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bì

释义:1.辩论。2.〈书〉偏颇,邪僻。不正。

组词

诐邪 调诐 凶诐 诐险 诐谒 屯诐 诐行 倾诐 诐贼 诐论 淫言诐行 曲学诐行

拼音

笔顺

丿

同音字

拼音为bì的字 拼音为bi的字

基础解释

1.辩论。 2.不正:~辞(邪僻的言论)。

详细解释

〈动〉

  1. (形声。从言,皮声。本义:辩论)

  2. 同本义

    诐,辩论也。——《说文》。段玉裁注:“此诐字正义。皮,剥取兽革也。披,析也。凡从皮之字,皆有分析之意,故诐为辩论也。”

  3. 谄媚

    险诐阴贼。——《汉书》

〈形〉

  1. 通“颇”( pō)。偏颇,不正

    不从俗而诐行兮。——《楚辞·刘向·离世》

    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孟子·公孙丑上》

    又如:诐行(不正当的行为);诐辞(偏颇邪僻的言论)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诐-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

诐-漢語大字典


诐“詖”的类推简化字。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1、[诐邪]bì xié

偏邪不正。清 王夫之《尚书引义·说命中二》:“其所挟之知见,则已陷于詖邪而贼道。”严复《救亡决论》:“词章不妨放达,故虽极蜃楼海市,惝怳迷离,皆足移情遣意。一及事功,则淫遁詖邪,生于其心,害于其政矣。”高尚缙《<万国演义>序》:“夫乡曲之徒,不学无术,浸灌於詖邪之议,发生其佚荡之心,其貽害最烈。”

2、[诐说]bì shuō

犹詖论。

3、[诐憸]bì xiān

指谄佞奸邪的世俗之论。

4、[诐遁]bì dùn

邪说遁辞。

5、[昏诐]hūn bì

昏乱邪恶。

6、[倾诐]qīng bì

亦作“倾陂”。谓偏颇不正。《宋书·谢晦传论》:“降及 大明,倾詖愈甚,自非訐窃深私,陵犯密讳,则左降之科,不行於权戚。”《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四年》:“淑 详练朝廷典故,凡有沿革,帝必咨访。然喜倾詖,故屡为言者所斥。”清 姚鼐《南园诗存序》:“君在道衣敝,和珅 持衣请君易,君卒辞。和珅 知不可私干,故治狱无敢倾陂,得伸国法。”

7、[险诐]xiǎn bì

亦作“险陂”。阴险邪僻。

8、[譣诐]xiǎn bì

险佞、奸邪。

9、[诐论]bì lùn

偏邪不正的言论。

10、[诐淫]bì yín

佞辞淫说。

11、[凶诐]xiōng bì

凶恶邪僻。

12、[偏诐]piān bì

邪僻不正。

13、[诐贼]bì zéi

邪僻不正。

14、[诐辞]bì cí

偏邪不正的言论。

15、[屯诐]tún bì

犹言艰难险阻。

16、[淫诐]yín bì

邪僻。

17、[调诐]diào bì

欺骗。

18、[诐术]bì shù

佞谄之术。

19、[诐谒]bì yè

谓险詖不正,以私事谒见请托。语本《诗·周南·卷耳序》:“内有进贤之志,而无险詖私謁之心。”《晋书·后妃传序》:“淫荒挺性,蔑西郊之礼容;婉孌含辞,作南国之奇态。詖謁由斯外入,秽德於是内宣。”《清史稿·后妃传序》:“二百数十年,壼化肃雍,詖謁盖寡,内鲜燕溺匹嫡之嫌,外絶权戚蠹国之衅,彬彬盛矣。”

20、[诐险]bì xiǎn

佞谄险恶。

21、[饕诐]tāo bì

邪恶凶残。

22、[曲学诐行]qū xué bì xíng

做学问不入正道,行为奸邪不正。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诐的反义词 诐的近义词 诐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诐能组什么词
  • 诐能组什么词语
  • 诐可以组什么词
  • 诐可以组什么词语
  • 诐字可以组什么词
  • 诐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诐字能组什么词
  • 诐字能组什么词语
  • 诐字开头的成语
  • 诐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