竽
拼音:yú
释义:1.古乐器,形状像现在的笙。
组词
竽滥 竽籁 籁竽 笙竽 齐竽 鸣竽 滥竽 将竽 调竽 吹竽 滥竽自耻 滥竽充数拼音
yú笔顺
丿 一 丶 丿 一 丶 一 一 亅同音字
拼音为yú的字 拼音为yu的字基础解释
古乐器,形状像现在的笙。详细解释
(形声。从竹,于声。从竹的字有时与乐器有关。本义:古簧管乐器。形似笙而略大) 同本义 。战国时盛行于民间
竽,竹三十六簧也。——《说文》。按,管乐也。
调竽奇声以耳异。——《荀子·正名》
又如:竽瑟(竽与瑟);竽籁(指笙和箫)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竽-中華語文大辭典竽ㄩˊyú吹奏樂器名。似笙稍大,原有36管,後減至23管。
竽-汉语大词典竽yu
ㄩˊ
〔《广韵》羽俱切,平虞,云。〕
古代竹制簧管乐器。与笙相似而略大。
●《史记·苏秦列传》:“临灾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
●唐韩愈《答陈商书》:“齐王好竽。有求仕于齐者,操瑟而往,立王之门,三年不得入。”
参阅汉应劭《风俗通·声音·竽》。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yú
1、[吹竽]chuī yú
1.吹奏竽。竽,管乐器。 2.谓滥竽充数。典出《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説之,廪食以数百人。
2、[竽籁]yú lài
1.竽和箫。 2.从空穴中发出的吹竽般的声音。
3、[籁竽]lài yú
谓箫与竽,用竹制的管乐器。
4、[鸣竽]míng yú
吹奏竽管。
5、[盗竽]dào yú
犹盗魁。
6、[齐竽]qí yú
1.犹滥竽。指不学无术的人。 2.用为自谦之词。
7、[笙竽]shēng yú
笙和竽。因形制相类,故常联用。竽亦笙属乐器,有三十六簧。
8、[寒竽]hán yú
谓久被冷落不吹奏的竽。
9、[竽滥]yú làn
犹滥竽。傅尃《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余友 高子,近辑《诗徵》:综卅年以来,捃一世之彦,旁求名集,博访通人,去门户之嫌,泯同异之辨……犹恐涉乎标榜,未厌羣流;或失精严,转疵竽滥。故特详加审择,务应法言。”参见“滥竽”。
10、[将竽]jiāng yú
古乐器。
11、[调竽]tiáo yú
调和笙竽的声音。《荀子·正名》:“声音清浊,调竽奇声,以耳异。”杨倞 注:“调竽,谓调和笙竽之声也。”一说,即窕槬。谓声音细小与宏大。梁启雄 简释:“刘师培 曰:‘调,竽,即“窕、槬”之异文。《左·昭二十一年传》:“小者不窕,大者不槬。”……’音细不满是窕,音巨不容是槬。”
12、[滥竽充数]làn yú chōng shù
古代齐国有一位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吹竽的乐队里充数。见《韩非子·内储说上》。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占着位置,或拿次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有时也用作自谦的话。竽:古代管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