垣
拼音:yuán
释义:1.墙,矮墙。2.〈书〉城。3.(Yuán)姓。
组词
城垣 墙垣 省垣 边垣 村垣 东垣 门垣 三垣 宫垣 紫微垣 塞垣春 羊马垣 泥垣宫 德垣宫 断壁残垣 破瓦颓垣 颓垣废址 断垣残壁 颓垣废井 钻穴逾垣 萦带为垣 碎瓦颓垣 雨井烟垣拼音
yuán笔顺
一 丨 ㇀ 一 丨 𠃍 一 一 一同音字
拼音为yuán的字 拼音为yuan的字基础解释
1.墙:城~。颓~断壁。 2.城:省~(省城)。 3.姓。 4.官署:谏垣(谏官官署)。 5.星的区域,古代把众星分为上、中、下三垣。 姓。详细解释
(形声。从土,亘( xuān)声。本义:矮墙,也泛指墙)
同本义
垣,墙也。——《说文》
既勤垣墉。——《书·梓材》。马注:“卑曰垣,高曰墉。”
周垣之高八尺。——《墨子·备城门》
尽毁其馆之垣。——《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为家不治垣产。——《汉书·萧何传》
又如:垣衣(生在墙垣上的苔);垣堵(墙);垣屋(有围墙的房室;围墙和房屋)
城墉 。后叫省城为省垣
官署的代称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杜甫《春宿左省诗》
姓
筑墙围绕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三国演义》
〈名〉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垣-漢語大字典垣
《説文》:“垣,牆也。从土,亘聲。੫ǯ܌籀文垣从੫ϣ\u0002”
yuán 《廣韻》雨元切,平元云。元部。
(1)墙;矮墙。《説文·土部》:“垣,牆也。”段玉裁注:“此云垣者,牆也,渾言之;‘牆’下曰垣蔽也,析言之。……垣自其大言之,牆自其高言之。”《釋名·釋宫室》:“垣,援也。人所依阻以為援衛也。”《書·梓材》:“若作室家,既勤垣墉,惟其塗塈茨。”陸德明釋文引馬融注:“卑曰垣,高曰墉。”宋辛棄疾《美芹十論·防微》:“彼將甘心俯首死守於吾土地乎?抑亦壞垣越栅而求釋於他域乎?未可知也。”陈毅《蝶恋花·加德满都晨望》:“翠岭苍崖围素壁,红垣金塔穿林际。”
(2)官署的代称。唐皮日休《太白傳》:“清望逸内署,直聲驚諫垣。”明沈德符《野獲編·言事·言官一言之失》:“四君者甫入臺垣,識力未定,舉事偶謬,望實頓輕,真實可惜!”又引申为官署的官员。清李方遠《張先生傳》:“至鳳陽,遇一老鄉紳王姓者,曾為先朝諫垣。”
(3)古代的一种粮仓。《荀子·富國》:“故田野縣鄙者,財之本也;垣窌倉廪者,財之末也。”楊倞注:“垣,築牆四周以藏穀也。”《三國志·魏志·袁涣傳》:“(郎中令袁涣)居官數年卒,太祖為之流涕,賜穀二千斛,一教‘以太倉穀千斛賜郎中令之家’,一教‘以垣下穀千斛與曜卿家’,外不解其意。教曰:‘以太倉穀者,官法也;以垣下穀者,親舊也。’”南朝梁簡文帝《昭明集序》:“發私藏之銅鳧,散垣下之玉粒。”
(4)城;城市。《戰國策·燕策一》:“軍於東垣矣。”鮑彪注:“垣,城也。”《文選·陳琳〈爲曹洪與魏文帝書〉》:“縈帶爲垣。”吕向注:“垣,城也。”《鴉片戰争文學集·粤各鄉居民亦諭英夷》:“駐廣東省垣各鄉居民申諭英夷知悉。”清壯者《掃迷帚》第四回:“二人朝餐後,同至玄妙觀前,先啜茗於雲露閣,小飲於老萬全,領略蘇垣風味。”
(5)我国传统的天文学术语。指所划定的星座范围。其后乃专称中宫的太微、紫微、天市为三垣。宋王應麟《小學紺珠·天道》:“三垣:上垣太微十星,中垣紫微十五星,下垣天市二十二星。三垣四十七星。”漢甘公石申《星經》卷上:“天柱五星,在紫微宫内,近東垣。”《晋書·天文志》:“紫宫垣十五星,其西蕃七,東蕃八,在北斗北。”《宋史·天文志十》:“四月,有星出天市垣……甲申,有星色赤,出太微垣,歷上相。”
(6)古地名。今山西省垣曲县地。《史記·秦始皇本紀》:“(秦)攻魏垣、蒲陽。”張守節正義:“《括地志》云:故垣城,漢縣治,本魏王垣也。在絳州垣縣西北二十里。”《水經注·濟水》:“濟水出河南垣縣東王屋山,為沇水。”《宋史·地理志二》绛州属县有垣曲。按:垣,即今山西省垣曲县,在中条山南麓,黄河北岸。汉置垣县,宋改为垣曲县。
(7)水名。出河北省房山县东。《水經注·聖水》:“桃水又東北與垣水會,水上承淶水于良鄉縣,分桃水,世謂之北沙溝。故應劭曰:‘垣水出良鄉,東經垣縣故城北。’”
(8)姓。《姓觿·元韻》引《姓源》云:“魏侯支庻新垣氏之後……《漢書》有河西太守垣恭;《晋書》有弘農太守垣延,濟南太守垣苗;《南史》有垣護之、垣榮祖、垣閬。又氐羌部族亦有垣氏。”
垣ㄩㄢˊyuán1.矮牆。泛指牆。[例]城~|牆~|斷壁殘~。2.〈書〉城市。[例]省~(省城)。3.姓。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yuán
1、[残垣]cán yuán
倒了的短墙。垣:矮墙,也泛指墙,多指废墟。
2、[城垣]chéng yuán
城墙。
3、[墙垣]qiáng yuán
