蠋
拼音:zhú
释义:1.蝴蝶、蛾等的幼虫,外形像蚕,身体青色。
组词
蠋绣 桑蠋 閟蠋 蜎蠋拼音
zhú笔顺
丨 𠃍 一 丨 一 丶 丨 𠃍 丨 丨 一 丿 𠃌 丨 𠃍 一 丨 一 丶同音字
拼音为zhú的字 拼音为zhu的字基础解释
蝴蝶、蛾等的幼虫,外形像蚕,身体青色。详细解释
即毛虫。蝴蝶或蛾子的伸长状幼虫。色青,形似蚕,大如手指
奔蜂不能化藿蠋,越鸡不能伏鹄卵。——《庄子》。成玄英疏:“蠋者,豆中大青虫”
又如:蠋绣(蠋虫蚀木而成的错杂纹理,谓其有如刺绣,故称)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蠋-中華語文大辭典蠋ㄓㄨˊzhú〈書〉蝴蝶、蛾等的幼蟲,身體青色,外形似蠶。[例]蜎蜎者~,烝在桑野(《詩經‧豳風‧東山》)。
蠋-中華大字典1、蠋讀音:厨玉切,音躅,尺玉切,音擉,沃韻。釋文:
❶本作蜀。《說文》:蜀。葵中蠶也。詩曰蜎蜎者蜀。《段注》:豳風文。今左旁又加虫。非也。
〔按詩東山作蜎蜎者~〕。
❷豆藿中大靑蟲也。《莊子庚桑楚》:奔蜂不能化藿~。
❸箓~。蟲名。見《集韻》。
❹人名。說苑、王歜。史記作王~。齊策、顏斶。漢書作顏~。
2、蠾讀音:朱欲切,音燭,沃韻。釋文:
❶蠀螬。自關而東。或謂之䖭~。見《方言》。
❷䵹鼄。自關而東。趙魏之郊。或謂之~蝓。見《方言》。
❸蚤也。見《集韻》。
3、蠾讀音:殊玉切,音蜀,沃韻。釋文:同蜀。《集韻》:蜀。說文、葵中蠶也。或作蠋。亦从屬。
4、䠱讀音:廚玉切,音蠋,沃韻。釋文:同躅。蹢躅也。見《玉篇》。
5、䠱讀音:珠玉切,音斸,沃韻。釋文:行謹皃。見《集韻》。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hú
1、[藿蠋]huò zhú
生长在豆类植物上的毛虫。
2、[蚼蠋]gǒu zhú
即蚼蛆。《商君书·农战》:“今夫螟螣蚼蠋,春生秋死,一出而民数年不食。”高亨 注:“吕 书之蚼蛆,即《商子》之蚼蠋也。”参见“蚼蛆”。
3、[蜎蠋]yuān zhú
旧谓桑虫。语出《诗·东山》:“蜎蜎者蠋。”明 徐渭《驺虞》诗:“越鸡伏鵠卵,变之苦无计,果臝秉何神,蜎蠋乃能似。”
4、[乌蠋]wū zhú
见“螐蠋”。
5、[桑蠋]sāng zhú
即桑虫。蠋,大青虫,似蚕。
6、[螐蠋]wū zhú
亦作“乌蠋”。虫名。
7、[閟蠋]bì zhú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 死后,葬 郦山,其墓中“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8、[蠋绣]zhú xiù
蠋虫蚀木而成的错杂纹理,谓其有如刺绣,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