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zé

释义:1.规章;法则。2.榜样;模范。3.效法。4.量词。用于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5.连词。表示承接,相当于“就”“那么”;。6.表示因果,相当于“就”;。7.表示对比,相当于“就”;。8.表示转折,相当于“却”;。9.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10.副词。表示判断,相当于“是”“就是”;。11.表示限制,相当于“只”“仅”。12.助词。用在数词“一”“二(再)”“三”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或原因。

组词

规则 不规则 否则 以身作则 闻过则喜 原则 法则 准则 然则 细则

拼音

笔顺

𠃍 丿
左短右长。“贝”框形端正,撇画居框的正中。“刂”两笔端正,间距适中,竖画短,竖钩长。

同音字

拼音为zé的字 拼音为ze的字

基础解释

1.规范;榜样:以身作~。 2.规则:细~。 3.效法:~先烈之言行。 4.连词。1.表示承接关系:有~改之,无~加勉。2.表示转折关系:欲速~不达。 5.是;乃是:此~余之过也。 6.与“作”义相近,宋、元、明小说戏曲里常用:~甚(作什么)。不~声。 7.量词。用于成文的条数:试题三~。新闻两~。

详细解释

〈名〉

  1. (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2. 同本义

    则,等画物也。——《说文》

    则,法也;则,常也。——《尔雅》

    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管子·七法》

    均守平则。——《周礼·大司马》

    法则以驭其官。——《周礼·太宰》

    掌则以逆都鄙之治。——《周礼·太史》。注:“亦法也。”

    有物有则。——《诗·大雅·烝民》

    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管子·形势》

    又如:则天(以天为法,治理天下);则度(法度);则效(则象。效法)

  3. 等级(由则的划分等级引申而来)

    《坤》作坠势,高下九则。——《汉书·叙传下》。颜师古注引 刘德曰:“九州土田上中下九等也。”

  4. 古指三百平方里以下的采邑 。王莽时以土方五十里为一则,为子男封邑

  5. 标准权衡器

    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史记》

  6. 榜样 。

    如:以身作则

〈动〉

  1. 划分等级

    咸则三壤,成赋中邦。——《书·禹贡》

  2. 仿效,效法 。

    如:则先烈之言行

  3. 做,作

    众人听了,吓得不敢则声。——《红楼梦》

  4. 正相反

    则无可用。——唐· 柳宗元《三戒》

    则又望其真。——清· 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人皆好名,我则不然;则不(不但,不止)

  5. 表示相反或对照

    则耻师焉。——唐· 韩愈《师说》

    又如:今则不然

  6. 表示平列关系

    则桃李冬实。——宋· 沈括《梦溪笔谈》

    则桃李夏荣。

  7. 表示假设,相当于“若”、“如果”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史记·高祖本纪》

  8. 虽然,表示让步关系

    元帅此计好则好,则怕瞒不过诸葛孔明。——《隔江斗智》

〈副〉

  1. 用于判断句表示肯定,相当于“就”

    非死,则徙尔。——柳宗元《捕蛇者说》

    则明月斜挂。——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则绿草如茵。

    则人物必有概范。——蔡元培《图画》

  2. 表示前后两事时间相距很近,有因果、条件关系,相当于“即”、“便”

    则难者亦易矣。——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则易者亦难矣。

    则治之如所言。——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表示在发现某事时早已如此,或即将如此,相当于“就”、“将”

    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那就在殿堂下歃血订盟。歃血,是古代订盟的仪式,取牲血盛于盘中,以口微微吸吞,以示守信。华屋,漂亮的堂宇,指朝会或议事的地方。)——《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4. 表示范围,相当于“仅”、“只”

    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荀子》

    又如: 则除(唯有, 只有); 则索(只好; 须得); 则情(只好管); 则故(只管,只顾)

  5. 对已然或发生的事强调。可译为“都”、“已经”、“原来”

