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
拼音:rù
释义:1.褥子,睡觉时垫在身体下面的东西,多用布包上棉絮做成。2.(Rù)姓。
组词
被褥 褥子 褥疮 褥单 产褥 电褥 垫褥 靠褥 凤褥 皮褥子 产褥期 褥特鼠 活褥虵 活褥蛇 产褥热 缠绵床褥 产褥感染 卧褥香炉拼音
rù笔顺
丶 ㇇ 丨 丿 丶 一 丿 一 一 𠄌 丿 ㇏ 一 亅 丶同音字
拼音为rù的字 拼音为ru的字基础解释
用布、棉絮、兽皮等制成的床上铺垫物:被~。详细解释
(形声。从衣,辱声。本义:坐卧的垫具) 同本义
褥,荐也。——《三苍》
寝必重褥。——明· 刘基《苦斋记》
又如:褥甸(小的褥子,供坐卧);坐褥;褥垫;褥席(坐卧用的垫具或席具);褥子;褥位(铺有锦褥的座位);褥草(一种主要的垫料。如稿杆、草皮等;也指垫料的别名)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褥-中華語文大辭典褥褥ㄖㄨˋrù睡、臥時鋪在身體下面的墊子,多用布帛、棉絮做成。[例]~單|床~|被~。
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褥rù
褥子:被~|~单。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rù
1、[被褥]bèi rù
被子和褥子:那些~该拆洗了。
2、[产褥]chǎn rù
指产褥热。
3、[褥子]rù zi
睡觉时垫在身体下面的东西,用棉花做成,也有用兽皮等制成的。
4、[褥疮]rù chuāng
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迫,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而引起的皮肤、肌肉等的溃疡。长期卧床不能自己移动的病人,骶部和髋部都容易发生褥疮。
5、[罴褥]pí rù
罴皮褥子。晋 王嘉《拾遗记·周灵王》:“二十三年,起 昆昭之臺 ……又设狐腋素裘、紫羆文褥。羆褥是 西域 所献也,施於臺上,坐者皆温。”清 钱谦益《病榻消寒杂咏》之二:“长安 九九消寒夜,羆褥丹衣叠几层。”
6、[垫褥]diàn rù
褥子。
7、[重褥]zhòng rù
双层垫被。
8、[电褥]diàn rù
由埋置在绝缘材料中的电热元件所制成的弹性软垫,供保暖(如人体)用。
9、[褥套]rù tào
1.出门时装被褥等的布套,反面中间开口,两头各有一个兜儿,步行时搭在肩上,骑牲口时搭在牲口背上。 2.做褥子用的棉花胎。
10、[毛褥]máo rù
毛毯的别名。
11、[皮褥]pí rù
用毛皮做的垫褥。
12、[席褥]xí rù
亦作“席蓐”。席与褥。泛指铺垫之具。
13、[坐褥]zuò rù
1.放在炕几两侧或其他坐具上的褥子,用厚毡等制成。 2.坐月子。
14、[褥草]rù cǎo
1.一种主要的垫料。 2.垫料的别名。
15、[褥单]rù dān
蒙在褥子上的布。也叫褥单子。
16、[靠褥]kào rù
半躺半坐时靠在腰后的被褥。
17、[条褥]tiáo rù
长褥子。
18、[毡褥]zhān rù
毡制的褥垫。
19、[褥位]rù wèi
铺有锦褥的座位。宋 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一:“东西相向,引僕射降阶就褥位,直省官赞揖。”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三月丁酉》:“金 人册 张邦昌 为皇帝……前期,有司设褥位於 宣德门 外。”《宋史·礼志五》:“既降輦,太常卿前导至褥位南向立,奏请行礼。”明 冯梦龙《智囊补·上智·秦桧》:“秦檜 恬不为意,尽遣部省吏人迎之。朝见使人必要褥位,此非臣子之礼。”参阅《宋史·舆服志一》。
20、[衾褥]qīn rù
被子和褥子。泛指卧具。
21、[凤褥]fèng rù
华美的褥垫。
22、[茵褥]yīn rù
褥垫。
23、[裀褥]yīn rù
坐卧的垫具。
24、[草褥]cǎo rù
草垫子。
25、[拜褥]bài rù
即拜垫。
26、[烦褥]fán rù
见“烦縟”。
27、[褥特鼠]rù tè shǔ
是指鼠名。
28、[库褥官]kù rù guān
见“库傉官”。
29、[却尘褥]què chén rù
不招灰尘的褥子。
30、[活褥蛇]huó rù shé
一种能捕鼠的蛇。《旧唐书·西戎传·波斯国》:“二十一年,伊嗣候 遣使献一兽,名活褥蛇,形类鼠而色青,身长八九寸,能入穴取鼠。”《通典·边防九》:“大 唐 贞观 二十一年,其国又献活褥虵。”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二·诸蛇》:“活褥蛇,能捕鼠。”
31、[産褥期]chǎn rù qī
产妇分娩后到生殖器官恢复常态所需的一段时间。
32、[柔毫褥]róu háo rù
神话谓以蛟毫织成的坐卧垫具。旧题 汉 郭宪《洞冥记》卷四:“荐蛟毫之白褥,以蛟毫织为褥也。此毫柔而冷,常以夏日舒之,因名柔毫褥。”
33、[卧褥香炉]wò rù xiāng lú
汉武帝 时巧匠 丁绶 制作的一种香炉,可使炉体经常保持平衡,便于置之褥中,故名。
34、[缠绵床褥]chán mián chuáng rù
缠绵:纠缠不已,无法解脱。形容身患重病,卧床不起。也指沉溺于男女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