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chuí

释义:1.鞭子;棍杖。2.鞭打。3.竹名。

组词

鞭箠 榜箠 箠敕 箠笞 箠楚 箠策 箠令

拼音

chuí

笔顺

丿 丿 丿

同音字

拼音为chuí的字 拼音为chui的字

基础解释

1.鞭子。 2.鞭打。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箠-中華語文大辭典

箠棰ㄔㄨㄟˊchuí1.〈書〉馬鞭。[例]身創於~,吻傷於銜(漢‧桓寬《鹽鐵論‧詔聖》)。2.〈書〉鞭打。[例]眾僧打坐者數百人,或拈竹篦痛~之,或袖中出餅果置其前(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三》)。

箠-中華大字典

1、箠讀音:主蘂切,音捶,紙韻。釋文:
❶本作餚。《說文》:餚。所㠯擊馬也。
 〔按卽御車之馬~也〕。
❷笞刑也。《漢書刑法志》:景帝中六年。定~令。
2、箠讀音:是爲切,音垂,支韻。釋文:竹名。《文選張衡賦》:篠簳箛~。
3、箠讀音:株垂切,音追,支韻。釋文:竹節。見《集韻》。
4、棰讀音:都果切,音朶,哿韻。釋文:木叢生皃。見《類篇》。
5、棰讀音:主蘂切,音捶,紙韻。釋文:捶或字。見《集韻》。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chuí

1、[折箠]zhē chuí

见“折捶”。

2、[批箠]pī chuí

批击。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一》:“薛 尝对客语,误及 蔡京,即自批箠其口。”

3、[箠令]chuí lìng

笞刑之法。《汉书·刑法志》:“笞者,所以教之也,其定箠令。”

4、[衔箠]xián chuí

1.马嚼子与马鞭。汉 焦赣《易林·艮之夬》:“驥穷盐车,困於衔箠。” 2.马鞭相接。谓车马往来不绝。《新唐书·郑元铸传》:“且 唐 有天下,约可汗为兄弟,使馹衔箠於道。”

5、[箠掠]chuí lüè

拷打。宋 洪迈《夷坚甲志·高俊入冥》:“一部将亦同击,箠掠无全肤。”《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官府奉上而虐下,日以箠掠为事。”

6、[扑箠]pū chuí

鞭笞。《东观汉记·左雄传》:“諫帝曰:‘九卿位亚三公,行则鸣玉。孝明 永平 始加扑罪,非古制也。’帝从之。卿于是始免扑箠。”

7、[榜箠]bǎng chuí

亦作“榜棰”。鞭笞拷打。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梁书·良吏传·沉瑀》:“悉使著芒屩粗布,侍立终日,足有蹉跌,輒加榜棰。”《旧唐书·王毛仲传》:“韦后 称制,令 韦播、高嵩 为羽林将军,令押千骑营,榜棰以取威。”

8、[笞箠]chī chuí

亦作“笞棰”。亦作“笞捶”。以竹木之类的棍条抽打;打击。《荀子·儒效》:“用百里之地,而千里之国莫能与之争胜,笞棰暴国,齐一天下,而莫能倾也。”《北齐书·孝昭帝纪》:“﹝ 高洋 ﹞自是不许笞箠郎中。”宋 苏洵《上韩昭文论山陵书》:“威之以刀劒,驱之以笞箠。”清 顾炎武《生员论上》:“一得为此(生员),则免於编氓之役……得於礼见官长,而无笞捶之辱。”

9、[箠朴]chuí pǔ

拷打。明 方孝孺《养素斋记》:“贱胥握文法,富室擅箠朴,讼狱烦滋,世道交削。”

10、[箠挞]chuí tà

拷打。《东观汉记·左雄传》:“刘据 为大司农,以职事被谴,召诣尚书,将加箠挞。”宋 施彦执《北窗炙輠》卷上:“今之教子者,都不喻以道理,但箠挞之。”《醒世恒言·白玉娘忍苦成夫》:“妾以诚心告君,如何反告主人,几遭箠挞!”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我殁之后,汝叔母失汝祖母欢,恒非理见箠挞,汝叔母虽顺受不辞,然心怀怨毒。”

11、[箠敕]chuí chì

鞭打训诫。《新唐书·李景让传》:“虽老犹加箠敕,已起,欣欣如初。”

