秕
拼音:bǐ
释义:1.秕子。2.籽实不饱满。3.〈书〉恶;坏。
组词
秕秽 秕政 尘秕 秕稂 秕稗 秕减 秕子 尘垢秕糠 秕言谬说 簸扬糠秕拼音
bǐ笔顺
丿 一 丨 丿 丶 一 𠄌 丿 乚同音字
拼音为bǐ的字 拼音为bi的字基础解释
1.秕子:~糠。 2.(子实)不饱满:~粒。~谷子。 3.恶;坏:~政。详细解释
中空或不饱满的谷粒
秕,不成粟也。从禾,比声。——《说文》
用秕稗也。——《左传·定公十年》。注:“谷不成者。今苏俗呼谷不充者曰瘪谷,盖即此字。字亦以粃为之。”
又如:秕稗(秕与稗。喻败坏无用之物);秕蠹(瘪谷和蠹虫。比喻不良、有害之物);秕粮(稗草)
坏,恶 。
如:秕僻(比喻政事和教化的不善);秕政(弊政,指不良的有害的政治措施)
败坏 。
如:秕敝(败坏,破旧);秕僻(邪僻败坏)
〈名〉
〈形〉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秕-中華語文大辭典秕秕ㄅ丨ˇbǐ1.(子實)中空或不飽滿的。[例]~穀子∣籽粒太~。2.秕子;中空或不飽滿的穀物。[例]~糠。3.不好的。[例]~政|~滓。
秕-汉语大词典秕b?
ㄅ〡ˇ
〔《广韵》卑履切,上旨,帮。〕
1.中空或不饱满的谷粒。
●《书·仲虺之诰》:“若苗之有莠,若粟之有秕。”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十一:“大扺立夏后,夜雨多,便损麦。盖麦花夜吐,雨多花损,故麦粒浮秕也。”
2.坏;不良。参见“秕政”。
3.败坏。
●《后汉书·安帝纪赞》:“安德不升,秕我王度。”
李贤注:“秕,谷不成也。谕政教之秽。”
●《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十年》:“若乃贪饕无餍,与货为市,渔夺百姓,侵牟下民,有一于此,足秕邦政。”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bǐ
1、[秕谷]bǐ gǔ
不饱满的稻谷或谷子。
2、[糠秕]kāng bǐ
秕糠。
3、[秕子]bǐ zi
空的或不饱满的子粒:谷~。
4、[秕糠]bǐ kāng
秕子和糠,比喻没有价值的东西。
5、[稗秕]bài bǐ
稗,稻田杂草;秕,中空或不饱满的谷粒。比喻不良之物。
6、[秕敝]bǐ bì
败坏,破旧。
7、[稿秕]gǎo bǐ
谷类植物的茎秆。秕,指瘪、不成实、不饱满的意思。
8、[秕谬]bǐ miù
1.亦作"秕缪"。 2.纰谬;错误。
9、[隆秕]lóng bǐ
善恶好坏。
10、[秕减]bǐ jiǎn
谓子实不饱满。
11、[秕稂]bǐ láng
稗草。一种形状似禾的稻田杂草。
12、[稊秕]tí bǐ
败草粗秕。
13、[秕政]bǐ zhèng
不良的政治措施。
14、[秕蠹]bǐ dù
害虫。比喻坏人坏事。《宋书·王华传》:“宰莅之官,诚曰吏职,然监观民瘼,翼化宣风,则隐厚之求,急於刀笔,能事之功,接於德心,以此论才,行之年岁,岂惟政无秕蠹,民庇手足而已,将使公路日清,私请渐塞。”
15、[尘秕]chén bǐ
1.见"尘垢秕糠"。
16、[秕稗]bǐ bài
1.秕子和稗子。比喻轻贱。《左传·定公十年》:“饗而既具,是弃礼也;若其不具,用秕稗也。”杜预 注:“秕,穀不成者。稗,草之似穀者。言享不具礼,秽薄若秕稗。” 2.以喻有害之物。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故另示通行飭查,总期除恶务尽,毋使萌芽滋长,存禾去莠,要令秕稗全无,所谓官清吏肃,一方百姓始克受福也。”
17、[秕僻]bǐ pì
比喻政事和教化的不善。
18、[稂秕]láng bǐ
杂草败禾。
19、[穅秕]kāng bǐ
指粗劣的食粮。秕,瘪谷。
20、[秕秽]bǐ huì
敝败,污损。
21、[秕言谬説]bǐ yán miù shuō
错误的言论。《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三从》:“秕言谬説,自相矛盾。”
22、[秕者先行]bǐ zhě xiān xíng
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形容自己不如别人。
23、[抹月秕风]mǒ yuè bǐ fēng
意思是用风月当菜肴。这是文人表示家贫没有东西待客的风趣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