短墙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4、[三垣]sān yuán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体的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及其他星座。三垣,即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的合称。宋 王应麟《小学绀珠·天道·三垣》:“三垣:上垣太微十星,中垣紫微十五星,下垣天市二十二星,三垣,四十七星。”明 张居正《宫殿记》:“﹝三大都﹞鸿图华构,鼎峙於南北,譬之三垣丽天,太乙之所更居也。”清 曹寅《黄河看月示子猷》诗:“阴森浚九地,晃朗排三垣。”
5、[垣墙]yuán qiáng
院墙;围墙。
6、[塞垣]sāi yuán
1.本指汉代为抵御鲜卑所设的边塞。后亦指长城;边关城墙。 2.指北方边境地带。
7、[行垣]xíng yuán
古代防御战具,用以布阵阻塞。
8、[禁垣]jìn yuán
皇宫城墙等。
9、[东垣]dōng yuán
1.指太微垣的左垣。 2.唐代指门下省。
10、[市垣]shì yuán
1.环绕市场的垣墙。晋 崔豹《古今注·都邑》:“闤,市垣也。闠,市门也。” 2.星区名。即天市垣。《魏书·天象志四》:“有流星径数寸,起自天纪,孛于市垣,光芒烛地。”《新唐书·礼乐志二》:“中官、市垣、帝座……十七座及二十八宿,差在前列。”参见“三垣”。
11、[垣宫]yuán gōng
诸侯的学宫。
12、[穴垣]xué yuán
在墙上挖洞。
13、[惟垣]wéi yuán
汉 王莽 时所称九州内外区域名之一。参见“惟藩”。
14、[垣屏]yuán píng
《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后以“垣屏”指星空的太微、紫微、天市三垣。《晋书·文苑传·成公绥》:“垣屏络绎而珠连,三台差池而雁翔。”
15、[驿垣]yì yuán
即驿墙。
16、[会垣]huì yuán
省城;都市。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里事·鉴湖村居》:“然千巖万壑,不让会垣。”
17、[奎垣]kuí yuán
即奎宿。
18、[掖垣]yè yuán
1.皇宫的旁垣。 2.唐代称门下、中书两省。因分别在禁中左右掖,故称。后世亦用以称类似的中央部门。
19、[宸垣]chén yuán
指帝京。
20、[篱垣]lí yuán
用竹篱做成的墙垣。
21、[师垣]shī yuán
《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郑玄 笺:“大师,三公也……王当用公卿诸侯及宗室之贵者,为藩屏垣干,为辅弼。”后以“师垣”指宰相的职位。
22、[鄂垣]è yuán
旧指 湖北省 省城 武昌。
23、[辛垣]xīn yuán
复姓。
24、[垝垣]guǐ yuán
坏墙。
25、[遗垣]yí yuán
断墙残壁。
26、[吏垣]lì yuán
指吏科。垣,官署的代称。明 沉德符《野获编·佞倖·佞人涕泣》:“二十年而 张江陵 柄政,给事 陈三謨 者,本 高新郑 入室弟子,以郎署改至吏科都,比丁艰归,出补,则 高 已败,又为 张 所爱,復补吏垣。”明 李清《<三垣笔记>自序》:“壬午,蒙恩赐环,补吏垣。”参见“吏科”。
27、[帅垣]shuài yuán
犹言镇抚一方。
28、[谏垣]jiàn yuán
指谏官官署。
29、[垣窌]yuán jiào
指藏粮处。
30、[紫垣]zǐ yuán
星座名。常借指皇宫。
31、[门垣]mén yuán
1.宫门附近。 2.门户垣墙。
32、[枢垣]shū yuán
犹枢府。
33、[四垣]sì yuán
四周的围墙;周天的星区,引申指四周天空。
34、[垣堵]yuán dǔ
墙。明 陈子龙《新乐府·小车行》:“风吹黄蒿,望见垣堵,中有主人当饲汝。”
35、[微垣]wēi yuán
即紫微垣。三垣之一。
36、[琐垣]suǒ yuán
琐,青琐;垣,紫垣。指朝廷。亦指京都官署或京官。
37、[新垣]xīn yuán
1.新筑的垣墙。 2.复姓。
38、[壖垣]ruán yuán
宫外的矮墙。《史记·五宗世家》:“四年,坐侵庙壖垣为宫,上徵 荣。”司马贞 索隐:“壖垣,墙外之短垣也。”《梁书·元帝纪》:“自紫庭絳闕,胡尘四起,壖垣 好畤,冀 马云屯,泣血治兵,尝胆誓众。”宋 梅尧臣《次韵和永叔原甫致斋集禧》:“緑渠繚绕壖垣水,广沼清冷涨殿风。”
39、[垣县]yuán xiàn
战国时为魏国王垣邑。《史记·魏世家》:武侯“二年城安邑、王垣”,《秦本纪》:昭襄王“十五年,大良造白起攻魏,取垣”,均此。汉置垣县,属河东郡。
40、[缭垣]liáo yuán
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