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
拼音:máo
释义:1.古时兵器之一,在长杆的一头装有青铜或铁制成的枪头。2.(Máo)姓。
组词
矛盾 矛头 矛叉 蛇矛 矛楯 霜矛 矛戈 竹矛 矛戟 矛盾论 矛盾律 宛景矛 宛鲁矛 两刃矛 闹矛盾 矛盾重重 亡戟得矛 自相矛盾 杯酒戈矛 丈八蛇矛 倒持戈矛 操矛入室 鬻矛誉盾 敌我矛盾拼音
máo笔顺
㇇ 丶 ㇇ 亅 丿同音字
拼音为máo的字 拼音为mao的字基础解释
1.古代兵器,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成的枪头:长~。~盾。 2.姓。详细解释
(象形。金文字形,是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进攻性武器。本义:长矛) 同本义
矛,酋矛也。建于兵车,长二丈,象形。——《说文》。按,矛者,刺兵也,其饰县毛羽,兵车左人持弓,右人持矛,中人御。又有夷矛者,长二丈四尺,兵车所不建,不常用。
二矛重英。——《诗·郑风·清人》
二矛重乔。
脩我戈矛。——《诗·秦风·无衣》
进矛戟者。——《礼记·曲礼》
操戈执矛。——《周书·王会》
矛若林立。——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又如:矛戈(矛与戈。攻击;指责);矛弧(矛与弓。泛指凶器);矛子(梭镖。装有长柄的双刃单尖刀);矛戟(矛和戟。泛指兵器);矛叉(月牙铲);矛舛(矛盾,乖谬);矛戟(矛盾。矛与盾)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矛-中華語文大辭典矛ㄇㄠˊmáo1.古代兵器,長柄的一端裝有金屬利刃,用於刺殺。[例]~頭︱~盾︱長~︱戈~。2.★姓。3.二一四部首之一。
矛-辞源3【矛】5画 1722·2 máo ㄇㄠˊ 莫浮切,平,尤韻,明。幽部。㊀兵器名。長柄,有刃,用以刺殺。長兩丈的叫酋矛,兩丈四尺的叫夷矛,三叉的叫厹矛。書 牧誓:“稱爾戈,比爾干,立爾矛。”㊁星名。見“矛盾②”。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máo
1、[矛盾]máo dùn
1.矛和盾是古代两种作用不同的武器。古代故事传说,有一个人卖矛和盾,夸他的盾最坚固,什么东西也戳不破;又夸他的矛最锐利,什么东西都能刺进去。旁人问他,“拿你的矛来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没法回答了(见于《韩非子·难一》)。后来“矛盾”连举,比喻言语或行为自相抵触的现象:~百出。他的观点前后有~。 2.因认识不同或言行冲突而造成的隔阂、嫌隙:他们俩的~很深。 3.泛指事物互相抵触或排斥:自相~。 4.辩证法上指客观事物和人类思维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的互相依赖而又互相排斥的关系。 5.形式逻辑中指两个概念互相排斥或两个判断不能同时是真也不能同时是假的关系。 6.具有互相排斥的性质:去还是不去,他心里很~。
2、[长矛]cháng máo
一端装有钢尖的长杆武器,有时在边上有钩状物或锄状物,在被刺刀取代之前一直为步兵所用。
3、[矛头]máo tóu
矛的尖端,比喻批评、攻击的方向:把讽刺的~指向坏人坏事。
4、[蛇矛]shé máo
亦作“虵矛”。古兵器名。矛之长者。
5、[戈矛]gē máo
1.戈和矛。亦泛指兵器。《诗·秦风·无衣》:“王于兴师,脩我戈矛,与子同仇。”汉 张衡《东京赋》:“戈矛若林,牙旗繽纷。”《后汉书·孔融传》:“建安 元年,为 袁谭 所攻,自春至夏,战士所餘裁数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内接。融 隐几读书,谈笑自若。”清 顾炎武《广昌道中》诗之一:“出车日轔轔,戈矛接江裔。” 2.武士;军队。唐 韩愈《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诗:“此府雄且大,腾凌尽戈矛。”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三折:“喒嘱付您箇 张子房 莫愁。看 英布 统戈矛,今番不是强夸口。” 3.战争;冲突。唐 王昌龄《箜篌引》:“便令海内休戈矛,何用 班超 定远侯。”《金瓶梅词话》第一回:“雨意云情不遂谋,心中谁信起戈矛。”清 孙枝蔚《讥老翁》诗:“岂无贫亲戚,视之若赘瘤。还闻骨肉间,往往生戈矛。”
