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miàn

释义:1.面粉。2.指面食,面条。3.指粉状物。4.指某些食物淀粉含量多口感绵软。

组词

蜜麪 煮麪 麪糊鬼

拼音

miàn

笔顺

丿 丿 丿 丿 𠃌

同音字

拼音为miàn的字 拼音为mian的字

基础解释

1.麦的子实磨成的粉。又称面粉。 2.面粉制成的食品:挂麪;切麪;汤麪。 3.泛指粉未:豆麪;药麪;粉笔麪。 4.方言。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的特性。如麪倭瓜;煮的红著很麪。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麪-中華大字典

1、麪讀音:眠見切,音眄,霰韻。釋文:
❶麥㞕末也。見《說文》。《段注》:末者、㞕之尤細者也。齊民要術謂之勃。取蓬勃之意。廣雅、痝謂之~。痝與~爲曡韻。
 〔按此俗稱~粉。而~粉所作食物。亦徑稱~。如韋巨源食單有婆羅門輕高~。卽饅頭也。嬾眞子云。湯餅者。則世所謂長命~者也。今俗以~粉製成條縷者、名~。以䐊肫名包~〕。
❷~木。桄榔子別名。《本草綱目》:其木似檳榔而光。故名桄榔。~、言其粉也。
 〔按此言~者。以其粉中爲餅餌。蓋引伸之義。蜀記、莎木皮中有白~。搗篩作餅、或磨屑作飯、食之。彼人呼爲莎皮。其取義亦同〕。
2、面讀音:彌箭切,音偭,霰韻。釋文:
❶本作蜆。《說文》:蜆。顏前也。《段注》:顏者、兩眉之中間也。顏前者、謂自此而前。則爲目爲鼻爲目下爲頰之間。乃正鄕人者。故與背爲反對之偁。
❷向也。《書周官》:不學牆~。
❸前也。《儀禮士冠禮》:覆之~葉。
❹見也。《禮記曲禮》:夫爲人子者。出必吿。反必~。
❺覿也。《周禮司儀》:私~私獻。
❻以首向臨之也。《漢書夏侯嬰傳》:~雍樹馳。
❼方面當四分之一~也。見《韻會舉要》。
❽漫也。見《釋名釋形體》。《疏證》:說文無漫字。疑當作㒼。
❾偝之也。《漢書張敺傳》:不可者。不得已爲涕泣~而封之。
 〔注〕:如淳曰。不正視。若不見也。晉灼曰。~、對囚讀而封之。使其聞見死而無恨也。師古曰。二說皆非也。~謂偝之也。言不忍視之。與呂馬童~之同義。
 〔按正字通云通偭〕。
❿猶尙也。《儀禮鄕射禮》:~鏃。
⓫猶迴向也。《書召誥》:~稽天若。〔一作緬〕。
⓬以顏色慰悅之也。《荀子大略》:君子之於子。憂之而勿~。使之而勿貌。
⓭~縳。反背而縛之也。《史記宋微子世家》:肉袒~縛。
⓮便~。扇類。《漢書張敞傳》:自以便~拊馬。
 〔注〕:師古曰。便~。所以障~。蓋扇之類也。不欲見人。以此自障~。則得其便。故曰便~。亦曰屛~。今之沙門所持竹扇。上袤平而下圜。卽古之便~也。
⓯~白。日本語。謂有趣味也。
⓰片~。日本語。謂一方~也。
⓱書~。日本語。謂一切函牘也。
⓲幾何學以有長廣而無厚者謂之~。
⓳俗謂物之外表曰~。或曰表~。
3、麵釋文:麪或字。見《集韻》。
4、麫釋文:麪俗字。見《字鑑》。

麪-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麪麥415異「麵」的異體字。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miàn

1、[汤麪]tāng miàn

带汤的面条。清 俞正燮《癸巳存稿·面条子》:“《伤寒论》云:食以索饼。今医书则谓之汤麪,又谓之麪汤。”老舍《茶馆》第三幕:“妈,晌午给我作点热汤面吧!”杨朔《潼关之夜》:“一碗汤面,夹杂着泥沙的汤里加进多量的酱油。”

2、[麪条]miàn tiáo

亦作“麵条”。用面粉做的细条状的食品。《儒林外史》第四五回:“余殷 喫的差不多,拣了两根麵条,在桌上弯弯曲曲做了一个来龙。”《红楼梦》第六二回:“我也吃不惯那个麪条子。”《官场现形记》第四三回:“好像吃麪条子似的。”

3、[寿麪]shòu miàn

见“寿麵”。

4、[麪梨]miàn lí

梨的一种。唐 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麪梨通蔕朽,火米带芒炊。”自注:“麪梨软烂无味,火米粗糲不精。”麪,一本作“麵”。

