緌
拼音:ruí
释义:1.古代帽带的下垂部分。2.长在口、腹下的针喙。
组词
緌緌 绅緌 修緌 隈緌 蝉緌 翠緌 缨緌 蟹匡蝉緌拼音
ruí笔顺
𠃋 𠃋 丶 丶 丶 丶 丿 一 丨 丿 ㇏ 𡿨 丿 一同音字
拼音为ruí的字 拼音为rui的字基础解释
1.古时帽带打结后下垂的部分:“葛履五两,冠~双止。” 2.像缨饰的下垂物。 3.古代指有虞氏的旌旗,后泛指旌旗或旗帜的垂流。 4.系结。 5.继续。详细解释
缨子
緌,系冠缨也。——《说文》。谓缨之垂者。
丧冠不緌。——《礼记·檀弓》
古代冠带结在下巴下面的下垂部分
冠緌缨。——《礼记·内则》。孔颖达疏:“结缨颌下以固冠,结之余者,散而下垂,谓之緌。”
似缨饰的下垂物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唐· 虞世南《蝉》
古指有虞氏旌旗,以旄牛尾注于竿首为之。后泛指旌旗或旗帜的垂游 。
如:緌章(古代旗竿顶端所饰的染色鸟羽或旄牛尾,用以别贵贱);緌旌(垂旒舒展的旗幡)
系结
蹑履緌冠。——宋·佚名《沁园春·寿东屏》
继续
緌,继也。——《尔雅》
〈名〉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緌緌-汉语大词典緌緌物下垂貌。
●唐杜牧《杜秋娘诗》:“燕禖得皇子,壮发绿緌緌。”
●宋欧阳修《雪》诗:“朝寒棱棱风莫犯,暮雪緌緌止还作。”
緌
【未集中】【糸字部】 緌
★【廣韻】【集韻】【韻會】儒隹切【正韻】如隹切,𠀤音蕤。【說文】系冠纓也。【詩·齊風】冠緌雙止。【傳】冠緌,服之尊者。【儀禮·士冠禮】其緌也。【註】緌,纓飾。
◎又【禮·檀弓】范則冠而蟬有緌。【註】蟬,蜩也。緌爲蜩喙,長在腹下。
◎又【周禮·天官·夏采註】緌,以旄牛尾爲之,綴于橦上,所謂注旄于干首者。【釋名】緌,有虞氏之旌也。注旄竿首,其形橤橤然也。 【集韻】緌,或作綏。詳綏字註。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ruí
1、[修緌]xiū ruí
指蝉的长嘴。緌,系冠缨带,喻蝉喙。
2、[翠緌]cuì ruí
翠羽所制的緌。緌,冠缨下垂的部分。
3、[隈緌]wēi ruí
弯曲下垂貌。
4、[绅緌]shēn ruí
绅,大带;緌,冠带之末梢下垂部分。借指有官职的人。
5、[缨緌]yīng ruí
亦作“缨绥”。冠带与冠饰。亦借指官位或有声望的士大夫。
6、[缋緌]huì ruí
有画纹的帽带。
7、[冠緌]guān ruí
古代公侯礼帽的帽穗緌,帽带的下垂部分。
8、[緌緌]ruí ruí
物下垂貌。
9、[蝉緌蟹匡]chán ruí xiè kuāng
《礼记·檀弓下》:“成 人有其兄死而不爲衰(縗)者,聞 子皋 將爲 成 宰,遂爲衰。成 人曰:‘蠶則績而蟹有匡,范則冠而蟬有緌,兄則死而 子皋 爲之衰。’”后以“蟬緌蟹匡”比喻事物间互相矛盾。清 赵翼《五人墓》诗:“媚奄翻奉擊奄人,蟬緌蟹匡理難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