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hú

释义:1.胡子。嘴周围的长毛。2.古代泛称我国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3.泛指来自北方和西方的,或外国的(东西)。4.指胡琴。5.表示随意乱来。6.疑问代词。表示询问原因或理由。7.(Hú)姓。

组词

胡子 胡言乱语 胡萝卜 胡须 胡乱 胡髭 花里胡哨 胡诌 胡编乱造 胡思乱想

拼音

笔顺

𠃍 丿 𠃌
左右等宽。“古”横画长短适中,竖稍斜。“月”框形端正,横画均匀,钩画略长于左撇。

同音字

拼音为hú的字 拼音为hu的字

基础解释

1.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人。~服。~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 2.泛指外国或外族的:~椒。~瓜(黄瓜)。~琴。~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3.乱,无道理:~来。~闹。~吹。~言乱语。 4.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不归?“~取禾三百廛兮?” 5.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须。 6.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 7.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 8.姓。

详细解释

〈名〉

  1. (形声。从肉,古声。本义:牛脖子下的垂肉)

  2. 鸟兽颔下的垂肉或皮囊

    胡,牛顄垂也。——《说文》。徐锴曰:“牛颔下垂皮也。”

    狼跋其胡。——《诗·豳风·狼跋》。传:“老狼有胡。”

    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汉书·郊祀志上》。师古曰:“胡,谓颈下垂肉也。”

    又如:胡髯朗(羊的别名。胡,颈下垂肉;髯,须);胡皱(牛颔下松弛有皱纹的皮);胡袋(某些鸟类颌下的皮囊,也称喉囊)

  3. 器物上下垂如胡的部分 。

    如:胡孑(刃旁有歧出曲钩的戈戟)

  4. 古代称北方和西方的民族如匈奴等为胡

    燕山胡骑。——《乐府诗集·木兰诗》

    亡而入胡。——《淮南子·人间训》

    将胡骏马。

    胡人大入塞。

  5. 对西域诸国,汉、魏、晋、南北朝人皆称曰胡(包括印度、波斯、大秦等),唐人对印度则不称胡。

    如:胡沙(匈奴居住的沙漠地带;又指钱);胡地(古代泛称北方和西方各族居住的地方);胡夷(古代泛称西、北方的各族为胡,东方的民族为夷)

  6. 指胡人 。

    如:胡奴(为奴的胡人;对胡人的贱称);胡市(与胡人交易);胡言(胡人的语言)

  7. 古国名 。其地在今天的安徽省阜阳县西北

    二月,楚灭 胡。——《左传》

〈代〉

  1. 怎样;何

    胡,何也。——《广雅·释诂三》

    弗虑胡获?弗为胡成?——《书·太甲下》

    胡能有定?——《诗·邶风·日月》

    又如:胡说(何说,怎么说);胡为(何故);胡为如此?

  2. 为什么;何

    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诗·鄘风·君子偕老》

    云胡不夷?——《诗·郑风·风雨》

    胡取禾三百廛兮?——《诗·魏风·伐檀》

    胡不已乎。——《墨子·公输》

    胡不见我于王。

    胡不汉先王之法。——《吕氏春秋·察今》

    胡可得而法。

    又如:胡为(何为;为什么);胡然(为何。表示疑问或反诘);胡宁(何乃;为何)

  3. 什么;何 。

    如:胡底(到什么地步);胡颜(有何面目)

〈形〉

  1. 或谑张飞胡,或笑 邓艾吃。—— 李商隐《骄儿诗》

  2. 远;大 。

    如:胡考(犹寿考。年纪大);胡老(胡者,元老);胡福(长远之福;大福)

〈副〉

  1. 任意乱来 。

    如:胡画拉(瞎扯);胡柴(胡说);胡白(胡说);胡拿(胡闹);胡喷(胡说)

〈名〉

  1. 胡须

    有龙垂胡髯。——《风俗通·正失》

    又如:胡髯(“胡”是“胡子”的通称;“髯”指两颊上的胡子);胡子;胡须

  2. 衚 hú

  3. 见“胡同”( hútong)“衚”

  4. 另见 hú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胡胡-汉语大词典

胡胡1.象声词。形容风声、笑声或器物震动的声音。
●宋沈括《岸老堂记》:“非步非骞,胡胡然循阶而鸣者,垲予以涧崖之冷风也。”
●茅盾《子夜》一:“只有不很懂事的阿萱依然张大了嘴胡胡地笑。”
●茅盾《赵先生想不通》:“他听得了胡胡的响声。老二或大少奶奶又已把电扇开起。”
2.指胡琴。
●束为《好人田木瓜》:“白天上地劳动,黑夜就在这间小正房里看报、锯胡胡。”

胡-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1、[胡子]hú zi

1.人脸上,通常指成年男子脸上的下巴、嘴唇和邻近部位的胡须。

2、[胡言乱语]hú yán luàn yǔ

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3、[胡须]hú xū

胡子

4、[胡闹]hú nào

行动没有道理;无理取闹:任意~。

5、[胡说]hú shuō

1.瞎说:信口~。 2.没有根据的或没有道理的话:这纯属~,不必理会。

6、[胡作非为]hú zuò fēi wéi

不顾法纪或舆论,任意干坏事。

7、[胡乱]hú luàn

1.马虎;随便:~涂上几笔。~吃了两口就走了。 2.任意;没有道理:他话还没听完,就~批评一气。粮食不能~糟蹋。

8、[胡萝卜]hú luó bo

1.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羽状复叶,开白色小花,果实长圆形。根圆锥形或圆柱形,肉质,有紫红、橘红、黄色等多种,是常见蔬菜。 2.这种植物的根。