5、[麪饭]miàn fàn

亦作“麵饭”。面制食品。宋 周煇《清波杂志》卷一:“高宗 践祚之初,躬行俭德,风动四方。一日语宰执曰:‘朕性不喜与妇人久处,早晚食,只麪饭、炊饼、煎肉而已。食罢,多在殿旁小阁垂帘独坐。’”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杂纪》:“最喜童子唱曲,有曲则竟日亦不厌倦,至晡復进一麵饭。”

6、[切麪]qiē miàn

见“切麵”。

7、[麪馆]miàn guǎn

面店。

8、[煮麪]zhǔ miàn

亦作“煑麵”。犹汤面。宋 张师正《倦游杂录》:“今人呼煮麪为汤饼。”

9、[桄麪]guàng miàn

从桄榔树中提取的淀粉。

10、[杂麪]zá miàn

亦作“杂麵”。用绿豆、小豆等粉制成的面条。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你就着这五百钱买些杂麪你便还窰去。”《红楼梦》第六五回:“你用不着和我花马掉嘴的,偺们‘清水下杂麵--你喫我看’!”

11、[腊麪]là miàn

亦称“腊八麪”。明 时宫中于十二月初八日赐食之面。明 沉德符《野获编·列朝一·赐百官食》:“腊月八日吃腊麪。”清 俞樾《茶香室续钞·腊八面》:“十二月初八日,释氏以餳果诸物煮粥,名腊八粥。明 宫中有腊八麪。”

12、[榆麪]yú miàn

亦作“榆麵”。榆树皮磨成的粉,旧时荒年用以制面食以充饥。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榆》:“古人春取榆火。今人采其白皮为榆麪,水调和香剂,黏滑胜於胶漆。”清 陈淏子《花镜·花木类考·榆》:“荒岁,其皮磨为粉可食,亦可和香末作糊。榆麵如胶,用粘瓦石,极有力。”

13、[麪黏]miàn nián

浆糊。

14、[麪蠒]miàn jiǎn

亦作“麵蠒”。一种包有馅的馒头。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探官》:“都中每至正月十五日,造麪蠒,以官位帖子,卜官位高下,或赌筵宴,以为戏笑。”宋 陈元靓《岁时广记·人日·造面茧》:“《岁时杂记》:人日京都贵家造麵蠒,以肉或素馅,其实厚皮馒头餕馅也。名曰探官蠒。”

15、[蜜麪]mì miàn

和蜜的米面食品。宋 林洪《山家清供·寒具》:“及考 朱氏 註《楚词》:‘粔籹蜜饵,有餦餭些。’谓以米麵煎熬作之寒具也。以是知《楚词》一句,是自三品:粔籹乃蜜麪之乾者,十月开炉饼也;蜜饵乃蜜麵少润者,七夕蜜食也;餦餭,乃寒食具,无可疑者。”

16、[溲麪]sōu miàn

以水和面。宋 苏轼《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史君食槐叶冷淘》诗“请浮卵椀槐芽饼”王十朋 注:“子仁 曰:‘槐芽饼,即叙所谓槐叶冷淘也,盖取槐叶汁溲麪作饼,即鲜碧色也。’”麪,一本作“麵”。

17、[麪勃]miàn bó

和面时,洒在湿面上的干面粉。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上:“《本艸》:‘麻蕡,一名麻勃,云此麻花上勃勃者。’故世人谓尘为勃土;果木诸物,上浮生者皆曰衣勃;和麪而以乾者傅之,亦曰麪勃。”

18、[麪市]miàn shì

1.买卖面粉的市集。《宋史·食货志下八》:“绍圣 四年,蓝从熙 提举京城所,欲復其事,令 泗州 及京师 洛口 各置垛场,并请復麵市、牛羊圈。詔下尚书省,久之遂寝。” 2.喻指大雪覆盖的街市。唐 元稹《西归绝句》之十一:“风回麵市连天合,冻压花枝着水低。”唐 李商隐《喜雪》诗:“人疑游麪市,马似困盐车。”

19、[麪浆]miàn jiāng

亦作“麵浆”。浆糊。《金瓶梅词话》第五三回:“把药来看玩了一番,又恐怕药气出了,连忙把麵浆来依旧封得紧紧的,原进后房,锁在梳匣内了。”

20、[麪雪]miàn xuě

亦作“麵雪”。面粉。面粉细白如雪,故称。清 黄遵宪《拜曾祖母李太夫人墓》诗:“糖霜和麵雪,为儿作餦餭。”

21、[麪铺]miàn pù

亦作“麵铺”。即面店。清 段玉裁《戴东原先生年谱》:“先生尝语 玉裁 云,其年家中乏食,与麵铺相约,日取麵为饔飱,闭户成《屈原赋注》。”参见“麪店”。

22、[麪巾]miàn jīn

亦作“麵巾”。即面筋。元 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三折:“本待发心吃斋去,则是无处买麵巾。”参见“麪筋”。

