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
拼音:zhì
释义:1.管理,处理。2.指安定或太平。3.旧时称地方政府所在地。4.医疗。5.从事研究。6.消灭(害虫)。7.惩办;处罚。8.(Zhì)姓。
组词
政治 治疗 治理 防治 治安 法治 统治 治国 自治 自治区 三明治 政治家 政治犯 自治县 政治学 政治文明 长治久安 励精图治 生物防治 治病救人 治国安邦 分而治之 政治避难 治外法权拼音
zhì笔顺
丶 丶 ㇀ 𠃋 丶 丨 𠃍 一“氵”上两点短小,中点偏左,提画直斜有力。“台”上下中心相对,重心安稳,“口”上宽下窄,大小适中。
同音字
拼音为zhì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基础解释
1.治理:~家。~国。自~。~标。~本。~淮(淮河)。 2.指安定或太平:~世。天下大~。 3.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县~。府~。省~。 4.医治:~病。我的病已经~好了。 5.消灭(害虫):~蝗。~蚜虫。 6.惩办:~罪。惩~。处~。 7.研究:~学。 8.姓。详细解释
(形声。从水,台声。①( chí)本义:水名。②引申义:治水;整治;修治)
同引申义
昔禹治洪水。—— 郦道元《水经注》
民治渠。——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遂治别院,使夫妇成礼。——《聊斋志异·小翠》
其后治装行,东入海求其师云。——《史记·孝武本纪》
又如:治酒(置办酒食);治步(修整仪容,举止合乎法度);治任(整理行装);治行(治严。整理行装);治缮(修缮);治茸(修缮)
治理;管理;统治
治国无法则乱。——《吕氏春秋·察今》
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伯乐善治马。——《庄子·马蹄》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治威严,树立威信。)——《后汉书·张衡传》
又如:天下大治;法治;人治;自治;根治;治公(治理公务;办公);治戎(治军,用兵);治具(治理国家的各项措施);治术(治理国家的方法);治制(治理国家的法制、体制);治道(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措施等);治乱(治理混乱的局面,使国家安定、太平);治掌(掌管);治市(古代掌管市场贸易的官员)
办理;处理
后频历武威二郡太守,随俗化导,各得治宜。——《后汉书·廉范传》
皆尚威严,有治办名。——《汉书·酷吏传·尹赏》
又如:治办(善于办理事物);治剧(办理繁杂的工作);治事(办理公事);治数(处理各种事务);治宜(处理事务合宜);治干(处理政务的才干)
经营
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又如:治产(经营产业)
治;治疗
如人有疾,不治则寝以深。——《盐铁论·世务》
又如:治得病治不得命(迷信指命定该死,怎么治疗也不行);他的病不久就治好了;治聋(医治耳聋)
惩处;惩办
治古无肉刑,而有象刑。——《荀子·正论》
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史记·蒙恬列传》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诸葛亮《出师表》
又如:惩治;治释(惩治与赦免)
审理 。
如:治狱(审理案件);治问(犹审问);治验(审问证实)
修筑
又治秦中。——《汉书·高帝纪》。注:“谓都之也。”
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整顿,训练
治其大礼。——《周礼·大宗伯》。注:“犹简习也。”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资治通鉴》
又如:治礼(讲习礼仪)
研究
此真治异国语言文字者之至乐也。——严复《译天演论序》
又如:治经(研究经学)
一个较大地区政府的所在地 。
如:省治;县治
政治
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书·周官·太宰》
又如:治体(政治法度);治号(治令; 政令); 治务(政务); 治绩(政绩)
姓
社会安定、太平(跟“乱”相对)
禹以治, 桀以乱,治乱非天也。——《荀子·天论》
又
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
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韩非子·五蠹》
君子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易·系辞下》
治平至百余年。——清· 洪亮吉《治平篇》
又如:治强(安定强盛);治康(国家太平安宁);治乱(安定与动乱)
〈动〉
〈名〉
〈形〉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治-中華語文大辭典治ㄓˋzhì1.治理;管理。[例]~本│整~│勵精圖~。2.治理得好;形容社會安定。[例]~世│長~久安。3.處罰;懲處。[例]處~︱懲~│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4.治療;診治。[例]醫~│病~好了│專~疑難病症。5.消滅(害蟲)。[例]~蝗│防蟲~蟲。6.研究(學問);攻讀。[例]~學│~《春秋》│專~普通語言學。7.舊稱官署所在地;治所。[例]縣~│州~。8.姓。
治 -古漢語常用詞典zhì
①治理。《論積貯疏》:“民不足而可~者,自下及今未之嘗聞。”②懲處。《出師表》:“不效則~臣之罪。”③醫治。《扁鵲見蔡桓公》:“君有疾在腠理,不~將恐深。”④建造。《西門豹治鄴》:“為~齋宮河上。”⑤整理;備辦。《馮諼客孟嘗君》:“於是約車~裝,載券契而行。”⑥訓練。《左忠毅公逸事》:“史公~兵,往來桐城。”⑦對付;抵禦。《赤壁之戰》:“同心一意,共~曹操。”⑧處理。《蘇武傳》:“單於使衛律~其事。”⑨講求;研究。《齊桓晉文之事》:“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禮義哉。”⑩地方政府所在地。《過小孤山大孤山》:“州~德化縣,即唐之潯陽縣。”⑾治理得好;太平。《屈原列傳》:“明於~亂,嫻於辭令。”
【治具】⒈置辦酒食。⒉治國措施。
【治劇】處理難辦的事情。
【治世】治理得好的時代,太平盛世。
【治嚴】【治裝】均為整理行裝。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hì
1、[治病]zhì bìng