12、[鞭箠]biān chuí

1.鞭子。亦用作比喻。《国语·吴语》:“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焉。”汉 刘向《说苑·谈丛》:“騏驥日驰千里,鞭箠不去其背。”欧榘甲《新广东》五:“鄙人虽浅陋,愿执鞭箠为马前卒。”何其芳《一个平常的故事》:“让我的歌唱变成鞭箠。” 2.鞭打。《东观汉记·和熹邓皇后传》:“宫人盗者,即时首服,不加鞭箠,不敢隐情。”《太平广记》卷四八九引 唐 无名氏《冥音录》:“幼时,每教其艺,小有所未至,其母輒加鞭箠,终莫究其玅。”《二刻拍案惊奇》卷八:“明日主人寻究,定遭鞭箠。”刘师培《悲佃篇》:“若输税逾期,则鞭箠之惨,无异于公庭。” 3.比喻督促、勉励。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第一节:“但使有一姓能箝制我而鞭箠我者,我即从而崇拜之拥护之。” 4.征服,控制。清 姚鼐《书<货殖传>后》:“方 秦始皇 统一区夏,鞭箠夷蛮,雄略震乎当世。”

13、[箠策]chuí cè

赶马的鞭杖。《淮南子·原道训》:“箠策繁用者,非致远之术也。”汉 王符《潜夫论·衰制》:“夫法令者,人君之衔轡箠策也,而民者,君之舆马也。”

14、[箠抶]chuí chì

拷打。《新唐书·韦伦传》:“国忠(杨国忠)多发州县齐人令鼓铸,督非所习,虽箠抶苛严,愈无功。”

15、[马箠]mǎ chuí

亦作“马捶”。亦作“马垂”。马杖;马鞕。《庄子·至乐》:“庄子 之 楚,见空髑髏,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太王 以 狄 伐故,去 豳,杖马箠居 岐,国人争随之。”宋 梅尧臣《依韵和扬州许待制竹拄杖》:“鳩形殊用刻,马箠不同功。”《西湖二集·会稽道中义士》:“马垂问髐形,南面欲起语。”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董如彪》:“董(董恒)怒发如雷,马箠乱下如雨,封 头面皆破,流血满衣,释手而退。”

16、[箠笞]chuí chī

鞭打。《韩诗外传》卷五:“箠笞暴国,一齐天下,莫之能倾,是大儒之勋也。”清 龚自珍《与人笺》八:“有家於此……登其堂,有孙攘臂欲箠笞其祖父,祖父欲愬於宾客,面发頳而不得语,此家寧可支长久耶?”

17、[箠辔]chuí pèi

马鞭和缰绳。泛指御马之具。《汉书·王吉传》:“口倦乎叱咤,手苦於箠轡,身劳乎车舆。”

18、[楚箠]chǔ chuí

拷掠的杖策。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赞 且孤幼,性甚懵钝,教其读书,终不记忆,其舅……常加楚箠,终不长进。”

19、[投箠]tóu chuí

犹投鞭。唐 孙元晏《晋苻坚投箠》诗:“投箠填 江 语未终,谢安 乘此立殊功。”参见“投鞭断流”。

20、[箠打]chuí dǎ

鞭打。清 葆光子《物妖志·狐蛇》:“赵 家婢 进奴,为主公见私,被娘子箠打。”

21、[箠楚]chuí chǔ

本指棍杖之类,引申为拷打。《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李善 注:“箠与棰同,以之笞人,同谓之‘箠楚’。箠、楚皆杖木之名也。”唐 元稹《授刘悟检校司空幽州节度使制》:“守臣婴疾,幕吏擅权,挠政行私,亏恩剥下,过为箠楚,妄作威稜。”明 屠隆《昙花记·阎君勘罪》:“伏后,你可手执铁鞭,亲行箠楚。”郭沫若《<孔雀胆>后记》:“郑回 的教育很严,凤迦异 和 异牟寻,都要受他的箠楚。”

22、[箠駡]chuí mà

打骂。宋 朱彧《萍洲可谈》卷三:“﹝ 沉括 ﹞晚娶 张氏,悍虐,存中(沉括)不能制,时被箠駡。”

23、[箠杖]chuí zhàng

1.棍棒。汉 王充《论衡·订鬼》:“病者因剧身体痛,则谓鬼持箠杖殴击之。” 2.用棍棒拷打。元 刘祁《归潜志》卷八:“兴定 初,朮虎高琪 为相,恶士大夫,有罪輒以军储论,加箠杖。”明 张居正《乞宥言官疏》:“荷蒙圣慈俯从,曲赐宽宥,免其箠杖,天下莫不称仁焉。”

24、[箠损]chuí sǔn

打伤。明 沉鲸《双珠记·狱中冤恨》:“赤斑斑肢体俱箠损。”

25、[箠辱]chuí rǔ

拷打侮辱。明 方孝孺《萧仆赞》:“萧氏 僕独爱主之才,受其箠辱而不悔。”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箠的反义词 箠的近义词 箠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箠能组什么词
  • 箠能组什么词语
  • 箠可以组什么词
  • 箠可以组什么词语
  • 箠字可以组什么词
  • 箠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箠字能组什么词
  • 箠字能组什么词语
  • 箠字开头的成语
  • 箠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