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bì

释义:1.遮盖;挡住。2.概括;总结。

组词

边蔽 蔽固 蔽短 蔽亏 蔽天 遮蔽 蔽贤 蔽护 罚蔽 掩蔽部 蔽明塞聪 浮云蔽日 发蒙启蔽 干云蔽日 漫天蔽野 殷天蔽日 衣不蔽体 遮空蔽日 遮天蔽日

拼音

笔顺

丿 𠃌 丿 丿 丿
“艹”横画稍长,两竖居中。下部左边笔画疏密得当,“攵”下撇靠短横左端起笔﹔捺收笔比撇略低。

同音字

拼音为bì的字 拼音为bi的字

基础解释

1.遮盖;挡住:遮~。掩~。 2.概括:一言以~之。

详细解释

〈动〉

  1. (形声。从艸,敝声。本义:小草)

  2. 遮住,遮掩

    蔽,蔽蔽小草也。——《说文》。朱骏声曰:“此字本训盖覆也。”

    蔽,障也,隐也。——《广雅》

    蒲蔽。——《周礼·巾车》。注:“车旁御风尘者。”

    乘马其蔽五。——《管子》。注:“所以捍车马。”

    景以蔽日。——《淮南子·修务》

    故能蔽不新成。——《老子》

    旌蔽日兮敌若云。——楚· 屈原《九歌·国殇》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 沛公。——《史记》

    阴翳蔽日。——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隐蔽(借旁的事物来遮掩);屏蔽;蔽天(遮蔽天空,布满了整个天空)

  3. 隐藏 蔽林间窥之。—— 唐· 柳宗元《三戒》

    先生…引蔽驴后。——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又如:蔽贤(隐蔽贤者,不使上知);蔽形(遮掩身体)

  4. 庇护

    盖借塞墙为蔽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蔽护(掩护;庇护);蔽橹(古代防御用的大盾);蔽辜(抵罪)

  5. 掩饰

    廉不蔽恶,耻不从枉。——《管子·牧民》

    又如:蔽美(掩盖他人的美德、长处);蔽恶(掩饰过错和坏行为)

  6. 蒙蔽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齐策》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蔽蒙(蒙蔽;隐瞒);蔽晦(蒙蔽。受遮蔽因而不明)

  7. 堵塞 。

    如:蔽塞(堵塞,或耳目思想被蒙蔽)

  8. 审断,判决 。

    如:蔽罪(定罪);蔽狱(冤狱)

  9. 概括

    一言以蔽之。——《论语·为政》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蔽-中華語文大辭典

蔽蔽ㄅ丨ˋbì1.覆蓋;遮擋。[例]遮~|掩~|隱~|烏雲~日。2.掩蓋;保護。[例]~護|翼~。3.阻塞不通;欺瞞。[例]~塞|蒙~。4.〈書〉概括。[例]一言以~之。

蔽-古代漢語常用詞詞典_王力版

1030.【蔽】
一遮住,遮掩。楚辭國殤:“旌蔽日兮敵若雲。”蘇軾前赤壁賦:“旌旗蔽空。”用於抽象意義時表示總括,概括。論語爲政:“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後代只在運用論語這一成語時用這個意義。
引申爲障隔、遮擋。楚辭卜居:“竭智盡忠,而蔽鄣於讒。”史記項羽本紀:“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二蒙蔽。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於一曲,而暗於大理。”(一曲:指事理的局部,一端。)
三隱蔽,藏匿。漢書王莽傳:“不可以骨肉故,蔽隱不揚。”(骨肉:指近親。)柳宗元三戒黔之驢:“蔽林間窺之。”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1、[隐蔽]yǐn bì

1.借旁的事物来遮掩:游击队~在高粱地里。 2.被别的事物遮住不易被发现:地形~。手法~。

2、[蔽日]bì rì

遮蔽日光。

3、[遮天蔽日]zhē tiān bì rì

遮蔽天空和太阳。形容事物体积庞大、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

4、[遮蔽]zhē bì

1.遮挡。 2.军事上指遮住目标,防止敌人发现。主要方法有利用地形、设置遮障、进行迷彩伪装、施放烟幕、使用角反射器等。

5、[屏蔽]píng bì

1.像屏风似的遮挡着:~一方。 2.屏障:东海岛是雷州湾的~。 3.在无线电技术中,常用金属网或金属盒等导体与地线相连,把电子设备、泄漏源等包围封闭起来,以避免外来电磁波干扰或内部产生的高频信号辐射,这种方法叫屏蔽。

