蓝]zàng lán
一种蓝中略带红的颜色。
6、[藏青]zàng qīng
一种蓝中带黑的颜色。
7、[藏历]zàng lì
藏族的传统历法,是唐代从内地传过去的。基本上跟农历相同,但为了使十五那天一定是月圆以及宗教上的理由,往往把某一天重复一次,或把某一天减掉,例如有时有两个初五而没有初六等,即所谓“重日”和“缺日”。藏历用五行和十二生肖纪年,如火鸡年、土狗年。
8、[藏香]zàng xiāng
西藏一带所产的一种线香,用檀香、芸香、艾等原料制成,颜色有黑、黄两种,藏族用来敬佛。
9、[藏戏]zàng xì
藏族戏曲剧种,主要流行于西藏地区。
10、[道藏]dào zàng
道教经典的总辑。包括周秦以下道家子书及六朝以来的道教经典。藏(zàng)。
11、[法藏]fǎ zàng
1.佛教语。谓法性含藏的无量功德。 2.佛教语。佛所说的教法。佛法含藏无量妙义,故称“法藏”。
12、[五藏]wǔ zàng
1.亦作“五臧”。即五脏。指心、肝、脾、肺、肾。中医谓“五脏”有藏精气而不泻的功能,故名。 2.佛教的五类经典。
13、[释藏]shì zàng
佛教经典的总汇,分经、律、论三藏,包括汉译佛经和中国的一些佛教著述。
14、[六藏]liù zàng
1.六腑。 2.佛教语。原以龟藏其头尾四足避害,比喻修行者藏其六识。后泛指退避忍让。参阅《杂阿含经》四三。
15、[催藏]cuī zàng
脏腑的意思。动词,表示极度伤心。
16、[守藏]shǒu zàng
1.贮藏保管。《周礼·夏官·司弓矢》:“掌六弓、四弩、八矢之灋,辨其名物,而掌其守藏与其出入。” 2.看管财库,保管财物。《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初,晋侯 之竖 头须,守藏者也。其出也,窃藏以逃。”杨伯峻 注:“守藏,犹言保管财物。”明 王鏊《震泽长语·仙释》:“它日内库失金,守藏吏以闻。”
17、[佛藏]fó zàng
佛教经典的总称。通称“大藏经”、“一切经”。
18、[藏红花]zàng hóng huā
1.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细长,鳞茎球状。花淡紫色,可入药。原产欧洲。由西藏传入内地,所以叫藏红花。 2.这种植物的花。
19、[大藏经]dà zàng jīng
简称藏经。佛教 经典的总称。参见〔佛经〕藏(zàng)。
20、[黄檗藏]huáng bò zàng
Huangbozang 日本山城州宇治郡黄檗山宝藏禅院沙门铁眼(道光)在1669~1678年募刻,又名《铁眼藏》。
21、[青藏高原]qīng zàng gāo yuán
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甘肃省西南部和云南省的西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面积约22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高峰终年积雪,低地多湖泊。东亚、南亚的大河多发源于此。
22、[川藏公路]chuān zàng gōng lù
从四川成都到西藏拉萨,长约2 400千米。跨越横断山脉,工程异常艰巨。是川藏间的交通干线。
23、[汉藏语系]hàn zàng yǔ xì
包括藏语和汉语有时还包括泰语的一个语系。
24、[三藏法师]sān zàng fǎ shī
对精通佛教圣典中之经、律、论三藏者的尊称。又称三藏比丘、三藏圣师,或略称三藏。在中国,对来自印度、西域的佛典进行汉译的僧侣,常尊为译经三藏或三藏法师。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三藏法师为玄奘法师,但常被误会这是玄奘专有的称号,实际上除了玄奘之外,著名的三藏法师尚有鸠摩罗什法师、实叉难陀法师、求那跋陀法师、大广智不空法师、菩提灯法师、安世高法师等等。日本历史上唯一的三藏法师为灵仙法师。
近义词
cáng
1、[匿]nì
隐藏;不让人知道:隐~。~名。~居深山。~影藏形。
2、[躲]duǒ
躲避;躲藏:~雨。~车。~债。明枪易~,暗箭难防。
反义词
cáng
1、[露]lòu
1、[露]lù
义同“露”。用于口语。
1.俗称露水。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2.没有遮蔽或在屋外。3.用花叶或果子蒸馏成的饮料。4.中成药剂型之一。将药剂与水,用蒸馏法制得的澄明液体药品。一般供内服。5.显现出来。脸上~出了笑容。
2、[显]xiǎn
1.露在外面容易看出来;明显:~而易见。药刚吃了一剂,效果还不很~。 2.表现;露出:各~其能。大~身手。 3.有名声有权势地位的:~达。~赫。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