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
拼音:qiè
释义:1.偷。2.偷东西的人。3.非法占据。4.抄袭。5.谦辞。含有“私下”“私自”的意思。6.偷偷地;暗中。
组词
窃窃 窃窃私语 盗窃 偷窃 扒窃 剽窃 窃听 失窃 窃笑 窃贼拼音
qiè笔顺
丶 丶 ㇇ 丿 丶 一 𠄌 𠃌 丿“穴”宜宽,上点居中,撇点位置恰当。“切”左边端正,右边取左斜势。与上部对应位置恰当。左下部切勿写成提土旁。
同音字
拼音为qiè的字 拼音为qie的字基础解释
1.偷;用阴谋手段夺取:行~。~位。 2.暗中;偷偷地:~听。~~私语。 3.谦辞。称自己:~以为。详细解释
(会意。 从米,以米为穴,意为虫在穴中偷米吃,是会意字。本义:偷)
同本义
窃,盗自中出曰窃。——《说文》
敝舆而欲窃之。——《墨子·公输》
凡窃木者有刑罚。——《周礼·山虞》
小臣窃。——《礼记·礼运》
相窃妻妾。——《诗·桑中序》
乃攘窃神祗之牺牲牲用。——《书·微子》
奸臣窃命。——陆机《辩亡论上》
又如:窃窥(偷看);失窃(财物被人偷走);偷窃(盗窃。用不合法的手段秘密取得);窃宝;窃铁(偷取斧钺);窃药(偷药);窃食(偷吃)
篡夺。指非其有而取之;不当受而受之
虽赏之不窃,其窃位者与。——《论语·卫灵公》
窃比于我老彭。
窃国者为诸侯。——《庄子·胠箧》
又如:窃誉(窃取声名);窃政(窃取政权);窃食(窃取俸禄);窃柄(窃夺权柄);剽窃(抄袭窃取)
侵害;危害 。
如:窃肆(侵犯骚扰,横行无忌);窃犯(侵犯);窃攘(侵犯)
用作表示自己的谦词
窃爱怜之。——《触詟说赵太后》
又如:窃以为
私下;私自。多用作谦词
窃自恕。——《战国策·赵策》
窃爱怜之。
窃以为媪。
窃以为与君实游。—— 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又如:窃念(私下想念。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辞);窃惟(私下思惟);窃比(谦词。私自比拟);窃言(私下谈论);窃庇(私下包庇);窃窃(暗中;偷偷地);窃议(私下议论;私自评论)
偷偷地
窃骂侯生。——《史记·魏公子列传》
窥父不在,窃发盆。——《聊斋志异·促织》
盗贼
岂不闻背主作窃,不可定期?——《三国演义》
边竟有人焉,其名为窃。——《庄子》。成玄英疏:“窃,贼也。”
又如:窃乞(盗贼和乞丐)
〈动〉
〈代〉
〈副〉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窃窃-中華語文大辭典同:竊竊
窃窃-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窃窃qièqiè
①形形容声音细小:~私语。也作切切。
②副暗地里;偷偷地:~自喜。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qiè
1、[窃听]qiè tīng
暗中偷听。军事上指借助技术器材秘密听、录他人谈话和声响。包括有线电窃听、无线电窃听、红外线窃听、微波窃听和激光窃听等。
2、[窃喜]qiè xǐ
基本意思为是发自自己心灵深处最真实的释放。
3、[窃窃私语]qiè qiè sī yǔ
暗地里小声说话。唐白居易《琵琶行》:“小弦切切(同“窃窃”)如私语”。
4、[失窃]shī qiè
财物被人偷走。也说失盗。
5、[偷窃]tōu qiè
盗窃。
6、[窃贼]qiè zéi
小偷儿。
7、[盗窃]dào qiè
用不合法的手段秘密地取得:~犯。~公物。
8、[窃取]qiè qǔ
偷窃,多用于比喻:~职位。~胜利果实。
9、[行窃]xíng qiè
进行偷窃:入室~。
10、[剽窃]piāo qiè
抄袭窃取(别人的著作):涉嫌~。~行为。
11、[扒窃]pá qiè
从别人身上偷窃(财物)。
12、[窃密]qiè mì
盗窃机密。
13、[窃笑]qiè xiào
偷偷地笑;暗中讥笑:心中~。遭人~。
14、[窃案]qiè àn
偷窃的案件。
15、[窃国]qiè guó
篡夺国家政权:~大盗。
16、[窃据]qiè jù
