襬
拼音:bēi
释义:1.裙子,古代男女都穿。
组词
直襬拼音
bǎi笔顺
丶 ㇇ 丨 丿 丶 丨 𠃍 丨 丨 一 𠃋 丶 丨 𠃌 一 一 丿 乚 丿 乚同音字
拼音为bǎi的字 拼音为bai的字基础解释
见“摆”。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襬-中華語文大辭典襬摆ㄅㄞˇbǎi衣、裙、大衣或長袍等下緣的部分。[例]下~∣裙~∣衣~∣前~。
襬-中華大字典1、襬讀音:班糜切,音陂,支韻。釋文:帬也。《方言》:帬。陳魏之間謂之帔。自關而東或謂之~。
2、襬讀音:披義切,音貱,寘韻。釋文:帔或字。見《集韻》。
3、襬讀音:讀若擺釋文:今衣䘸下幅有襞積者皆曰~。見《正字通》。
4、凿讀音:班糜切,音陂,支韻。釋文:帬也。《集韻》引《方言》:帬、自關而東謂之~。〔今本方言作襬。舊注云。集韻同鞩。誤〕。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bǎi
1、[襬纹]bǎi wén
下摆的纹缕。王统照《沉思》:“叔云 不能说一句话,眼睁睁望着她的影子,随了青年走去!白色丝裙的摆纹摇动,也似嘲笑他的失意一般。”
2、[直襬]zhí bǎi
即直裰。也指道袍。《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不多时,相府中有一少年人,年方弱冠,戴缠騣大帽,穿青绢直襬,攦手洋洋,出来下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