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服
拼音
hú fú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hú的字 拼音为fú的字 拼音为hu的字 拼音为fu的字基础解释
指古代西方和北方各族的服装。后亦泛称外族的服装。《后汉书·五行志一》:“灵帝 好胡服、胡帐、胡牀、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贵族皆竞为之。”《资治通鉴·梁敬帝太平元年》:“﹝ 齐显祖 ﹞或身自歌舞,尽日通宵,或散髮胡服,杂衣锦綵。”《宣和遗事》后集:“自屏后呼其妻出拜二帝曰:‘此女汝家人也。’妇人出拜已,衣胡服,二帝不能识之。”陈去病《论戏剧之有益》:“我伯叔,我昆弟,我亲戚故旧,固犹是冠胡冠服胡服,以苟安其奴隶也。”参见“胡服骑射”。详细解释
指古代西方和北方各族的服装。后亦泛称外族的服装。
《后汉书·五行志一》:“ 灵帝 好胡服、胡帐、胡牀、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贵族皆竞为之。”《资治通鉴·梁敬帝太平元年》:“﹝ 齐显祖 ﹞或身自歌舞,尽日通宵,或散髮胡服,杂衣锦綵。”《宣和遗事》后集:“自屏后呼其妻出拜二帝曰:‘此女汝家人也。’妇人出拜已,衣胡服,二帝不能识之。” 陈去病 《论戏剧之有益》:“我伯叔,我昆弟,我亲戚故旧,固犹是冠胡冠服胡服,以苟安其奴隶也。”参见“ 胡服骑射 ”。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胡服-辞源3【胡服】指古代北方少數民族的服飾。史記 趙世家:“今 中山在我腹心,北有 燕,東有胡,西有 林胡 樓煩 秦 韓之邊,而無彊兵之救,是亡社稷,奈何?夫有高世之名,必有遺俗之累。吾欲胡服。”
胡服 -中国文化史辞典胡,秦漢以前專指匈奴,後為塞外民族之泛稱。胡服即我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特有的服裝:短衣、長褲、腳著皮靴。胡服適應騎馬的需要,與古代漢民族衣著(以長袍為主)有顯著區別。早在戰國時,趙武靈王為了軍事上的需要,曾提倡胡服習騎射。唐時,胡服款式為:男性戴渾脫帽(用烏羊毛所作的帽子),衣衫為圓領(或翻領)小袖,長僅過膝;女性則為條紋卷口長褲,透空軟棉鞋。這是在北朝流行於北方的服裝基礎上發展而成的。宋代在服飾上亦受北方諸民族的影響,如臨安(今杭州)舞女戴茸茸狸帽,穿窄窄胡衫,即是一例。因“胡服”自有其優越性,故在長期的民族大融合中,逐漸與漢民族服裝款式相融合,成為漢民族服式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