謻
拼音:yí
释义:1.亦作“誃”。2.离别;脱离。3.同“簃”。于省吾有《双剑誃诸子新证》。4.见“謻門”。古冰室门。5.见“謻門”。泛指宫殿的旁门。6.见chí。
组词
謻宫 謻离 謻门 謻台 謻榭 謻院拼音
yí笔顺
丶 一 一 一 丨 𠃍 一 丿 一 丨 丿 丶 丿 ㇇ 丶 丿 ㇇ 丶同音字
拼音为yí的字 拼音为yi的字基础解释
〔~门〕a.古代冰室门名,如“~门曲榭。”b.古代宫殿的侧门,如“未央朝寂,~门旦空。”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謻-漢語大字典謻
謻(一)yí 《廣韻》弋支切,平支以。
(1)门名。《廣韻·支韻》:“謻,門名。”1.冰室门。《水經注·穀水》:“謻門,即宣陽門也。門内有宣陽冰室。”《文選·張衡〈東京賦〉》:“謻門曲榭,邪阻城洫。”李善注引薛綜曰:“謻門,冰室門也。”2.宫殿的侧门。《晋書·劉曜載記贊》:“未央朝寂,謻門旦空。”宋葉夢得《石林燕語》卷一:“東華門直北有東向門,西與内東門相直,俗謂之謻門。”
(2)台名。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境内。《廣韻·支韻》:“謻,臺名。”《漢書·諸侯王表二》“有逃責之臺”唐顔師古注:“服虔曰:‘周赧王負責,無以歸之,主迫責急,乃逃於此臺,後人因以名之。’劉德曰:‘洛陽南宫謻臺是也。’”《水經注·穀水》:“洛陽諸宫,名曰南宫,有謻臺、臨昭臺。”清厲鶚《歲暮行·答蔣文雪樵》:“且須逃債類謻臺,只合忍饑如甫里。”
(二)chí 《集韻》陳知切,平支澄。又敞ࠇͥȇ。
(1)同“誃”。离开的;另外的。《玉篇·言部》:“謻”,同“誃”。《集韻·支韻》:“謻,别也。或省。”又《紙韻》:“誃,《説文》:‘離别也。’周景王作洛陽誃臺。或作謻。”南朝齊謝朓《三日侍宴曲水代人應詔九首》之七:“極望天淵,曲阻謻榭。”
(2)同“簃”。古代宫室相连叫簃。《集韻·支韻》:“簃,宫室相連謂之簃。通作謻。”宋李誡《營造法式·總釋上·宫》:“宫室相連謂之謻。”
1、謻讀音:陳知切,音馳,支韻。釋文:
❶別也。見《集韻》。
❷通簃。《集韻》:宮室相連謂之簃。通作~。
2、謻讀音:余支切,音移,支韻。釋文:
❶臺名。《漢書諸侯王表》:有逃責之臺。
〔注〕:劉德曰。洛陽南宮~臺是也。《互詳誃字》。
❷門名。《文選張衡賦》:~門曲榭。
〔注〕:~門、冰室門也。
〔按字亦作髙。見廣韻。又石林燕語云。東華門直北有東向門。與內東門相値。謂之~門〕。
❸人名。《宋史宗室表》:右侍禁士~。
❹~羅。州名。唐置。羈縻劍南道。當在今雲南境。
3、謻讀音:敞尒切,音侈,紙韻。釋文:誃或字。《集韻》:誃。說文、離別也。周景王作洛陽誃臺。或作~。
4、髙讀音:余支切,音移,支韻。釋文:冰室門名。見《埤倉》。
5、簃讀音:余支切,音移,延知切,音池,支韻。丈爾切,音豸,紙韻。釋文:閣邊小屋也。見《說文新附》。
〔按爾雅釋宮、連謂之~。注。堂樓閣邊小屋。今呼之~厨連觀也〕。
6、誃讀音:敞尒切,音侈,紙韻。陳知切,音馳,余支切,音移,支韻。釋文:離別也。从言。多聲。讀若論語跢予之足。周景王作洛陽~臺。見《說文》。
〔注〕:~臺。猶別舘也。
〔按集韻。謻、余支切。門名。一曰臺名。或作~。水經穀水注曰。謻門。卽宣陽門也。門內有宣陽冰室。段玉裁曰。謻臺。蓋謂謻門之臺也。謻者、~之或體。漢書諸矦王表序。有逃責之臺。劉德曰。洛陽南宮謻臺是也。蓋景王作之。赧王乃逃責於此耳〕。
7、誃讀音:待可切,音拕,哿韻。釋文:詑或字。《集韻》:詑。欺罔也。或作~。
8、誃讀音:充豉切,音骲,寘韻。釋文:骲或字。《集韻》:骲。說文。有大度也。一曰慶也。或从言。
9、閬釋文:同謻。見《正字通》。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yí
1、[謻榭]yí xiè
指宫殿台榭。
2、[謻离]yí lí
亦作“誃离”。离开;脱离。
3、[謻宫]yí gōng
离宫。
4、[謻台]yí tái
台名。故址在今 河南 洛阳 境内。
5、[謻门]yí mén
1.古冰室门。 2.泛指宫殿的旁门。
6、[謻院]yí yuàn
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