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
拼音:cóng
释义:1.亦作“樷”。亦作“菆”。亦作“藂”。2.聚集。3.丛生。4.丛生的草木。5.泛指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6.众多;繁杂。7.犹束缚。8.细。参见“叢巧”。9.丛葬。10.量词。用于聚集或丛生之物。11.姓。南唐有丛鐇。见《通志·氏族五》。
拼音
cóng笔顺
丨 丨 丶 丿 一 丶 丿 一 一 丨 一 丨 丨 一 一 ㇀ ㇇ ㇏同音字
拼音为cóng的字 拼音为cong的字基础解释
见“丛”。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叢-中華語文大辭典叢丛ㄘㄨㄥˊcónɡ1.聚集。[例]~集|雜草~生。2.泛指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例]人~|花~|論~。3.量詞。用於計算聚集在一起生長的植物。[例]一~牡丹。4.姓。
叢-中華大字典1、叢讀音:徂聰切,音䕺,東韻。
〔按韻會云。後人誤作菆。子外切,。或作蕞。二音二字。皆非。毛氏曰。丵。上从丱。非〕。釋文:
❶聚也。从丵取聲。見《說文丵部》。
〔注〕:此凡物~萃也。艸木之叢在艸部。
〔按艸部作䕺〕。
❷總也。《書益稷》:元首~脞哉。
❸眾也。《漢書酷吏傳贊》:罔密事~。
❹收也。見《廣雅釋詁》。
❺遽也。見《廣雅釋詁》。
❻細也。《後漢馬衍傳》:惡~巧之亂世兮。
❼或作樷。《漢書東方朔傳》:樷珍怪。
❽俗作藂。《詩葛覃傳》:灌木。~木也。《釋文》:~才公反。俗作藂。
❾通藪。《孟子離婁》:爲~敺爵者。〔晉書段灼傳。作爲藪驅雀者〕。
2、樷讀音:徂聰切,音叢,東韻。釋文:䕺或字。《集韻》:䕺。草叢生皃。或作~。
3、欉讀音:粗送切,音揼,送韻。釋文:江東謂草木叢生。見《集韻》。
4、菆讀音:甾尤切,音鄒,尤韻。釋文:
❶麻蒸也。一曰蓐也。見《說文》。
〔按說文、蒸。析麻中幹也。廣雅釋器。蓐謂之~〕。
❷叢生也。見《玉篇》。
❸矢之善者。《左宣十二年傳》:射以~。
❹餘也。見《集韻》。
5、菆讀音:將侯切,音緅,尤韻。釋文:莖也。《儀禮旣夕禮》:御以蒲~。
6、菆讀音:徂丸切,音攢,寒韻。釋文:積木以殯也。《禮記檀弓》:~塗龍輴。
〔疏〕:~、叢也。謂以木叢棺而四面塗之。故云~塗也。
7、菆讀音:徂聰切,音叢,東韻。芻數切,音鋤,遇韻。釋文:
❶本作叢。《太玄昆》:鳥託巢于~。
❷鋤省字。《集韻》:鋤。鳥巢也。或省。
8、藂讀音:粗送切,音垥,送韻。釋文:草稚。見《集韻》。
9、藂讀音:徂聰切,音宗,東韻。釋文:同叢。《漢書息夫躬傳》:~棘棧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