稾
拼音:gǎo
释义:1.亦作“稁”。亦作“蒿”。2.禾类植物的茎秆。3.草荐。4.箭杆。5.文字图画的草底。6.通“槁”。参见“稾芼”。
组词
稾税 稾本 稾枲 草稾 水稾 疏稾拼音
gǎo笔顺
丶 一 丨 𠃍 一 丨 𠃌 丨 𠃍 一 丿 一 丨 丿 ㇏同音字
拼音为gǎo的字 拼音为gao的字基础解释
同“稿”。详细解释
(稿的异体字)禾类植物的茎秆。通“稿”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稾-中華大字典1、稾讀音:古老切,音杲,皓韻。釋文:
❶稈也。見《說文》。《段注》:廣雅左傳注皆云。秆、~也。叚借爲矢榦之~。屈平屬艸~之~。
〔按韻會引鍇本作禾稈也。蒼頡同。一切經音義云。~、稈也。卽乾草也。草~字、史記屈原傳作藳〕。
❷勞也。見《書藁飫序傳》。
❸~人。官名。《周禮夏官序官》:~人。《司農注》:箭幹謂之~。
❹談~。縣名。漢置。屬牂柯郡。當今雲南陸良縣地。
❺同藁。《禮記郊特牲》:~鞂。《釋文》:本又作稾。
2、稾讀音:居效切,音敎,效韻。釋文:枯禾也。見《集韻》。
〔按三十二皓引說文作稾。此又叚~爲槁。周禮小行人。則令槁禬之。司農注。稾當爲槁〕。
3、稾讀音:居號切,音誥,號韻。釋文:猶散也。《儀禮旣夕記》:~車載蓑笠。
〔按詩無羊傳。蓑所以備雨。疏云。~車、潦車也。爲雨而設〕。
4、稁釋文:同稾。見《正字通》。
5、稿釋文:同稾。見《正字通》。
6、蒿讀音:呼高切,音薅,豪韻。釋文:
❶菣也。見《說文》。
〔按~、草名。有靑~、茵陳~、臭~、白~、䕲~、角~、馬先~、牡~、數種。靑~、莖高四尺許。葉歧。緊細而扁燬。秋開細黃花。結實如粟米大。茵陳~、全體類靑~。惟葉背白色。臭~、亦似靑~。惟其氣辛臭不可食。白~、有水陸二種。生陸地者。葉似細艾。有白毛。粗於靑~。從初生至秋。白於眾~。其生陂澤中者。葉細而歧。莖或赤或白。根白而脆。可作蔬。卽蔞~也。䕲~、頗似蔞~。生於高岡。角~、莖葉如靑~。惟花色淡紅紫。結實作角形。色黑。長二寸許。微彎。馬先~、以根之吸盤。寄生於他植物之根。花色紫赤。結實如小豆。角銳而長。牡~、一名齊頭~。因諸~葉皆尖。此獨奓而禿。故名。秋開細黃花。結實大如車前實。內有子。但微細不可見。故人以爲無子而被以牡名也〕。
❷耗也。《國語晉語》:使民~焉忘其安樂。
❸亂也。《莊子駢拇》:~目而憂世之患。《釋文》:李云。~目、決性之貌。
❹焄~。氣蒸出貌。《禮記祭義》:焄~悽愴。
❺地名。《穀梁桓十五年傳》:公會齊侯於~。《釋文》:~、左氏作艾。公羊作鄗。
❻姓也。見《姓苑》。
7、蒿讀音:古老切,音杲,皓韻。釋文:稾或字。《集韻》:稾。說文、稈也。或作~。
8、藁讀音:古老切,音杲,皓韻。釋文:
❶木枯也。見《正字通》。
❷街名。《漢書陳湯傳》: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懸頭~街、蠻夷邸間。
〔注〕:~街。街名。蠻夷邸在此街也。
❸文辭草創曰草~。《史記屈原傳》:懷王使屈原造爲憲令。屈平屬草~。
〔注〕:草~、謂創制憲令之本。
〔按漢書孔光傳如淳曰。所作起草爲~〕。
❹~本。藥草名。《管子地員》:五臭疇生。蓮與蘼蕪、~本、白芷。
〔按本草綱目。~本亦名~茇。蘇頌曰。葉似白芷。香又似芎藭。但芎藭似水芹而大。~本葉細爾。五月有白花。七八月結子。根紫色〕。
❺稾或字。《集韻》:稾。說文、稈也。或作~。
1、稾讀音:古老切,音杲,皓韻。釋文:
❶稈也。見《說文》。《段注》:廣雅左傳注皆云。秆、~也。叚借爲矢榦之~。屈平屬艸~之~。
〔按韻會引鍇本作禾稈也。蒼頡同。一切經音義云。~、稈也。卽乾草也。草~字、史記屈原傳作藳〕。
❷勞也。見《書藁飫序傳》。
❸~人。官名。《周禮夏官序官》:~人。《司農注》:箭幹謂之~。
❹談~。縣名。漢置。屬牂柯郡。當今雲南陸良縣地。
❺同藁。《禮記郊特牲》:~鞂。《釋文》:本又作稾。
2、稾讀音:居效切,音敎,效韻。釋文:枯禾也。見《集韻》。
〔按三十二皓引說文作稾。此又叚~爲槁。周禮小行人。則令槁禬之。司農注。稾當爲槁〕。
3、稾讀音:居號切,音誥,號韻。釋文:猶散也。《儀禮旣夕記》:~車載蓑笠。
〔按詩無羊傳。蓑所以備雨。疏云。~車、潦車也。爲雨而設〕。