用不正当手段占据(土地、职位):~高位。~要津。
17、[假窃]jiǎ qiè
僭伪的封号。
18、[篡窃]cuàn qiè
篡夺窃取。
19、[窃室]qiè shì
占有他人妻室。
20、[隐窃]yǐn qiè
窃窃私语。
21、[积窃]jī qiè
惯偷,惯贼。《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六回:“你只説向来以化斋为名,去偷人家的东西……胡乱供一阵,如此,不过办你一个积窃,顶多不过枷几天就没事了。”
22、[窃鈎]qiè gōu
偷腰带钩。谓小偷小摸。明 储国桢《杂咏》:“羣盗窃钩终问鼎,元戎筹国并齎粮。”续范亭《感言》:“古人有窃国窃钩之喻,今日竟有窃党而兼窃国者,当得何罪?”参见“窃鉤者诛,窃国者侯”。
23、[窃虫]qiè chóng
虫名。
24、[窃比]qiè bǐ
谦词。私自比拟。
25、[草窃]cǎo qiè
1.掠夺;盗窃。《书·微子》:“殷 罔不小大,好草窃姦宄。”孔 传:“草野窃盗又为姦宄於内外。”《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出长子 谭 为 青州”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九州春秋》:“﹝袁谭﹞肆志奢淫……使妇弟领兵在内,至令草窃,市井而外,虏掠田野。”《旧唐书·西戎传·吐谷浑》:“莫顾藩臣之礼,曾无事上之节,草窃疆埸,虐割兆庶,积恶既稔,天亡有徵。”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乔女》:“孟 故无戚党,死后,村中无赖悉凭陵之,家具携取一空,方谋瓜分其田产。家人亦各草窃以去,惟一嫗抱儿哭帷中。” 2.草寇。《梁书·昭明太子统传》:“且草窃多伺候民间虚实,若善人从役,则抄盗弥增。”《资治通鉴·唐高宗永淳元年》:“上虑道路多草窃,命监察御史 魏元忠 检校车驾前后。”清 陈睿思《观丁将军故剑》诗:“生云昔时有草窃,啸聚海岛如云屯。” 3.犹窃据。金 王若虚《<新唐书>辨上》:“铣 虽草窃一时,而颠沛之际,其言可爱如此,可以为万世法。”
26、[窃訾]qiè zī
亦作“窃貲”。占有别人的资财。
27、[窃犯]qiè fàn
犹侵犯。
28、[窃食]qiè shí
1.偷吃。 2.窃取俸禄。谓任官而无作为。常用作自谦之词。
29、[抄窃]chāo qiè
抢掠偷盗。
30、[钞窃]chāo qiè
掠夺和盗窃。
31、[窃吹]qiè chuī
喻无其能而预其事。
32、[窃发]qiè fā
1.暗中发动。 2.不知不觉地产生。
33、[摽窃]biāo qiè
同“剽窃”。抄袭、窃取他人的文章或成果。摽,通“剽”。
34、[窃统]qiè tǒng
不正规的皇统。与“正统”相对。
35、[叨窃]dāo qiè
1.谓不当得而得。《魏书·萧衍传》:“小人叨窃,遂忝名位。”《北史·恩幸传·齐诸宦者》:“仓头始自家人,情寄深密,及於 后主,则是先朝旧人,以勤旧之劳,致此叨窃。”《资治通鉴·陈文帝天嘉元年》:“又自 天保 八年已来,爵赏多滥,杨愔 欲加澄汰,乃先自表解开府及 开封王,诸叨窃恩荣者皆从黜免。” 2.自谦无才而据有其位。前蜀 杜光庭《孙途司马本命醮词》:“臣自惟幽陋,仰荷裁成,获备冠裳,每忧叨窃。”
36、[讦窃]jié qiè
讦扬,窥探。窃,通“察”。
37、[窃辔]qiè pèi
挣脱笼头。
38、[窃乞]qiè qǐ
盗贼和乞丐。
39、[窃尝]qiè cháng
犹浅尝。窃,通“浅”。
40、[干窃]gàn qiè
干求窃取。《明史·宦官传序》:“有 赵成 者,洪武 八年以内侍使 河州 市马。其后以市马出者,又有司礼监 庆童 等,然皆不敢有所干窃。”
近义词
qiè
1、[偷]tōu
1.暗中拿别人财物:~窃。 2.瞒着人:~听。 3.苟且;敷衍:~生。~安。 4.抽出(时间):忙里~闲。~空(kòng)儿。 5.偷东西的人:小~儿。 6.“媮”,另音yú
2、[盗]dào
1.偷窃:~取。 2.抢劫财物的人: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