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jì

释义:1.记忆,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2.记录;记载;登记。3.录载、描写事物的文献(常用作书名或篇名)。4.记号;标志。5.生下来皮肤上就有的色斑。6.多用于某些动作的次数。7.(Jì)姓。

组词

标记 碑记 场记 惦记 登记 记分 记功 记恨 记忆 日记本 记录本 大事记 纪录片 记叙文 笔记本 笔记小说 读书笔记 记功忘过 记问之学 评工记分 洽闻强记 新闻记者 记忆犹新 死记硬背

拼音

笔顺

𠃍

同音字

拼音为jì的字 拼音为ji的字

基础解释

1.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忆。~性。~得。~不清。好好~住。 2.记录;记载;登记:~事。~账。摘~。~一大功。 3.记载、描写事物的书或文章(常用于书名或篇名):日~。笔~。游~。《岳阳楼~》。 4.(~儿)标志;符号:标~。钤~。暗~儿。 5.皮肤上的生下来就有的深色的斑:左边眉毛上有个黑~。 6.多用于某些动作的次数:打一~耳光。一~劲射,球应声入网。 7.姓。

详细解释

〈动〉

  1. (形声。从言,己声。本义:记住)

  2. 同本义

    记,疏也。——《说文》

    记,识也。——《广雅》

    记有成。——《礼记·内则》

    记间之学。——《礼记·学记》

    凡所经履,莫不暗记。——《后汉书·应奉传》

    常记溪亭日暮。——宋· 李清照《如梦令》

    吾记天圣中。——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望中犹记。——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又如:记混了;记错了;切记;牢记;铭记;记不清;记省(回忆,记忆);记心(记在心上,常用于叮嘱);记念(挂心;惦念);记忆(记在心里)

  3. 记载,记录

    记,书也。——《广雅》

    宫之奇果谏,记曰。——《公羊传·僖公二年》。注:“史记也。”

    受记考事。——《汉书·张敞传》

    属予作文以记之。——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记之而去。——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文天祥《 后序》

    览则省记。——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姚鼐记之。—— 清· 姚鼐《登泰山记》

    又如:摘记(摘要记录);笔记(用笔记录);手记(亲手记录);记言(记录言论)

〈名〉

  1.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章 。

    如:记书(传记及诸家之书);游记;日记;杂记;摘记

  2. 按时间顺序记述历史史实或事件 。

    如:大事记;史记;记传(历史传记);记牒(史册;文字记录);记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史策的府署)

  3. 标志,记号

    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水浒传》

    又如:标记;以红色为记;记色(凭据;证据)

  4. 胎记

    生那儿时,脊背下有一搭红记。——《警世通言》

    又如:他身上有块记

  5. 古时的一种公文 。

    如:奏记;残记。又指记述或解释典章制度的文字。

    如:十三经中的《周礼·考工记》和《礼记》

  6. 印章

    正其名,请铸铜记给之。——《宋史·职官志》

    又如:戳记;图记;钤记;记室(官名。掌管章表书记文檄)

  7. 记叙文,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 。

    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

〈量〉

  1. 张开手掌迅速厉害地一击,掴 。

    如:一记耳光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记-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

记-诗词曲语辞辞典


1 受、挨、被义。
▶《校订元刊杂剧三十种》《王粲登楼》剧二i“汝等将咱厮窥害,(有一天我)把恁(您,你们也)掳掠到中军帐门夕卜。两个跋扈襄阳记剑材,那时节才i只长安少年客。”
▶《元曲选》《王粲登楼》作:“吃剑才。”
▶《广韵声系》,记,见声志韵;吃,见声迄韵,两字音近,故可通用,“记”即“吃”也。吃有挨、受义。“记剑材”即“挨剑材”,犹今所云“该死的东西”,亦即今吴语所谓“杀坯”,在四川人所谓“砍脑壳的”。戏曲中常见之“吃敲才”一语,义与之近。同上剧三:“紫泥宣诏到都堂内,八辅相都言称职。整朝纲、薄赋敛,省刑罚。新号令四海传檄,记骤迁东汉三公位。”郑校:“记字待校,疑是衍文。”按此“记”当仍通“吃”,为被、接受义,言王粲因为政绩卓著而被朝廷提升到高位。
2 通“寄”,暂存。
▶《孤本元明杂剧》《暗度陈仓》楔子:“既然有大王的言语,兀那樊哙,你且记头在项。”“寄头在项”乃戏曲中所经见的一种诙谐的说法,例如《舞时牌》剧三:“且饶这遭,寄头在项。”
▶《六十种曲》《寻亲记》剧九:“(末)员外心慈,你见他不要苦。(丑)我把这苦寄在这里。(末)苦怎么寄得?(丑)记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此乃插科打浑之双关语。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1、[忘记]wàng jì

1.经历的事物不再存留在记忆中;不记得:我们不会~,今天的胜利是经过艰苦的斗争得来的。 2.应该做的或原来准备做的事情因为疏忽而没有做;没有记住:~带笔记本。

2、[日记]rì jì

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记录,有的兼记对这些事情的感受:~本。工作~。记~。

3、[记住]jì zhù

留在记忆中。

4、[记者]jì zhě

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中担任采访、新闻写作、摄影的专业人员。

5、[书记]shū jì

〈名〉用于“书记员”。我国各级法院、检察院中担任记录并办理其他有关事项的人员。

6、[记录]jì lù

1.把说的话、做的事写下来。 2.当场记录下来的材料。 3.在一定阶段和范围内,用数字表明某一项目成绩的记载。 4.做记录的人。

7、[登记]dēng jì

把有关事项写在特备的表册上以备查考:户口~。~图书。来客请到传达室登个记。

8、[记得]jì de

想得起来;没有忘掉:他说的话我还~。这件事不~是在哪一年了。

9、[记忆]jì yì

1.对认识过的事物能够回忆。 2.心理学范畴。指人对经验过的事物的一种反映,包括识记(对当前事物的认识并记住)、再认(该事物重新出现后能够认识出来)和重现(把头脑中的印象回想起来)。

