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
拼音:xián
释义:1.马嚼子。2.含;口含。3.心里怀着。4.接受;担任。5.互相连接。6.职位、学术水平的等级或称号。
组词
军衔 衔接 官衔 负屈衔冤 头衔 领衔 衔铁 衔枚 职衔 学衔拼音
xián笔顺
丿 丿 丨 丿 一 一 一 𠄌 一 一 亅整体安排紧凑。“彳”两撇平行,上短下长,竖画端正。“钅”横画平行、均匀,竖提端正“亍”上横短,下横长,竖钩端正。
同音字
拼音为xián的字 拼音为xian的字基础解释
1.马嚼子。 2.用嘴含:燕子~泥。 3.怀在心里:~恨。 4.接受:~命。 5.职务和级别的名号:职~。军~。大使~。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衔-中華語文大辭典同:啣
衔-中華語文大辭典同:銜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xián
1、[衔接]xián jiē
后一事物与前一事物相连属:前后~。
2、[军衔]jūn xián
区别军人身份、等级的称号和标志。一般分为将官(上将、中将、少将),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士官(高级士官、中级士官、初级士官),兵(上等兵、列兵)。
3、[官衔]guān xián
官员的职位名称。
4、[头衔]tóu xián
指官衔、学衔等称号。
5、[领衔]lǐng xián
(在文件上共同署名时)署名在最前面。也泛指领头,负责:~主演。
6、[职衔]zhí xián
1.职位和军衔(如中校团长,团长是职,中校是衔)。 2.官衔。
7、[名衔]míng xián
头衔。
8、[衔铁]xián tiě
某些电器中放在电磁铁两极中间的铁块或铁片。电磁铁的线圈通电时衔铁就被吸引而移动,从而改变所连接的电路。
9、[学衔]xué xián
高等学校根据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所担任的教学工作而授予的称号。一般分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个等级。
10、[衔恨]xián hèn
心中怀着怨恨或悔恨:~而死。
11、[衔轭]xián è
套在马颈上的马具,其形如“人”字。
12、[衔啼]xián tí
忍住哭泣,含着眼泪。
13、[金衔]jīn xián
金属的马勒口。亦借指马。
14、[尾衔]wěi xián
相随貌。前后相衔接。
15、[蛇衔]shé xián
1.亦作“虵衔”。即蛇含。 2.谓蛇衔珠报恩。典出《淮南子·览冥训》“隋侯之珠”汉高诱注:“隋侯见大蛇伤断,以药傅之,后蛇于江中衔大珠以报之,因曰隋侯之珠,盖明月珠也。”宋薛季宣《读邸报》诗:“豺祭如生兽,虵衔欲报珠。”
16、[衔凤]xián fèng
《艺文类聚》卷九九引《春秋元命包》:“火离为凤皇,衔书游 文王 之都,故 武王 受凤书之纪。”后用作帝王使者送达诏书的典实。
17、[序衔]xù xián
旧指在公文上依次具列职衔、姓名。
18、[衔负]xián fù
口衔背负。
19、[衔舻]xián lú
船连着船。
20、[衔头]xián tóu
头衔。
21、[人衔]rén xián
人参的别名。
22、[新衔]xīn xián
新授予的官衔。
23、[衔炙]xián zhì
一种烤炙鹅鸭等家禽的方法。
24、[衔箠]xián chuí
1.马嚼子与马鞭。汉 焦赣《易林·艮之夬》:“驥穷盐车,困於衔箠。” 2.马鞭相接。谓车马往来不绝。《新唐书·郑元铸传》:“且 唐 有天下,约可汗为兄弟,使馹衔箠於道。”
25、[心衔]xīn xián
怀恨。
26、[连衔]lián xián
谓二人以上连署官衔。
27、[衔冤]xián yuān
含冤:负屈~。
28、[衔桮]xián bēi
见“衔杯”。
29、[带衔]dài xián
兼带官衔。
30、[衔牌]xián pái
官衔牌。木质朱漆、金字。平时插在门口,出行以及举行婚丧礼仪时,拿着前导,以示荣耀。《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四回:“又想在省里做那四副衔牌带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二回:“灯笼是姓甚么的,甚么衔牌……一一都説得明明白白。”
31、[衔凄]xián qī
心怀凄怆。
32、[衔辛]xián xīn
心怀辛酸。
33、[衔联]xián lián
衔接,连结。
34、[衔训]xián xùn
承受教诲。
35、[宫衔]gōng xián
清 制不立太子,但有太子傅保之名,专为大臣及有功者加衔,无职掌,也无员额。太子称东宫,故名宫衔。如太师、太傅、太保,皆可冠以“宫”字;少师、少傅、少保,则称为宫师、宫傅、宫保。
36、[衔橛]xián jué
1.亦作“衔橜”。马嚼子。 2.指驰骋游猎。 3.见“衔橜之变”。
37、[麋衔]mí xián
即鹿衔草。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薇衔》。参见“鹿衔草”。
38、[衔指]xián zhǐ
奉旨。
39、[衔玉]xián yù
1.犹衔璧。 2.镶嵌着玉。
40、[衔恤]xián xù
1.含哀;心怀忧伤。《诗·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郑玄 笺:“恤,忧也。”汉 张衡《思玄赋》:“王肆侈於 汉 庭兮,卒衔恤而絶绪。”唐 张说《唐赠丹州刺史先府君碑》:“小子衔恤,非曰能文。” 2.父母死后守丧。晋 陆机《<兄平原赠>诗序》:“余弱年夙孤,与弟 士龙 衔恤丧庭。”宋 王安石《将至丹阳寄表艮》诗:“三年衔恤空餘息,一日忘形得旧游。”清 冯桂芬《与李方赤太守书》:“丙午夏衔恤归里,见之为之慨然。” 3.蒙受冤屈。清 恽敬《上陈笠轨按察书》:“其有匹夫匹妇之衔恤者,可诉之县。” 4.关怀,顾恤。清 方苞《七思·三姊》诗:“嗟余兄弟常危疾,姊在视兮时衔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