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guō

释义:1.[蝈蝈儿](–guor)昆虫,身体绿色或褐色,翅短,腹大,雄的前翅根部有发声器,能振翅发声。2.(Guō)〔名〕姓。

组词

蝈氏 蝈蝈 蟆蝈 蝼蝈 蛙蝈 蝈蝈儿

拼音

guō

笔顺

𠃍 𠃍

同音字

拼音为guō的字 拼音为guo的字

基础解释

昆虫,身体绿色或褐色,腹部大,翅膀短,善于跳跃,吃植物的嫩叶和花。雄的前翅有发音器,能发出清脆的声音。

详细解释

〈名〉

  1. 蛤蟆

    蝈氏,下士一人,徒二人。——《周礼》。郑玄注:“蝈,今御所食蛙也。”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蝈蝈-

蝈蝈
目录
“蝈蝈”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蝈蝈”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蝈蝈
【拼音名】
Guō Guō
【别名】
螽斯、聒聒儿、郊游子
【来源】
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 Gampsocleis buergeri;G. inflata Ur.; G. gratiosa infuscata Ur.;G. sinensis Walker,以雄虫全体入药。捕捉后用白酒喷死,即时晒干或烘干备用。
【生境分布】
南北各地。
【功能主治】
解毒,行水,止痛。主治中耳炎,水肿及腰腿疼痛。
【用法用量】
2~3个,瓦上焙焦,研面,吹耳内或黄酒冲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蝈蝈
【出处】
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拼音名】
Guō Guō
【英文名】
katydisds
【别名】
聒子、聒聒、山蝈蝈
【来源】
药材基源:为螽斯科动物螽斯的全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mpsaocleis gratiosa Brunner Wattenwy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捕捉,捕后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
【原形态】
螽斯,全体绿色。触角鞭状,长于体躯。复眼卵圆形。前翅近膜质,较弱,前缘向下倾斜,静止时左翅覆于右翅之上方。雄虫在左前翅的轭区有圆形的发音器,右前翅的基部有光滑的鼓膜。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基部外侧。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活于荒地草丛及豆地中。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河北、江苏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本品全体呈长圆形,灰绿色或黄褐色。头略呈圆形,复眼1对,卵圆形,触角1对,长鞭状,多脱落;前胸背板略呈细长圆柱形,中后胸被翅;胸足3对,多脱落,后足较大。气腥。
【性味】
味辛;微甘;性平
【功能主治】
利水消肿;通络止痛。主水肿尿少;腰膝肿痛;湿脚气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2-3只。外用:适量,研末吹耳。
【各家论述】
《中国药用动物志》:有解毒、止痛、利水消肿等功能。主治中耳炎、水肿、腰腿痛等。
【摘录】
《中华本草》

蝈蝈-汉语大词典

蝈蝈一种像蝗虫的昆虫。俗称叫哥哥。身体绿色或褐色,腹大,翅短,善跳跃,吃植物的嫩叶和花。雄的借前翅基部摩擦发声。
●清顾禄《清嘉录·养叫哥哥》:“秋深,笼养蝈蝈,俗呼为‘叫哥哥’,听鸣声为玩。藏怀中,或饲以丹砂,则过冬不僵。笼刳干葫芦为之,金镶玉盖,雕刻精致。”
●《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等开了春儿,满地的高粱谷子,蝈蝈儿,蚂蚱,坐在那树阴儿底下看个青儿,才是怪好儿的呢!”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四章:“多么美丽的夏夜呵,晶莹的星星在无际的灰蒙蒙的天宇上闪烁着动人的光芒;蝈蝈、蟋蟀和没有睡觉的青蛙、知了,在草丛中、池塘边、树隙上轻轻唱出抒情的歌曲。”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guō

1、[蝈蝈]guō guō

昆虫。螽斯的一种。翅短,腹大。雄的前翅基部可摩擦发声。吃植物的嫩叶和花,危害农作物。

2、[蝈氏]guō shì

古官名。掌清除蛙类动物。

3、[蛙蝈]wā guō

即蛙。

4、[蝼蝈]lóu guō

蛙属。

5、[蟆蝈]má guō

方言。即青蛙。《新华文摘》1982年第2期:“我看把她放了吧,反正一只蟆蝈也没多大用处。”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蝈的反义词 蝈的近义词 蝈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蝈能组什么词
  • 蝈能组什么词语
  • 蝈可以组什么词
  • 蝈可以组什么词语
  • 蝈字可以组什么词
  • 蝈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蝈字能组什么词
  • 蝈字能组什么词语
  • 蝈字开头的成语
  • 蝈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