【词目】治病【读音】zhì bìng【释义】即具有医生资格或者医学方法对有病者进行治疗疾病的一种活动。包括治已病和治未病。采用各种医疗措施消除疾病,使病人恢复并保持心身健康。【出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必求于本。”《素问·移精变气论》:“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
2、[长治久安]cháng zhì jiǔ ān
指社会秩序长期安定太平。
3、[治疗]zhì liáo
用药物、手术等消除疾病:长期~。隔离~。他的病必须住院~。
4、[治安]zhì ān
社会的安宁秩序:维持~。
5、[医治]yī zhì
治疗:急性病应该赶快~。
6、[政治]zhèng zhì
阶级、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国内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在有阶级的社会里,政治表现为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任何阶级的政治都是以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和巩固本阶级的统治为目的的,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并为经济基础服务。
7、[治理]zhì lǐ
1.统治;管理:~国家。班主任老师把这个班级~得井井有条。 2.整修:~黄河。
8、[整治]zhěng zhì
1.整顿;治理:~旧货市场。~环境污染。~河道。 2.为了管束、惩罚、打击等,使吃苦头:~坏人。这匹马真调皮,你替我好好~~它。 3.进行某项工作;搞;做:~饭(做饭)。~庄稼(做田间管理工作)。
9、[自治]zì zhì
民族、团体、地区等除了受所隶属的国家、政府或上级单位领导外,对自己的事务行使一定的权力:~区。民族区域~。
10、[防治]fáng zhì
预防和治疗、治理(疾病、灾害等):~结核病。~病虫害。~风沙。
11、[治愈]zhì yù
使恢复健康。
12、[统治]tǒng zhì
1.用政权来控制、管理国家:~阶级。 2.因占有绝对优势而支配别的事物:~地位。
13、[救治]jiù zhì
医治使脱离危险:全力~伤员。
14、[治国]zhì guó
治理国家政务,使强盛安定。
15、[主治]zhǔ zhì
(药物)主要用于医治(某些病症)。
16、[诊治]zhěn zhì
医生检查病症进行治疗。
17、[根治]gēn zhì
彻底治好;从根本上治理:这种慢性病是可以~的。一定要~海河。
18、[惩治]chéng zhì
惩办:依法~。~罪犯。
19、[治本]zhì běn
从根本上加以治理或解决。与“治标”相对。
20、[综治]zōng zhì
全面治理。
21、[治水]zhì shuǐ
疏通水道,消除水患:~工程。大禹~。
22、[治标]zhì biāo
只治理或解决表面的枝节的问题,而不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与“治本”相对。
23、[收治]shōu zhì
接收(病人)并治疗:医院增加床位,~病人。
24、[同治]tóng zhì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年号(公元1862—1874)。
25、[明治]míng zhì
1.修明政事。汉 桓宽《盐铁论·相刺》:“天设三光以照记,天子立公卿以明治。”《魏书·世宗纪》:“任贤明治,自昔通规;宣风赞务,实惟多士。” 2.日本 天皇 睦仁 的年号(公元1868-1912年)。鲁迅《现代日本小说集·关于作者的说明》:“夏目 的著作……轻快洒脱,富于机智,是 明治 文坛上的 新江 户艺术的主流,当世无与匹者。”郁达夫《日本的文化生活》:“明治 维新,到现在不过七八十年,而整个国家的进步,却尽可以和有千馀年文化在后的 英 法 德 意 比比。”
26、[矫治]jiǎo zhì
矫正并医治(斜视、口吃等缺陷):~口吃。对视力减退的学生进行药物~。
27、[顺治]shùn zhì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公元1644—1661)。
28、[治学]zhì xué
研究学问:~严谨。实事求是,才是~的正确态度。
29、[大治]dà zhì
指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天下~。
30、[人治]rén zhì
先秦时期儒家的政治思想,主张君主依靠贤能来治理国家。
31、[资治]zī zhì
1.致治。 2.资助修治。
32、[治丧]zhì sāng
办理丧事:节俭~。~委员会。
33、[论治]lùn zhì
讨论研究治国之道。
34、[治家]zhì jiā
建立和保持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
35、[分治]fēn zhì
分别治理。
36、[民治]mín zhì
1.指治民之道。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口号之一。
37、[吏治]lì zhì
官吏的作风和政绩:澄清~。~严明。
38、[治乱]zhì luàn
整治、改变混乱状况:积极 ~,美化环境。
39、[调治]tiáo zhì
调养(身体),治疗(疾病):细心~。
40、[治平]zhì píng
1.治国平天下。语本《礼记·大学》:“身脩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清 侯方域《南省试策》之三:“太子异日有天下之责者也。但得青宫读书,辨古今兴亡,识人才邪正,足以治平耳矣。” 2.谓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晏子春秋·谏上七》:“故明所爱而贤良众,明所恶而邪僻灭,是以天下治平,百姓和集。”宋 苏轼《晁错论》:“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清 薛福成《筹洋刍议·变法》:“自 唐 虞 讫 夏、商、周,最称治平。” 3.指官吏治理政事的功绩。《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孝文皇帝 初立,闻 河南 守 吴公 治平为天下第一。”清 李渔《奈何天·隐妒》:“自齠齔之年,出来应试,早登甲第之先;从学仕之日,出去临民,便擢治平之最。”
近义词
反义词
zhì
1、[乱]luàn
1.没有秩序和条理:~七八糟。 2.武装骚扰:兵~。叛~。 3.使混乱;使紊乱:捣~。以假~真。 4.任意;随便:不许~扔纸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