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huì

释义:1.〈书〉嘴,特指鸟兽的嘴。2.〈书〉借指人的嘴。

组词

置喙 鸟喙 虎喙 长喙 豕喙 象喙 喘喙 黔喙 三尺喙 无可置喙 不容置喙 喙长三尺 无从置喙 长颈鸟喙 毋庸置喙 百喙莫辩

拼音

huì

笔顺

𠃍 𠃋 丿 丿 丿 丿

同音字

拼音为huì的字 拼音为hui的字

基础解释

1.鸟兽的嘴。 2.借指人的嘴:百~莫辩。无庸置~(无须插嘴)。

详细解释

〈名〉

  1. (形声。从口,彖( tuàn)声。本义:鸟兽的嘴)

  2. 鸟兽及某些其它动物(如乌龟和章鱼)的嘴 。

    如:喙息(用口呼吸的禽类)

  3. 人的嘴 。

    如:喙争(犹言口舌之争);喙长三尺(嘴长三尺的人。讥人强言善辩);喙息(有口能呼吸者。代指人和一切动物)

  4. 器物的尖端

    庄王曰:“子无阻九鼎! 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史记》

〈形〉

  1. 疲困;喘气,喘息

    维其喙矣。——《诗·大雅·緜》

    又如:喙息(犹喘息)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喙-中華語文大辭典

喙ㄏㄨㄟˋhuì1.鳥獸的嘴。[例]鳥~|長~。2.借指人的嘴。[例]百~莫辯(即使有一百張嘴也辯解不清)|毋庸置~(不用插嘴)。

喙-漢語大字典


《説文》:“喙,口也。从口,彖聲。”
(一)huì 《廣韻》許穢切,去廢曉。月部。
(1)鸟兽虫鱼的嘴。《説文·口部》:“喙,口也。”朱駿聲通訓定聲:“獸蟲之口曰喙。”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七引《通俗文》:“獸口曰喙。”《左傳·昭公四年》:“顧而見人,黑而上僂,深目而豭喙。”《漢書·匈奴傳下》:“是以忍百萬之師以摧餓虎之喙,運府庫之財填盧山之壑而不悔也。”顔師古注:“喙,口也,摧百萬之師於獸口也。”唐柳宗元《行路難》:“蟠龍吐耀虎喙張,熊蹲豹擲争低昂。”
(2)人的口。如:百喙莫辩;无庸置喙。《莊子·秋水》:“今吾无所開吾喙,敢問其方。”成玄英疏:“喙,口也。”《南史·鮑泉傳》:“面如冠玉,還疑木偶;鬚似蝟毛,徒勞繞喙。”清葉爕《原詩·内篇》:“於是百喙争鳴,互相標榜。”
(3)器物的尖端。《史記·楚世家》:“楚國折鉤之喙,足以為九鼎。”張守節正義:“凡戰有鉤。喙,鉤口之尖也。”
(4)叹息。《方言》卷二:“䭒、喙、呬,息也。周、鄭、宋、沛之間曰䭒,自關而西秦晋之間或曰喙,或曰䭒,東齊曰呬。”清趙忠毅《闡幽録序》:“同志相對,僾也喙也而已矣,更何言哉!”
(5)疲困。《詩·大雅·緜》:“混夷駾矣,維其喙矣。”毛傳:“喙,困也。”《國語·晋語五》:“靡䈂之役,郤獻子傷,曰:‘余病喙。’”韋昭注:“喙,短氣貌。”宋王安石《和蔡副樞賀平戎慶捷》:“國家道泰西戎喙,還見詩人咏串夷。”
(二)zhòu 《集韻》丁候切,去候端。又《字彙》職救切。
同“噣(咮)”。《集韻·ࠊѩ߻》:“噣,或作喙。”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huì

1、[置喙]zhì huì

插嘴(多用于否定式):不容~。

2、[马喙]mǎ huì

犹马口。

3、[羣喙]qún huì

众口;众人的议论。详细解释众口;众人的议论。元 刘詵《赠张汉臣游金陵诗》:“大音既寥阔,羣喙何间关。”

4、[钩喙]gōu huì

尖曲的鸟嘴。

5、[饿喙]è huì

飢饿之口。

6、[駾喙]tuì huì

形容惊恐逃窜而极度疲困。语出《诗·大雅·緜》:“混夷 駾矣,维其喙矣。”毛 传:“駾,突。喙,困也。”清 魏源《圣武记》卷八:“卒駾喙喘息而不敢復厥。”

