羈
拼音:jī
释义:1.亦作“羇”。亦作“覉”。亦作“覊”。2.马络头。3.套上笼头。4.束缚,拘束。5.拘系。6.引申为拘禁。7.萦扰;被牵制。8.引申指拖延。9.寄居在外。亦指旅居的人。10.古代女孩的发髻。11.姓。汉有羁栩,见《姓苑》。
组词
游荡不羈拼音
jī笔顺
丨 𠃍 丨 丨 一 一 丨 丨 一 丨 𠃍 一 一 丨 一 丨 一 一 丨 𠃌 丶 丶 丶 丶同音字
拼音为jī的字 拼音为ji的字基础解释
见“羁”。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羈-中華語文大辭典羈羁ㄐ丨jī1.束縛;拘束。[例]~絆∣~押∣放蕩不~∣不受~繫。2.寄居或停留。[例]~旅∣~留∣久~外鄉。3.〈書〉馬籠頭;套住馬口的嘴套。[例]白馬飾金~,連翩西北馳(《文選‧曹植‧白馬篇》)。4.姓。
羈-漢語大字典羈
〔羁〕
《説文》:“ঌͯ܌馬絡頭也。从网,从馽。馽,馬絆也。ȯ܌ঌͦȖ从革。”段玉裁注:“既絆其足,又网其頭。今字作羈,俗作羇。”
jī 《廣韻》居宜切,平支見。歌部。
(1)马络头。《説文·网部》:“ঌͯ܌馬絡頭也。ȯ܈羈),ঌͦȖ从革。”《廣雅·釋器》:“羈,勒也。”《左傳·僖公二十四年》:“臣負羈絏,從君巡於天下。”孔穎達疏:“《説文》云:‘羈,馬絡頭也。又曰馬絆。’”三國魏曹植《白馬篇》:“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資治通鑑·唐憲宗元和十二年》:“據其栅,命士少休,食乾糒,整羈靮,留義成軍五百人鎮之。”
(2)系住;拘系。漢賈誼《吊屈原賦》:“使麒麟可係而羈兮,豈云異夫犬羊。”《後漢書·文苑傳上·杜篤》:“南羈鉤町,水劒强越。”李賢注:“羈,係也。”
(3)约束;拘束。如:狂放不羁。《漢書·司馬遷傳》:“僕少負不羈之才,長無鄉曲之譽。”顔師古注:“不羈,言其才質高遠,不可羈繫也。”唐韓愈《送惠師》:“惠師浮屠者,乃是不羈人。”《紅樓夢》第二十五回:“天不拘兮地不羈,心頭無喜亦無悲。”
(4)牵制;牵延。《吕氏春秋·決勝》:“幸也者,審於戰期而有以羈誘之也。”高誘注:“羈,牽。”《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我寧游戲汚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資治通鑑·唐穆宗長慶元年》:“姦臣恐臣或有成功,曲加阻礙,逗留日時;進退皆受羈牽,意見悉遭蔽塞。”明湯顯祖《紫釵記·狂朋試喜》:“郡主宜效樂羊之織,助成玄豹之文。休得貪懽,有羈大事。”
(5)古代女孩的发髻。《字彙·网部》:“羈,髻也。”《穀梁傳·昭公十九年》:“羈貫成童,不就師傅,父之罪也。”《禮記·内則》:“三月之末,擇日,翦髮為鬌,男角女羈。”鄭玄注:“午達曰羈。”孔穎達疏:“按:《儀禮》云‘度尺而午’,注云:‘一從一横曰午。’今女翦髮,留其頂上縱横各一,相交通達,故云午達。不如兩角相對,但縱横各一在頂上,故曰羈。羈者,隻也。”清黄生《義府·男角女羈》:“女則兩髻一前一後,如馬首,故曰羈。”
(6)单的;孤单。《文選·謝靈運〈晚出西射堂〉》:“羈䳄戀舊侣,迷鳥懷故林。”劉良注:“羈䳄,無耦也。”宋王安石《謝除昭文表》:“自視羈單,所懷蹇淺。”明湯顯祖《南柯記·貳館》:“三人俱聚於此,庶免羈孤之歎,可喜可喜。”
(7)寄居;旅寓。也指寄居作客的人。《廣雅·釋詁三》:“羈,寄也。”《玉篇·网部》:“羈,羈旅也,寄止也。”《左傳·昭公七年》:“單獻公棄親用羈。”杜預注:“羈,寄客也。”宋陸游《立秋後十日風雨淒冷獨居有感》:“那知是羈客,恍若在家舍。”明劉基《望孤山作》:“羈心霜下草,生態水中萍。”引申为停留。《聊齋志異·葛巾》:“妾處耳目多,不可久羈,蹈隙當復來。”清方苞《獄中雜記》:“獄辭上,中有立決者,行刑人先俟於門外,命下,遂縛以出,不羈晷刻。”
(8)姓。《續通志·氏族略》:“羈,見《姓苑》。漢羈栩,上黨人。”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jī
1、[负羈妻]fù jī qī
见"负羁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