10、[笔记]bǐ jì

1.用笔记录:老人口述,请人~下来,整理成文。 2.听课、听报告、读书时所做的记录:读书~。课堂~。 3.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的著作体裁,多由分条的短篇汇集而成:~小说。

11、[记载]jì zǎi

1.把事情写下来:据实~。回忆录~了当年的战斗历程。 2.记载事情的文章:我读过一篇当时写下的~。

12、[切记]qiè jì

牢牢记住:遇事~要冷静。

13、[牢记]láo jì

牢牢地记住:~在心。~老师的教导。

14、[标记]biāo jì

标志;记号:做~。

15、[记账]jì zhàng

见“记帐”。

16、[铭记]míng jì

1.深深地记在心里:~教诲。 2.铭文。

17、[印记]yìn jì

1.痕迹:公章一按,留下了鲜红的~。他的每篇作品都带有鲜明的时代~。 2.把印象深刻地保持着:他一直把那次约会的情景~在脑海里。 3.旧指钤记。

18、[记分]jì fēn

记录工作、比赛、游戏中得到的分数:~员。

19、[传记]zhuàn jì

记载人物生平和主要事迹的文章。作者自叙生平的称“自传”,写一个人的生平事迹的称“专传”,合写几个人的称“合传”,把许多人物传记列在一起的称“列传”。

20、[记下]jì xià

用书面形式记录下来。

21、[史记]shǐ jì

史书名。汉司马迁撰。原名《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通史。共一百三十篇,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其中《武帝纪》《三王世家》《龟策列传》《日者列传》等篇为西汉元成间由博士褚少孙所补撰)。记载了中国远古到汉武帝时的历史。《史记》是二十四史中记载年代最长(约三千年)的一部。

22、[谨记]jǐn jì

1.谓慎重地叙而记之。宋 韩元吉《大理寺奖谕敕书记》:“钦诵训奬,有荣耀焉,敢不昭示万世而列诸石,谨记。”清 冯景《庚辰殿试纪事》:“臣故谨记之,以志盛事云。” 2.牢记。《世无匹》第十四回:“于浚郊 泣拜道:‘母亲嘱託之言,孩儿谨记!’”孙犁《澹定集·<善闇室纪年>摘抄》:“有一位督学告诉父亲,说我的作文中,‘父亲在 安国 为商’,‘为商’应该写作‘经商’,父亲叫我谨记在心。”

23、[惦记]diàn jì

〈动〉心里牵挂,不能忘记。

24、[手记]shǒu jì

1.亲手记录。 2.亲手写下的记录。

25、[记述]jì shù

用文字叙述;记载:~往事。那篇文章对此事有翔实的~。

26、[记事]jì shì

1.把事情记录下来:~册。 2.记述历史经过。

27、[记名]jì míng

记载姓名,表明权利或责任的所在:~证券。无~投票。

28、[记号]jì hao

为引起注意,帮助识别、记忆而做成的标记:联络~。有错别字的地方,请你做个~。

29、[记叙]jì xù

记述:~文。~体。书中~了很多名人趣事。

30、[记性]jì xing

记忆力:~好。没~。

31、[后记]hòu jì

写在书籍、文章等后面的短文,用以说明写作目的、经过或补充个别内容。

32、[胎记]tāi jì

人体上生来就有的深颜色的斑:他的背上有块紫色~。

33、[熟记]shú jì

牢牢记住。

34、[速记]sù jì

1.用一种简便的记音符号迅速地把话记录下来。 2.速记的方法。

35、[记过]jì guò

登记过失,作为一种处分:记了一次过。

36、[礼记]lǐ jì

中国儒家经典之一。是战国至汉初儒家礼仪论著的总集。内容包括礼制和儒家哲学两部分,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文物制度、典礼、祭祀、教育、音乐和儒家学说的重要参考书。《汉书.艺文志》著录131篇,西汉戴德删为85篇,名《大戴礼记》。他的侄子戴圣又删为49篇,名《小戴礼记》,收入十三经中。其中《中庸》、《大学》、《礼运》等篇是儒家重要的哲学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

37、[识记]shí jì

心理学名词。记忆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反复感知的过程,借以形成比较巩固的暂时联系。它是记忆的必要前提。

38、[题记]tí jì

写在书的正文前或文章题目下面的文字,多为扼要说明著作的内容或主旨,有的只引用名人名言。

39、[札记]zhá jì

随时记录下来的读书心得或见闻。

40、[簿记]bù jì

1.会计业务中有关记账等方面的工作。如填写凭证、登记账簿、清算账户余额等。 2.符合会计规程的账簿。

近义词

反义词

1、[]wàng

忘记:喝水不~掘井人。这件事我一辈子也~不了。

相关字词

记的反义词 记的近义词 记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记能组什么词
  • 记能组什么词语
  • 记可以组什么词
  • 记可以组什么词语
  • 记字可以组什么词
  • 记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记字能组什么词
  • 记字能组什么词语
  • 记字开头的成语
  • 记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