7、[谣喙]yáo huì

犹谣言。

8、[虎喙]hǔ huì

虎口。亦比喻险恶之境。

9、[地喙]dì huì

比喻深渊。

10、[唇喙]chún huì

犹口舌。指戏谑、嘲讽、争辩时说的话。

11、[豕喙]shǐ huì

1.猪嘴长而突。相术认为人的口形像猪嘴是贪欲之相。 2.古代传说中海外三十六国之一。

12、[雁喙]yàn huì

亦作“鴈喙”。芡实的别名。

13、[注喙]zhù huì

谓把喙支在地上不动。注,通“柱”。支撑。

14、[乌喙]wū huì

1.形容人之嘴尖。汉 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夫 越王 为人长颈乌喙、鹰视狼步,可以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一本作“鸟喙”。《宋史·奸臣传二·郭药师》:“药师 瞻视不常,趣向怀异,蜂目乌喙,怙宠恃功,逆节已萌,凶横日甚。” 2.因史载 越王 勾践 乌喙,后世遂以乌喙指代 勾践。闽 徐夤《勾践进西施赋》:“乌喙年年,誓啄 夫差 之肉;稽山 日日,拜听 范蠡 之言。”明 高启《姑苏怀古》诗:“乌喙计成楣栅至,蛾眉舞罢綺罗非。”清 吴伟业《谒范少伯祠》诗:“浪掷红颜终是恨,拜辞乌喙待如何。却嗟爱子犹难免,霸 越 平 吴 事总虚。” 3.中药附子的别称。以其块茎形似得名。《墨子·杂守》:“常令边县豫种畜芫、芸、乌喙,袾叶。”《急就篇》卷四:“乌喙附子椒芫华。”颜师古 注:“乌喙,形似乌之觜也。”宋 苏轼《盖公堂记》:“惧而反之,则钟乳、乌喙,杂然并进,而瘭疽痈疥眩瞀之状,无所不至。”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兵制二》:“布越 无所藉於 汉王 而 汉王 藉之,犹治病者之服乌喙、藜芦也。”

15、[衆喙]zhòng huì

群鸟的嘴。借指各种议论。宋 刘克庄《寄徐直翁侍郎》诗之二:“忆昨纷纷众喙鸣,怪君噤齘久无声。”明 沉德符《野获编·礼部二·四贤从祀》:“上出严旨,斥 唐(唐伯元)偏见支词,挠毁盛典,於是众喙始息。”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这一段批评大约十分巧妙,说出诸位‘批评家’所要说的,于是众喙都息,这便成了定论。”

16、[利喙]lì huì

1.尖利的嘴。 2.谓口齿伶俐。参见“利喙赡辞”。

17、[拄喙]zhǔ huì

犹屏息。

18、[众喙]zhòng huì

群鸟的嘴。借指各种议论。

19、[息喙]xī huì

停止议论。

20、[鵰喙]diāo huì

雕嘴。比喻伤人的话语。

21、[雕喙]diāo huì

比喻伤人的话语。明 沈鲸《双珠记·僧榻传音》:“狐媚妄侵,雕喙交攻,蓦地祸生萧墙。。

22、[象喙]xiàng huì

借指毛笔。

23、[万喙]wàn huì

众口。亦借指众人之言。

24、[容喙]róng huì

参与议论。

25、[谗喙]chán huì

犹谗口。

26、[喘喙]chuǎn huì

气息短而急。

27、[凤喙]fèng huì

凤凰的嘴。神话中认为是制作续弦胶的原料。

28、[豭喙]jiā huì

猪嘴。《左传·昭公四年》:“顾而见人,黑而上僂,深目而豭喙。”杜预 注:“口象猪。”

29、[喙争]huì zhēng

犹言口舌之争。清 龚自珍《<阮尚书年谱>序》:“言经学而理学可包矣,覘躬行而喙争可息矣。”

30、[病喙]bìng huì

谓非常疲乏,呼吸困难。

31、[群喙]qún huì

众口;众人的议论。

32、[合喙]hé huì

闭口。谓沉默不言。

33、[謡喙]yáo huì

犹谣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日来謡喙繁兴,人心震动,情形危迫。”参见“謡言”。

34、[喙突]huì tū

1.大多数哺乳动物退化的喙骨,它与肩胛骨融合并形成一个突起。在人类,喙突从肩胛骨向上向内延伸,然后向前向外弯曲。 2.尺骨上关节面前下部外倾的突起,当胳膊屈曲时与鹰嘴窝相适应。

35、[跂喙]qí huì

见“跂行喙息”。

36、[长颈鸟喙]cháng jǐng niǎo huì

喙:鸟的嘴。长颈项,尖嘴巴。指阴险狠毒者的状貌。

37、[百喙莫辩]bǎi huì mò biàn

喙:嘴,借指人的嘴。指纵有众多的嘴也不能辩解。同“百口莫辩”。

38、[长喙含云]cháng huì hán yún

长长的嘴巴就像深入云层,叼着一片云。

39、[摇脣鼓喙]yáo chún gǔ huì

犹言摇唇鼓舌。明 宋濂《送徐大年还淳安序》:“世之好议论者,见其辞禄而归,摇脣鼓喙,詡詡相夸奬。”

40、[别置一喙]bié zhì yī huì

插一句嘴。比喻提出不同意见。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喙的反义词 喙的近义词 喙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喙能组什么词
  • 喙能组什么词语
  • 喙可以组什么词
  • 喙可以组什么词语
  • 喙字可以组什么词
  • 喙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喙字能组什么词
  • 喙字能组什么词语
  • 喙字开头的成语
  • 喙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