6、[蒙蔽]méng bì

隐瞒真相,使人上当:花言巧语~不了人。

7、[掩蔽]yǎn bì

1.遮蔽;隐藏:~部。 2.遮蔽的东西或隐藏的地方:河边的堤埂很高,正好做我们的~。

8、[荫蔽]yīn bì

1.(枝叶)遮蔽:茅屋~在树林中。 2.隐蔽。

9、[障蔽]zhàng bì

遮蔽;遮挡:~视线。

10、[蔽塞]bì sè

1.堵塞;壅塞。 2.不开通;闭塞。

11、[蕃蔽]fān bì

屏障。蕃,通“藩”。

12、[翳蔽]yì bì

幽深不明;隐蔽不露。

13、[蔽晦]bì huì

1.犹蒙蔽。 2.谓受蒙蔽而昏暗。 3.隐覆晦涩。

14、[南蔽]nán bì

南面的屏障。

15、[蔽亏]bì kuī

谓因遮蔽而半隐半现。

16、[蔽天]bì tiān

遮蔽天空。

17、[蔽芾]bì fèi

形容树木枝叶小而茂密。芾(fèi)。

18、[蔽屣]bì xǐ

暂未释义

19、[蔽圉]bì yǔ

防御。

20、[髦蔽]máo bì

年老而蔽塞。髦,通“耄”。南朝 宋 颜延之《谢子竣封建城侯表》:“庆重虑愆,恩往惧积,非臣髦蔽,所任图报,岂 竣 庸薄,所能奉服。”

21、[亏蔽]kuī bì

遮掩。北周 庾信《终南山义谷铭》序:“维公匡济彝伦,弘敷庶绩,燮理餘暇,披閲山经,以为 终南、敦物 日月亏蔽,杶、干、栝、柏、椅、桐、梓、漆,年代藴积,於何不有?”唐 宋之问《自衡阳至韶州谒能禅师》诗:“迴首望旧乡,云林浩亏蔽。”明 莫止《汉京篇》:“峻阁重楼夹道悬,云房雾殿森亏蔽。”清 黄宗羲《黄复仲墓表》:“古木新篁亏蔽老屋,正復不恶。”

22、[蔽恶]bì è

谓掩饰过错和坏行为。

23、[蔽捍]bì hàn

见“蔽扞”。

24、[固蔽]gù bì

谓蔽塞不聪,不谙事理。

25、[顽蔽]wán bì

1.亦作“顽弊”。愚鲁,愚笨。 2.指愚鲁、愚笨的人。

26、[罚蔽]fá bì

罚罪断狱。

27、[僞蔽]wěi bì

谓偏蔽而不正。清 姚莹《从祖惜抱先生行状》:“世之孤生,徒抱俗儒讲説,举 汉、唐 以来传註,屏弃不观,斯固可厌;陋而矫之者,乃专以考订、训詁、制度为实学,于身心性命之説,则斥为空疏无据;其文章之士,又喜逞才气,放蔑礼法,以讲学为迂拙:是皆不免於伪蔽。”

28、[欺蔽]qī bì

欺骗蒙蔽。

29、[四蔽]sì bì

1.四面遮蔽。 2.四种弊端。

30、[浅蔽]qiǎn bì

浅陋蔽塞。

31、[边蔽]biān bì

护卫边境的屏障。

32、[拘蔽]jū bì

拘泥片面;局限遮蔽。

33、[蔽扞]bì hàn

1.亦作“蔽捍”。屏障;屏藩。 2.遮拦;护卫。

34、[鄣蔽]zhāng bì

1.屏障。 2.遮蔽。

35、[犀蔽]xī bì

坚固的遮蔽物。

36、[蔽甲]bì jiǎ

元 代武士穿的一种便服。

37、[凡蔽]fán bì

平常破旧。亦指平常破旧之物。

38、[蔽占]bì zhàn

谓隐情谎报户籍。《宋史·太祖纪一》:“﹝ 建隆 三年五月﹞甲申,詔均户役,敢蔽占者有罪。”

39、[蔽壅]bì yōng

1.蒙蔽。 2.阻塞障隔。

40、[蔽罪]bì zuì

判罪。《左传·昭公十四年》:“晋 邢侯 与 雍子 争 鄐 田……罪在 雍子,雍子 纳其女於 叔鱼,叔鱼 蔽罪 邢侯。”汉 蔡邕《司空文烈侯杨公碑》:“命公作廷尉,惟刑之恤,旁施四方,惟明折狱,蔽罪於宪之中。”清 恽敬《与秦筠谷书》:“刘于宋 之案,官吏役皆欲蔽罪此人,其罪惟 敬 一人知之,而不能白之,真可耻。”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蔽的反义词 蔽的近义词 蔽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蔽能组什么词
  • 蔽能组什么词语
  • 蔽可以组什么词
  • 蔽可以组什么词语
  • 蔽字可以组什么词
  • 蔽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蔽字能组什么词
  • 蔽字能组什么词语
  • 蔽字开头的成语
  • 蔽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