麤
拼音:cū
释义:1.亦作“蔍”。亦作“麁”。亦作“麄”。2.粗糙;粗劣。3.粗疏;粗浅。4.大。粗强。5.粗豪;豪壮。6.粗鲁;粗野。参见“麤中”。7.粗鄙;粗贱。8.粗略;大略。9.粗布。10.糙米;粗粮。11.草鞋、麻鞋之类。12.行超远。13.泛指出行。14.大。粗大;粗厚。
组词
麤坌 麤帛 麤弊 麤布 麤才 麤懆 麤滚滚 麤服乱头拼音
cū笔顺
丶 一 丿 𠃍 丨 丨 一 一 𠄌 丿 乚 丶 一 丿 𠃍 丨 丨 一 一 𠄌 丿 𠄌 丶 一 丿 𠃍 丨 丨 一 一 𠄌 丿 乚同音字
拼音为cū的字 拼音为cu的字基础解释
同“粗”。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麤-中華語文大辭典麤粗ㄘㄨcū同「粗」。
麤-中華大字典1、麤讀音:聰徂切,音粗,虞韻。釋文:
❶行超遠也。从三鹿。見《說文麤部》。《段注》:三鹿齊跳。有超遠之意。字統云。警防也。鹿之性相背而食。慮人獸之害也。故从三鹿。楊氏與許乖異如此。
❷大也。見《廣雅釋詁》。
〔按公羊隱元年釋文引說文有此義〕。
❸不精也。見《玉篇》。
❹猶疏也。微也。《禮記儒行》:~而翹之。
❺錯也。相遠之言也。見《釋名釋言語》。
❻三升布。《左襄十七年傳》:晏嬰~縗斬。
❼履也。南楚江沔之間總謂之~。見《方言》。《箋疏》:~、說文作濵。云、草履也。釋名。履、荆州人曰~。絲麻韋布皆同名也。~、措也。言所以安措足也。師古急就篇注。~者、麻枲襍履之名也。
〔按經訓堂本釋名今亦作濵〕。
❽~糲。猶言粗糙。《史記聶政傳》:故進百金者。將用爲大人~糲之費。
❾~厲。抗厲也。《漢書禮樂志》:~厲猛奮之音作。
❿大~。漆履有齒者。《方言》:大~謂之䩕角。
⓫~功。猶大功也。見《儀禮喪服冠者沽功也注》。
⓬同麄。《列子說符》:得其精而忘其~。
〔注〕:~、與麄同。
2、趵釋文:同麤。見《五音集韻》。
3、蔍讀音:盧谷切,音鹿,屋韻。釋文:
❶~蹄艸也。見《玉篇》。
〔按字亦作鹿。本草綱目。鹿蹄、苗似堇菜。而葉頗大。背紫色。春生紫花。結靑實如天茄子。可制雄黃、丹砂。又山慈姑。亦名鹿蹄〕。
❷~蔥。一名萱草也。見《篇海》。
〔按本草綱目作鹿葱。詳萱字〕。
4、蔍釋文:同麤。《漢婁先生碑》:~絡大布之衣。
5、粗讀音:坐五切,音伹,麌韻。聰徂切,音麤,虞韻。釋文:
❶疏也。見《說文》。
〔注〕:疏、卽麤也。故爾雅注多謂麤爲~。
❷大也。見《廣雅釋詁》。
❸略也。《史記樂書》:~厲猛起。
❹麄也。《禮記樂記》:其聲~以厲。
❺精~。謂萬物大小也。《禮記樂記》:凝是精~之體。〔玉篇。~、不精也〕。
❻庵也。見《廣雅釋室》。
〔按朱駿聲謂㡹之假借字。說文。㡹、人相依㡹也〕。
6、麁釋文:同麤。見《玉篇》。〔正字通云。俗麤字〕。
7、麄釋文:麤俗字。見《集韻》。
8、麆讀音:牀據切,音助,御韻。釋文:麕子。《爾雅釋獸》:麕、其子~。
9、麆讀音:千余切,音疽,魚韻。釋文:鹿子曰~。見《集韻》。
10、麆讀音:牀魚切,音鋤,魚韻。釋文:麞子也。一曰。關中謂小兒爲~子。取此義。見《集韻》。
11、麆讀音:聰徂切,音粗,虞韻。釋文:麤或字。《集韻》:麤。行超遠也。或作~。
12、麆讀音:坐五切,音駔,麌韻。釋文:粗或字。《集韻》:粗。疏也。或作~。
〔按粗疏字本應作麤〕。
13、韅釋文:怚籒文。見《五音集韻》。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cū
1、[麤粥]cū zhōu
糙米稀饭。
2、[麤重]cū zhòng
亦作“麄重”。粗大笨重。
3、[麤屑]cū xiè
亦作“麄屑”。粗大的屑粒。
4、[麤朴]cū pǔ
简陋质朴。
5、[麤踈]cū shū
见“麤疎”。
6、[麤骨]cū gǔ
片茶的一种。
7、[麤粉]cū fěn
制作香粉的次料。
8、[麤弊]cū bì