6、[矛舛]máo chuǎn
矛盾,乖谬。
7、[矛子]máo zǐ
即梭镖。装有长柄的双刃单尖刀。
8、[矛渝]máo yú
古舞曲名。
9、[矛叉]máo chā
月牙铲。
10、[穴矛]xué máo
开凿地道的工具。
11、[厹矛]qiú máo
有三棱锋刃的长矛。
12、[矛槊]máo shuò
犹矛矟。指简单兵器。
13、[仇矛]chóu máo
古兵器名。三隅矛。
14、[矛楯]máo dùn
亦作“矛盾”。《韩非子·难一》:“楚 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后以“矛楯(盾)”连举比喻言语或行为相互抵触,互不相容。
15、[矛知]máo zhī
广东省茂名地区的方言,即不知道的意思。
16、[酋矛]qiú máo
古代兵器名。一种短柄的矛。
17、[盾矛]dùn máo
矛盾。
18、[飞矛]fēi máo
古代一种带火的箭。
19、[电矛]diàn máo
闪光的矛戟。
20、[矛矟]máo shuò
矛和矟。指简单兵器。
21、[夷矛]yí máo
古兵器。古代车战和守城用的一种长矛。
22、[竹矛]zhú máo
竹制长柄直刺兵器。
23、[槽矛]cáo máo
即酋矛。
24、[鋋矛]chán máo
铁柄小矛。
25、[楯矛]dùn máo
《韩非子·难势》:“人有鬻矛与楯者,誉其楯之坚,物莫能陷也;俄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后因以“楯矛”比喻事物互相抵触。
26、[横矛]héng máo
横持长矛。
27、[矛戟]máo jǐ
古书中也称“棘”。
28、[矛骹]máo xiāo
矛刃的下口。
29、[矛戈]máo gē
1.矛和戈。 2.谓攻击,指责。
30、[霜矛]shuāng máo
明亮锋利的矛。
31、[矛弧]máo hú
矛和弓。泛指凶器。
32、[刺卫矛]cì wèi máo
刺卫矛为卫矛科植物长刺卫矛的根。
33、[宛鲁矛]wǎn lǔ máo
见“宛景矛”。
34、[宛景矛]wǎn jǐng máo
矛名。三国 魏 左延年《秦女休行》:“女休 十四五,为宗行报讎。左执白阳刀,右执宛景矛。”一本作“宛鲁矛”。
35、[两刃矛]liǎng rèn máo
古代兵器之一种。《晋书·石鉴载记》:“石琨 及 张举、王朗 率众七万伐 鄴,石閔 率骑千餘,距之城北。閔 执两刃矛,驰骑击之,皆应锋摧溃,斩级三千。”《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六年》:“閔 操两刃矛,驰骑击之。”胡三省 注:“两刃矛者,鋏之两旁皆利其刃。”
36、[鬻矛誉盾]yù máo yù dùn
鬻:卖;誉:赞美。自相矛盾,不能两立。
37、[弃矛从政]qì máo cóng zhèng
矛,是武器,喻指武;而政,是指政治,喻指文。弃矛从政的意思大致就是,弃武从文,放弃武官职位,走向文官的道路,与“投笔从戎”基本相反。
38、[福矛窖酒]fú máo jiào jiǔ
福矛窖酒诞生于“世界双遗”武夷山脉的东南侧、“酒城”建瓯境内。
39、[无矛盾律]wú máo dùn lǜ
统逻辑基本规律之一。
40、[操矛入室]cāo máo rù shì
比喻深入了解对方,找出其纰漏,又以对方的论点来批驳对方。
近义词
反义词
máo
1、[盾]dùn
1.盾牌,古 代打仗时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等的牌形武器。 2.盾形的东西:金~。银~。 3.货币名。苏里南 、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的本位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