埻
拼音:zhǔn
释义:1.〈书〉箭靶;箭靶的中心。
组词
表埻 射埻 埻的拼音
zhǔn笔顺
一 丨 ㇀ 丶 一 丨 𠃍 一 ㇇ 亅 一同音字
拼音为zhǔn的字 拼音为zhun的字基础解释
箭靶的中心。详细解释
箭靶的中心。通作凖 [bull's-eye;centre of the target for archery]
莽素震其名,大惧,使画伯升像于埻,旦起射之。——《东观汉记》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埻-中華語文大辭典埻ㄓㄨㄣˇzhǔn〈書〉箭靶的中心。
埻-中華大字典1、埻讀音:之尹切,音準,軫韻。釋文:本作隑。《說文》:隑。䠶臬也。《段注》:以虎狼豹麋之皮飾其側。又方制之以爲隮。謂之鵠。箸於侯中。隮卽隮之叚借字也。
2、埻讀音:朱潤切,音甽,震韻。釋文:壘土。見《集韻》。
3、埻讀音:徒臥切,音憜,箇韻。釋文:射堋。見《集韻》。
4、埻讀音:都回切,音堆,灰韻。釋文:攢塗所覆。見《集韻》。
5、埻讀音:光鑊切,音郭,藥韻。釋文:~端。國名。《山海經海內東經》:國在流沙中者~端。
〔注〕:音同郭。
6、隑釋文:埻本字。見《說文》。
7、準讀音:主伊切,音埻,軫韻。釋文:
❶平也。見《說文》。《段注》:謂水之平也。天下莫平於水。水平謂之~。因之製平物之器。亦謂之~。漢志。繩直生~。~者所以揆平取正。是也。
❷擬也。倣也。《易繫辭》:易與天地~。
〔疏〕:謂~擬天地。
❸中也。平也。見《易繫辭釋文》引《鄭注》。
❹等也。見《易繫辭釋文》引《京注》。
❺同也。見《易繫辭虞注》。
〔按蘇氏軾曰。~、符合也〕。
❻均也。見《廣韻》。
〔按禮記月令、先定~直。疏云、~謂輕重平均〕。
❼法也。《淮南本經》:故謹於權衡~繩。
❽繩也。《後漢崔駰傳》:協~矱之貞度兮。
❾度也。見《廣韻》。
❿平法也。《漢書東方朔傳》:以仁義爲~。
⓫擊鍜令平正也。《考工記㮚氏》:權之然後~之。
⓬望也。《淮南覽冥》:羣臣~上意而懷當。
⓭質也。〔韓愈詩〕:錢帛縱空衣可~。〔如抵折曰~折〕。
⓮鼻也。《漢書高帝紀》:隆~而龍顏。
〔注〕:李斐曰。~、鼻也。文穎曰。音~的之~。晉灼曰。李說、文音、是也。
〔按史記始皇紀。秦王爲人蜂~。正義。~、章允反〕。
⓯樂器名。漢京房作。《晉書律曆志》。~之狀如瑟、而長丈。十三絃。隱間九尺。以應黃鐘之律。
⓰~人。周官名。《書立政》:~人。
⓱平~。平賦以相~也。史記有平~書。漢書百官公卿表。大司農屬官、有平~令丞。
⓲~斤。凡事也。《論語摘輔象》:力墨受~斤。
⓳古作綧。見《管子君臣注》。
⓴或作准。見《五經文字》引《字林》。〔段玉裁云。古書多用准。蓋魏晉時、恐與淮字亂、而別之耳〕。
㉑或作隮。《周禮司羨注》:又方制之以隮。《釋文》:隮、本亦作~。
㉒埻或字。《集韻》:埻。射的。周禮或作~。
㉓姓也。見《字彙》。
8、準讀音:數軌切,音水,紙韻。釋文:
❶平也。見《集韻》。
〔按段玉裁云。~。古音在十五部。考工記故書~作水。又水下云。此以曡韻爲訓。如戶護尾微之例。釋名曰。水、~也。~、平也〕。
❷車轅脊不停水。見《集韻》。
〔按考工記輈人。輈注則利~。司農注。謂轅脊上雨注令水去利也。釋文。~、音水〕。
9、準讀音:朱劣切,音拙,屑韻。釋文:
❶鼻也。漢書、高祖隆~。服虔讀。見《集韻》。
〔按高帝紀注。服虔曰。~、音拙。李斐曰。~、鼻也〕。
❷頰權~也。見《廣韻》引《應劭》。
〔按顏師古注云。頰權䪼字。豈當借~爲之。服音、應說、皆失之〕。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hǔn
1、[埻的]zhǔn de
1.箭靶。 2.标准。
2、[表埻]biǎo zhǔn
准的,标准。章炳麟《訄书·儒法》:“后之廷尉,利其生死异比,得以因缘为市,然后弃表埻之明,而从縿游之荡。”
3、[射埻]shè zhǔn
土筑的箭靶。
4、[埻端]zhǔn duān
传说中的古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