1.亦作“麁弊”。粗鲁欺诈。 2.粗糙而又破旧。
9、[麤俗]cū sú
1.亦作“麄俗”。粗野庸俗。 2.指诗文粗鄙通俗。
10、[麤客]cū kè
亦作“麄客”。枇杷的别名。
11、[麤狂]cū kuáng
亦作“麄狂”。粗率狂妄。
12、[麤通]cū tōng
亦作“麄通”。略微懂得一些。
13、[麤且]cū qiě
粗略。
14、[麤米]cū mǐ
糙米。
15、[麤大]cū dà
1.人体、物体等粗而大。 2.指文章风格粗重有力量。
16、[麤秽]cū huì
1.亦作“麄秽”。粗浊污秽。 2.指粗浊污秽的东西。
17、[麤毛]cū máo
粗糙而无光泽的毛。
18、[麤硬]cū yìng
1.亦作“麄硬”。粗大而又不灵便。 2.粗糙僵硬。
19、[麤露]cū lù
亦作“麄露”。谓直露无馀。
20、[麤饘]cū zhān
粗米稠粥。
21、[麤坌]cū bèn
亦作“麄坌”。粗笨。
22、[麤论]cū lùn
粗略论述。
23、[麤奘]cū zàng
又粗又大。
24、[麤蕤]cū ruí
亦作“麄蕤”。指野花。
25、[驯麤]xùn cū
驯顺与有野性。
26、[麤色]cū sè
下等货色。明 邱濬《大学衍义补·制国用·市籴之令》:“元 因 宋 制,每岁招集舶商於蕃邦,博易珠翠香货等物,及次年廻帆,验货抽解,然后听其货卖。其抽分之数,细色於二十五分中取一,麤色於三十分中取一。漏税者断没,仍禁金银铜钱男女,不许溢出。”
27、[麤形]cū xíng
谓不清晰的物形,仅具轮廓。
28、[麤刺]cū cì
1.植物茎、叶上的针刺。 2.指文词的粗放刺人。
29、[麤衰]cū shuāi
一种最重的丧服。用最粗的麻布制成。
30、[麤雄]cū xióng
粗犷雄健。
31、[麤粗]cū cū
亦作“麤觕”。亦作“麄觕”。粗略,粗糙。《管子·水地》:“心之所虑,非特知於麤粗也,察於微眇。”《公羊传·隐公元年》“所传闻异事”汉 何休 注:“於所传闻之世,见治起於衰乱之中,用心尚麄觕,故内其国而外诸夏。”《汉书·艺文志》:“汉 有 唐 都,庶得麤觕。”颜师古 注:“觕,粗略也。”章炳麟《文学说例》:“予向作《正名略例》,尝道其麤觕矣。”
32、[精麤]jīng cū
见“精粗”。
33、[麤糙]cū cāo
1.亦作“麄糙”。粗鲁。 2.草率;不细致。
34、[麤紃]cū xún
粗糙的麻绳。
35、[麤才]cū cái
亦作“麁才”。亦作“麄才”。粗疏而少才学的人。亦指低级武官。
36、[麤蠢]cū chǔn
粗丑愚笨。清 李渔《比目鱼·联班》:“那个做正生的,不知是怎生一个人物。万一状貌麤蠢,性情鄙劣,与奴家撘配不来,却怎么处?”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正月二十八日》:“面目黝黑,短小麤蠢。”
37、[麤人]cū rén
1.亦作“麄人”。亦作“麁人”。没有文化修养的人;粗疏的人。 2.佛教语。指修行小乘佛道的人。
38、[麤涩]cū sè
1.亦作“麤澁”。亦作“麄涩”。1.粗恶;粗糙,不细润。《华严经·净行品》:“得麤涩食,当众愿生,心无染者,絶世贪爱。”《莲华经·随喜功德品》:“唇不下垂,亦不褰缩,不麤涩,不疮胗。”唐 无名氏《玉泉子》:“夏侯孜 为左拾遗,常着 桂管 布衫朝謁。开成 中,文宗 无忌讳好文,问 孜 衫何太麄澁。具言 桂管 产此布,厚,可以御寒。”苏曼殊《遯迹记》:“时此众生,身体麤澁,光明转灭,无復神足,不能飞行。” 2.比喻艰困。宋 叶适《上宁宗皇帝札子(嘉泰三年)》之二:“习熟渐久,方能捨燕安而乐麤澁,易脆腐而为坚强,劲虏在前,行者思奋。”
39、[麤滞]cū zhì
指粗渣。
40、[麤使]cū shǐ
亦作“麄使”。指干粗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