貊
拼音:mò
释义:1.中国古代称居住在东北部的民族。2.姓。
组词
貊盘 貊头 秽貊 夷貊 貊鞨 胡貊 貊弓 蛮貊 貊乡鼠壤 貊乡鼠攘 大貊小貊 尽酢貊来拼音
mò笔顺
丿 丶 丶 丿 ㇁ 丿 丿 一 丿 丨 𠃍 一 一同音字
拼音为mò的字 拼音为mo的字基础解释
1.我国古代称东北方的民族。 2.姓。“貉”详细解释
古代汉族称对方少数民族的一种称呼
华夏蛮貊。——《书·武成》
通“寞”。寂寞
维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诗·大雅·皇矣》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貊-中華語文大辭典貊ㄇㄛˋmò1.古代大陸北方的一些民族。[例]蠻~|南蠻北~。2.姓。
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貊 mò
① 名一种动物。《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哀牢)出~兽。” ② 名我国古代对东北部一个民族的称呼;又写作“貘”。《盐铁论·通有》:“求蛮~之物,以眩中国。”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mò
1、[戎貊]róng mò
戎和貊。貊,北狄的别称。泛指西北少数民族。
2、[貊头]mò tóu
古代男子束发的头巾。貊,通“帞”。
3、[貊道]mò dào
旧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制度的贬称。
4、[貊弓]mò gōng
古代北方 貊 地出产的良弓。
5、[越貊]yuè mò
古代对南方土著的蔑称。
6、[貊謡]mò yáo
泛称少数民族歌谣。
7、[貊炙]mò zhì
烤猪。
8、[夷貊]yí mò
古代对东方和北方民族之称。亦泛指各少数民族。《史记·日者列传》:“盗贼发不能禁,夷貊不服不能摄。”《旧唐书·郑畋传》:“茫茫赤县,仅同夷貊之乡;惴惴黔黎,若在狴牢之内。”明 卓珂月《花舫缘》第一出:“止有 吴趋、唐子畏,年少多才,翰墨流传夷貊,词章妙絶古今。”
9、[貊鞨]mò hé
即帞头,头巾。貊,通帞。
10、[貊泽]mò zé
兽名。
11、[濊貊]huì mò
亦作“濊貉”。我国古代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名。
12、[秽貊]huì mò
即 秽貉。
13、[貊布]mò bù
古代北方 貊 地生产的布匹。
14、[胡貊]hú mò
见“胡貉”。
15、[蛮貊]mán mò
亦作“蛮貉”。亦作“蛮貃”。古代称南方和北方落后部族。亦泛指四方落后部族。
16、[貊槃]mò pán
见“貊盘”。
17、[貊盘]mò pán
亦作“貊槃”。古代 貊 族装食物的盛器。
18、[貊乡鼠攘]mò xiāng shǔ rǎng
旧指民风浇薄、宵小横行的地区。
19、[尽酢貊来]jìn zuò mò lái
近来于网络上出现的用语,非常罕见。
20、[大貊小貊]dà mò xiǎo mò
见“大貉小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