9、[二胡]èr hú

胡琴的一种,比京胡大,琴筒用竹木做成,前端稍大,蒙蟒皮或蛇皮,有两根弦,声音低沉圆润。也叫南胡。

10、[胡椒]hú jiāo

多年生藤本植物。节膨大。叶互生,卵状椭圆形。浆果球形,黄红色。未成熟果实干后果皮皱缩而黑,称黑胡椒;成熟果实脱去皮后呈白色,称白胡椒。果实有辛辣味,用作调味品,也可供药用。也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11、[胡同]hú tòng

hú tong的又音。义同“胡同hú tong”。

12、[胡塞]hú sāi

塞外的胡国。亦泛指西方和北方边地。

13、[胡桃]hú táo

核桃。

14、[柴胡]chái hú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条形,花小,黄色,果实椭圆形。根可入药。

15、[胡人]hú rén

1.中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称呼。 2.泛指外国人。

16、[胡搅]hú jiǎo

1.瞎捣乱;扰乱。 2.狡辩;强辩。

17、[胡话]hú huà

神志不清时说的话:他烧得直说~。

18、[京胡]jīng hú

胡琴的一种,形状跟二胡相似而较小,琴筒用竹子做成,发音较高,主要用于京剧伴奏。

19、[胡渣]hú zhā

胡子没刮干净或长出来的。

20、[胡服]hú fú

指古代西方和北方各族的服装。后亦泛称外族的服装。《后汉书·五行志一》:“灵帝 好胡服、胡帐、胡牀、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贵族皆竞为之。”《资治通鉴·梁敬帝太平元年》:“﹝ 齐显祖 ﹞或身自歌舞,尽日通宵,或散髮胡服,杂衣锦綵。”《宣和遗事》后集:“自屏后呼其妻出拜二帝曰:‘此女汝家人也。’妇人出拜已,衣胡服,二帝不能识之。”陈去病《论戏剧之有益》:“我伯叔,我昆弟,我亲戚故旧,固犹是冠胡冠服胡服,以苟安其奴隶也。”参见“胡服骑射”。

21、[五胡]wǔ hú

中国古代居住在北方和西北地区的五个少数民族。即匈奴、鲜卑、羯、氐、羌。

22、[板胡]bǎn hú

胡琴的一种,琴筒呈半球形,口上蒙着薄板。发音高亢。

23、[东胡]dōng hú

古时中国东北 的西部地区各少数民族的总称。因居匈奴(胡)以东而得名。春秋战国以后活动在燕国东北。秦汉时为匈 奴击败。以后退居乌桓山的一支称乌桓,退居鲜卑山的一支称鲜卑。

24、[胡马]hú mǎ

1.泛指产在西北民族地区的马。 2.指胡人的军队。

25、[胡吹]hú chuī

胡乱夸口;吹牛。

26、[胡搞]hú gǎo

胡来;乱搞。

27、[四胡]sì hú

拉弦乐器。有四根琴弦。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用于二人台、琴书、皮影等地方戏曲、说唱音乐和民间器乐合奏。蒙古族四胡有多种形制。

28、[胡荽]hú suī

芫荽。

29、[高胡]gāo hú

高音二胡,一般用钢丝弦。

30、[胡匪]hú fěi

旧时称土匪。也叫胡子。

31、[三胡]sān hú

1.指我国古代北方林胡、楼烦、东胡三族。 2.清代学者胡匡衷、胡培翚、胡春乔的合称。

32、[林胡]lín hú

1.古族名。战国 时分布在今 山西 朔县 北至 内蒙古自治区 内。从事畜牧,精骑射。战国 末为 赵 将 李牧 击败,遂归附于 赵。《史记·匈奴列传》:“晋 北有 林胡、楼烦 之戎。”司马贞 索隐引 如淳 曰:“林胡 即 儋林,为 李牧 所灭也。” 2.唐 代借指 奚、契丹 等族。唐 张谓《同孙构免官后登蓟楼》诗:“犹希虏尘动,更取 林胡 帐。”唐 高适《信安王幕府诗序》:“开元 二十年,国家有事 林胡,詔礼部尚书 信安王 总戎大举。”

33、[胡桐]hú tóng

1.又名红厚壳、海棠果。藤黄科。常绿乔木。干高大,叶对生,有光泽,椭圆形或宽椭圆形。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花白色,有香气。核果球形,熟时黄色,肉质。生长于我国广东、广西、台湾等地;东南亚至非洲亦产。种子可榨油,供制肥皂、滑润油和医药用;木材坚实,是良好的造船、枕木、桥梁用材;树皮含树脂,供药用。 2.胡杨的别名。

34、[胡噜]hú lu

1.抚摩:他的头碰疼了,你给他~~。 2.用拂拭的动作把东西除去或归拢在一处:把瓜子皮儿~到簸箕里。把棋子都~到一堆儿。 3.应付;办理:事太多,一个人还真~不过来。

35、[西胡]xī hú

古代对 葱岭 内外 西域 各族的泛称。

36、[胡臭]hú chòu

见〖狐臭〗。

37、[胡秦]hú qín

胡与 秦。犹中外。比喻相距很远。

38、[胡羊]hú yáng

指产于胡地的羊。今亦称绵羊为“胡羊”。

39、[胡伶]hú líng

聪明伶俐。

40、[诈胡]zhà hú

“诈胡”一般人们用来形容在打麻将时,不具备胡牌的条件而胡牌收钱。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胡的反义词 胡的近义词 胡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胡能组什么词
  • 胡能组什么词语
  • 胡可以组什么词
  • 胡可以组什么词语
  • 胡字可以组什么词
  • 胡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胡字能组什么词
  • 胡字能组什么词语
  • 胡字开头的成语
  • 胡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