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bì

释义:1.〈书〉衣服上打的褶子,泛指衣服的皱纹。2.折叠衣服,泛指折叠。3.肠胃等器官上的皱褶。

组词

襞幅 襞方 襞笺 襞绩 襞积 襞锦 襞敛 襞褶

拼音

笔顺

𠃍 丿 𠃍 丿 丿 𠄌 丿

同音字

拼音为bì的字 拼音为bi的字

基础解释

衣服或某些器物上的褶(zhě)子。

详细解释

〈动〉

  1. 折叠衣裙

    固不如襞而幽之离房。——《汉书·扬雄传》。注:“叠衣也。”

    美襞积以酷烈兮。——张衡《思玄赋》

    衣襞不县有虫。——王充《论衡·商虫》

    又如:襞方(端午节风俗。用五色丝缠纸帛折成菱角方片,按一定方位(青、赤、白、黑为四方。黄居中央)缀于胸前,以示妇人养蚕之功);襞幅(折叠布幅为衣裳)

  2. 裂,剖分 。

    如:襞笺(裁纸作画。又作擘笺、劈笺)

〈名〉

  1. 衣服上打的褶子,泛指衣服的皱纹 。

    如:襞积(衣服上的褶子)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襞-中華語文大辭典

襞ㄅ丨ˋbì1.腸、胃等內臟器官上的皺褶。[例]腸~|胃~。2.〈書〉衣服上的褶子或皺紋。[例]張遂置釣於巾~中(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六‧藝絕》)。

襞-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襞衣1319ㄅㄧˋbì名①衣服上摺疊的痕跡或皺紋。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六.藝絕》:「張遂置釣於巾襞中。」②腸、胃等內部器官上的皺摺。如:「胃皺襞」、「環狀皺襞」。動摺疊。晉.左思〈嬌女〉詩:「上下絃柱際,文史輒卷襞。」唐.王勃〈銅雀妓〉詩二首之一:「錦衾不復襞,羅衣誰再縫。」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1、[皱襞]zhòu bì

褶子;皱纹。襞(bì)。

2、[襞敛]bì liǎn

犹收拾。

3、[襞方]bì fāng

旧时端午节风俗之一。谓用五色丝缠纸帛折成菱角方片,然后按一定方位(青、赤、白、黑为四方,黄居中央)缀于胸前,以示妇人养蚕之功。

4、[卷襞]juàn bì

卷束折迭。

5、[襞染]bì rǎn

操纸染翰,谓作书绘画。

6、[襞锦]bì jǐn

犹织锦。相传 窦滔 仕 前秦 符坚 为 秦州 刺史,被徙流沙,妻 苏若兰 思之,在家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 滔。事见《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后遂用为典故。

7、[摇襞]yáo bì

摇动折迭。

8、[襞笺]bì jiān

折纸作书。语出《南史·陈纪下·后主》:“﹝ 后主 ﹞常使 张贵妃、孔贵人 等八人夹坐,江总、孔范 等十人预宴,号曰‘狎客’。先令八妇人襞采笺,製五言诗,十客一时继和,迟则罚酒。”唐 刘禹锡《乐天寄忆旧游因作报白君以答》诗:“酒酣襞牋飞逸韵,至今传在人人口。”宋 陆游《初到蜀州寄成都诸友》诗:“襞笺报与诸公道,罨画亭 边第一诗。”

9、[襞褶]bì zhě

1.衣服上的褶裥。 2.比喻皱纹。

10、[襞幅]bì fú

折迭布幅以为裳。穿着长大的裳,形容无为而治的样子。相传“黄帝、尧、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见《易·繫辞下》。

11、[襞绩]bì jì

见“襞积”。

12、[灌襞]guàn bì

见“灌辟”。

13、[襞襀]bì jì

见“襞积”。

14、[襞积]bì jī

1.亦作“襞绩”。衣服上的褶裥。 2.比喻皱纹。 3.重迭;堆积。 4.重复;堆砌。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襞的反义词 襞的近义词 襞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襞能组什么词
  • 襞能组什么词语
  • 襞可以组什么词
  • 襞可以组什么词语
  • 襞字可以组什么词
  • 襞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襞字能组什么词
  • 襞字能组什么词语
  • 襞字开头的成语
  • 襞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