絻
拼音:wèn
释义:1.古丧服之一。去冠,以麻布裹发髻。亦指服用这种丧服。2.吊丧时所执之绋。
拼音
wèn笔顺
𠃋 𠃋 丶 丶 丶 丶 丿 ㇇ 丨 𠃍 一 丿 乚同音字
拼音为miǎn的字 拼音为mian的字基础解释
1.古代吊丧时去冠,用布包裹发髻。2.吊丧的人所执的绋。详细解释
〈名〉
古代丧服之一。去冠,用布包裹发髻。亦指用这种丧服
使太子絻,八人衰緻,伪自卫逆者。——《左传》。杜预注:“絻者,始发丧之服。”
吊丧人所执的绋(引棺索)
齐侯唁 公于野井。——《公羊传》。 汉· 何休注:“吊所执绋曰絻。”
通“冕( miǎn)”。礼冠
夫端衣玄裳,絻而乘路者,志不在于食荤。——《荀子·哀公》
郊之麻絻。——《史记·礼书》
1. 絻 [wèn]
- 絻 [wèn]
古代丧服之一。去冠,用布包裹发髻。亦指用这种丧服
使太子絻,八人衰緻,伪自卫逆者。——《左传》。杜预注:“絻者,始发丧之服。”
吊丧人所执的绋(引棺索)
齐侯唁 公于野井。——《公羊传》。 汉· 何休注:“吊所执绋曰絻。”
通“冕( miǎn)”。礼冠
夫端衣玄裳,絻而乘路者,志不在于食荤。——《荀子·哀公》
郊之麻絻。——《史记·礼书》
〈名〉
1. 絻 [wèn]
- 絻 [wèn]
古代丧服之一。去冠,用布包裹发髻。亦指用这种丧服
使太子絻,八人衰緻,伪自卫逆者。——《左传》。杜预注:“絻者,始发丧之服。”
吊丧人所执的绋(引棺索)
齐侯唁 公于野井。——《公羊传》。 汉· 何休注:“吊所执绋曰絻。”
通“冕( miǎn)”。礼冠
夫端衣玄裳,絻而乘路者,志不在于食荤。——《荀子·哀公》
郊之麻絻。——《史记·礼书》
〈名〉
1. 絻 [wèn]
- 絻 [wèn]
古代丧服之一。去冠,用布包裹发髻。亦指用这种丧服
使太子絻,八人衰緻,伪自卫逆者。——《左传》。杜预注:“絻者,始发丧之服。”
吊丧人所执的绋(引棺索)
齐侯唁 公于野井。——《公羊传》。 汉· 何休注:“吊所执绋曰絻。”
通“冕( miǎn)”。礼冠
夫端衣玄裳,絻而乘路者,志不在于食荤。——《荀子·哀公》
郊之麻絻。——《史记·礼书》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絻-汉语大词典絻(I)wen
ㄨㄣˋ
〔《广韵》亡运切,去问,微。〕
1.古丧服之一。去冠,以麻布裹发髻。亦指服用这种丧服。
●《左传·哀公二年》:“使大子絻。”
杜预注:“絻者,始发丧之服。絻音问。”
●孔颖达疏:“此用麻布为之,状如今之着幓头矣。”
2.吊丧时所执之绋。
●《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齐侯唁公于野井”
汉何休注:“吊所执绋曰絻。”
絻(II)mi?n
ㄇ〡ㄢˇ
〔《广韵》亡辨切,上狝,明。〕
通“冕”。
古礼冠。
●《管子·轻重己》:“天子东出其国四十六里而坛,服青而絻青。”
●《荀子·正名》:“乘轩戴絻,其与无足无以异。”
●《史记·礼书》:“郊之麻絻。”
●张守节正义:“絻音免,亦作‘冕’。”
絻
(一)miǎn 《廣韻》亡辨切,上獮明。元部。
同“冕”。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所戴的礼帽。《説文·曰部》:“冕,大夫以上冠也。……絻,冕或从糸。”《逸周書·王會》:“天子南面立,絻無繁露。”《荀子·正名》:“乘軒戴絻,其與無足無以異。”《史記·封禪書》:“長安東北有神氣,成五采,若人冠絻焉。”
(二)wèn 《廣韻》亡運切,去問微。元部。
(1)古代丧服之一。去冠,用布包裹发髻。亦指用这种丧服。《玉篇·糸部》:“絻,喪服。或作免。”《拾雅》卷十七:“絻,喪冠也。”《左傳·哀公二年》:“使太子絻,八人衰絰,偽自衛逆者。”杜預注:“絻者,始發喪之服。”孔穎達疏:“太子絻者,禮不至喪所,不括髮,故以絻代之耳。”晋徐廣《答樂亮問》:“君弔雖已葬,主人必絻。”
(2)吊丧的人所执的绋(引棺索)。《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齊侯唁公于野井”漢何休注:“弔所執紼曰絻。”
(三)mán 《廣韻》母官切,平桓明。
连。《廣韻·桓韻》:“絻,連也。”
(四)wàn 《集韻》無販切,去願微。
牵引船的绳索。《集韻·願韻》:“絻,引舟縴。或省。”《路史·因提紀·辰放氏》:“(聖人)以至為網罟,為耒耜,為杵臼,為弧矢,為緄絻。”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wèn
1、[麻絻]má wèn
见“麻冕”。
2、[绂絻]fú wèn
见“紱冕”。
3、[绋絻]fú wèn
亦作“紼冕”。古代礼服。也借指高官显位。紼,通“芾”。
4、[絻钺]wèn yuè
古代礼冠和兵器。喻奖惩。
5、[緷絻]yùn wèn
即衮冕。衮衣和冠冕。
6、[冠絻]guān wèn
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