23、[麪坊]miàn fāng

亦作“麵坊”。磨面粉的作坊。毛泽东《游击区也能够进行生产》:“第四区队开设了一个毡帽坊,一个油坊,一个面坊,七个月中盈利五十万元本币。”

24、[麪汤]miàn tāng

1.方言。汤面。加作料带汤的面条。清 俞正燮《癸巳存稿·面条子》:“《伤寒论》云‘食以索饼。’今医书则谓之汤麪,又谓之麪汤。” 2.煮过面条的水。

25、[凉炒麪]liáng chǎo miàn

一种拌糖吃的炒面粉。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凉炒面》:“四月麦初熟时,将麪炒熟,合糖拌而食之,谓之凉炒麪。”

26、[麪包果]miàn bāo guǒ

1.常绿乔木。高达四五丈。叶子互生,心脏形,掌状分裂。花单性,雌雄同株。果实球形或椭圆形,表皮有瘤状突起,成熟时黄色,果肉白色,像面包,供食用。通称面包树。 2.这种植物的果实。

27、[起麪饼]qǐ miàn bǐng

面粉经过发酵后制成的饼。

28、[麪糊桶]miàn hú tǒng

亦作“麵糊桶”。比喻纠缠不清的是非之地。元 乔吉《扬州梦》第二折:“[家童云:]相公,喒回去来。[正末唱:]早跳出这柳债花钱麵糊桶。”

29、[麪片儿]miàn piàn ér

亦作“麫片儿”。食品名。用面粉做成的薄片。老舍《四世同堂》四八:“韵梅 端着碗进来,不知怎么办好了。叫醒他呢,怕他不高兴;不叫他呢,又怕面片儿凉了。”

30、[麪菓子]miàn guǒ zǐ

油炸的面制品。《红楼梦》第四一回:“又看那一样是奶油炸的各色小麪菓子,也不喜欢。”

31、[赶麪杖]gǎn miàn zhàng

擀面用的木棍。《元典章·刑部·打死换作病死》:“田云童 於正月初二日将弟 田二 用赶麪杖肯打。”《西游记》第四九回:“妖邪道:‘你不是磨博士,怎么会使赶麪杖。’”亦作“赶麵杖”。老舍《骆驼祥子》十七:“两个孩子急了,一个拿起煤铲,一个抄起赶面杖,和爸爸拚了命。”

32、[重罗麪]zhòng luó miàn

亦作“重罗麵”。用细罗筛筛的面,或筛过两次的面,其质较细。《初学记》卷二六引 晋 束晳《饼赋》:“尔乃重罗之麵,尘飞白雪。”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叫化的些残汤剩饭,那里有重罗麵?”清 顾张思《土风录·重罗面》:“麪之细者曰重罗麪,以用细罗筛筛之也。”

33、[麪老鼠]miàn lǎo shǔ

面食名。徐珂《清稗类钞·饮食·面老鼠》:“麪老鼠者,以热水和麪,鸡汁滚时,以箸夹入,不分大小,加鲜菜心。曰老鼠,以其形似也。”

34、[吃辣麪]chī là miàn

亦作“喫辣麫”。宋 计有功《唐诗纪事·陆畅》:“﹝ 畅 ﹞初娶 董溪 女,每旦,婢进澡豆,畅 輒沃水服之。或曰:‘君为贵门女婿,几多乐事?’陆 曰:‘贵门苦礼法,俾予食辣麪,殆不可过。’”后以戏捉小儿女之鼻谓“喫辣麪”。参阅 清 梁同书《直语补证》。

35、[三脆麪]sān cuì miàn

宋 代一种以嫩笋、小簟、枸杞做浇头的面。宋 林洪《山家清供·山家三脆》:“嫩笋、小簟、枸杞入盐汤焯熟,同香熟油、胡椒盐各少许,酱油滴醋拌食,赵竹溪 蚤夫 酷嗜此,或作汤饼以奉亲,名三脆麪。”

36、[麪人儿]miàn rén ér

用加彩色的糯米面捏成的各种人物像。

37、[无麪馎饦]wú miàn bó tuō

犹无米之炊。馎饦,一种面食。

38、[就汤下麪]jiù tāng xià miàn

喻顺势或趁便行事。《三宝太监西洋记》第六三回:“只説是这畜牲怎么这等作变,却不晓得是天师就汤下麪,奉承他这一番。”祖慰《被礁石划破的水流》:“既然本性难移,那我们不能来个顺水推舟、就汤下面吗?”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麪的反义词 麪的近义词 麪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麪能组什么词
  • 麪能组什么词语
  • 麪可以组什么词
  • 麪可以组什么词语
  • 麪字可以组什么词
  • 麪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麪字能组什么词
  • 麪字能组什么词语
  • 麪字开头的成语
  • 麪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