4、藁讀音:古老切,音杲,皓韻。釋文:
❶木枯也。見《正字通》。
❷街名。《漢書陳湯傳》: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懸頭~街、蠻夷邸間。
〔注〕:~街。街名。蠻夷邸在此街也。
❸文辭草創曰草~。《史記屈原傳》:懷王使屈原造爲憲令。屈平屬草~。
〔注〕:草~、謂創制憲令之本。
〔按漢書孔光傳如淳曰。所作起草爲~〕。
❹~本。藥草名。《管子地員》:五臭疇生。蓮與蘼蕪、~本、白芷。
〔按本草綱目。~本亦名~茇。蘇頌曰。葉似白芷。香又似芎藭。但芎藭似水芹而大。~本葉細爾。五月有白花。七八月結子。根紫色〕。
❺稾或字。《集韻》:稾。說文、稈也。或作~。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gǎo
1、[吟稾]yín gǎo
诗稿。如 宋 吴龙翰 有《古梅吟稾》六卷,元 胡天游 有《傲轩吟稾》一卷,明 汪广洋 有《凤池吟稾》十卷。
2、[创稾]chuàng gǎo
亦作“剙稾”。著述成文。清 叶廷琯《吹网录·丙丁龟鉴有所本》:“元 人所续,今未见传本,渔洋 杂著甚多,亦未见有此书传世,殆晚年有是説而未经创稾歟。”王闿运《<湘潭县志>序》:“其友 王荣兰、唐昭俭 剙稾待之。”
3、[稾税]gǎo shuì
稻草税。
4、[稾车]gǎo chē
古代畋猎或巡游鄙远地区时所乘的有干草作车顶以防雨的车辆。
5、[刍稾]chú gǎo
见“芻藳”。
6、[稾荐]gǎo jiàn
用稻草编成的垫褥。
7、[稾定]gǎo dìng
谓撰定文稿。
8、[禾稾]hé gǎo
连茎带穗的谷类收获物。
9、[稾书]gǎo shū
谓草书。因草书不谨饬,如禾秆散乱未修治,故称。
10、[属稾]shǔ gǎo
见“属稿”。
11、[稾本]gǎo běn
香草名。一年生,根可入药。《荀子·大略》:“君子之櫽栝不可不谨也,慎之!兰茝稾本,渐於密醴,一佩易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揭车衡兰,稾本射干。”裴駰 集解引 郭璞 曰:“揭车,一名乞舆;稾本,稾茇;射干,十月生。皆香草。”
12、[稾砧]gǎo zhēn
斩草时承鈇的砧板。因鈇与“夫”同音,故隐语稿砧为“夫(丈夫)”。《玉台新咏·古绝句之一》:“稾砧今何在?山上復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唐 李白《代美人愁镜》诗:“稾砧一别若箭弦,去有日,来无年。”按,宋 许顗《彦周诗话》:“‘藳砧今何在’,言夫也。‘山上復有山’,言出也。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言月半当还也。”
13、[屮稾]chè gǎo
草稿。未写定的文稿。
14、[遗稾]yí gǎo
见“遗稿”。
15、[稾枲]gǎo xǐ
指点燃后供照明用的草、麻。
16、[稾芼]gǎo mào
枯干的草茎。稾,通“槁”。
17、[稾人]gǎo rén
1.《周礼》官名。掌弓弩箭矢。 2.用草扎成的人形。
18、[稾茇]gǎo bá
香草名。即稾本。
19、[籍稾]jí gǎo
自坐草席上,表示准备受刑。
20、[稾秣]gǎo mò
马的饲料。
21、[疏稾]shū gǎo
见“疏稿”。
22、[稾鞂]gǎo jiē
用禾秆编织成的草席。古祭天所用物。鞂,禾秆。
23、[水稾]shuǐ gǎo
古代祭祀时宰杀牛牲用的水和稻草。
24、[稾草]gǎo cǎo
草稿。初步写出的文稿。
25、[属草稾]shǔ cǎo gǎo
起草。
26、[稾盖庑]gǎo gài wǔ
用禾秆为顶的廊屋。
27、[摇头稾脑]yáo tóu gǎo nǎo
脑袋摇来摇去。多形容自得其乐、自以为是的样子。
28、[截发锉稾]jié fà cuò gǎo
出自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的一个成语,比喻贤母好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