    客则鼾睡。——明· 魏禧《大铁椎传》

    则学校大备。——蔡元培《图画》

  6. 表示让步,可译为“倒”、“倒是”

    则名微而众寡。——《三国志·诸葛亮传》

〈量〉

  1. 多用于文章或艺术品,相当于“章”、“条”。

    如:新闻一则;寓言四则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则则-汉语大词典

则则象声词。
●宋李之仪《戏杨元发》:“楚令尹子西将死,家老请立子玉为之后;子玉直视则则,于是遂定。”此为叹息声。
●明袁宏道《良乡三教寺记》:“遂扣扇,良久,履声则则从内出。”
●清袁枚《祭妹文》:“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为赞叹声。

则则-辞源3

同:則則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1、[以身作则]yǐ shēn zuò zé

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2、[守则]shǒu zé

共同遵守的规则:学生~。

3、[原则]yuán zé

1.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性。~问题。坚持~。基本~。 2.指总的方面;大体上:他~上赞成这个方案,只在细节上提了些意见。

4、[法则]fǎ zé

1.规律:自然~。 2.法规。 3.模范;榜样。

5、[细则]xì zé

有关规章、制度、措施、办法等的详细的规则:工作~。管理~。

6、[否则]fǒu zé

如果不是这样:首先必须把场地清理好,~无法施工。看问题必须全面,~的话,就难免以偏概全。

7、[规则]guī zé

1.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交通~。书刊借阅~。饭店管理~。 2.规律;法则:自然~。造字~。 3.(在形状、结构或分布上)合乎一定的方式;整齐:~四边形。这条河流的水道原来很不~。

8、[准则]zhǔn zé

言论、行动等所依据的原则:行动~。国际关系~。

9、[实则]shí zé

实际上;其实:他表面上赞成,~是敷衍大家。

10、[通则]tōng zé

适合于一般情况的规章或法则:民法~。

11、[总则]zǒng zé

列在法律、条例、规章开头的概括性的条文。

12、[正则]zhèng zé

具有全等正多边形各面的以及多面体的所有角均相等的。

13、[附则]fù zé

附在法规、条约、规则、章程等后面的补充性条文,一般是关于生效日期、修改程序等的规定。

14、[然则]rán zé

文言连词。用在句子的开头,对上文表示承接,有“既然如此,那么”的意思:~如之何则可?(那么怎样办才成?)

15、[再则]zài zé

表示更进一层或另外列举原因、理由:兴修水利可灌溉农田,~还能发电。他学习成绩差,原因是不刻苦,~学习方法也不对头。

16、[分则]fēn zé

根据总则制定的各项具体性条文。

17、[四则]sì zé

加、减、乘、除四种数学运算的统称:~题。~运算。整数~。分数~。

18、[罚则]fá zé

有关处罚的规定或条文。

19、[或则]huò zé

(大多叠用):天晴的日子,老人家~到城外散步,~到河边钓鱼。

20、[定则]dìng zé

公认的定理或法则;确定不移的原则。

21、[虽则]suī zé

连词。虽然:我们~多费了几天工夫,但是学了不少东西。

22、[税则]shuì zé

征税的规则和实施条例。

23、[铁则]tiě zé

比喻确定不移的法则;铁律: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个~。

24、[要则]yào zé

重要的准则。

25、[则例]zé lì

依据法令或成案作为定例。

26、[简则]jiǎn zé

简要的规则。

27、[则甚]zé shèn

做什么。

28、[矩则]jǔ zé

规矩法则。

29、[早则]zǎo zé

1.幸而。 2.早该;早已。

30、[反则]fǎn zé

反归其法则。

31、[取则]qǔ zé

取作准则、规范或榜样。

32、[圜则]huán zé

犹天道。借指天。

33、[爨则]cuàn zé

烧火做饭。

34、[则溪]zé xī

旧时我国少数民族水族居住地地方区域名称。参阅 清 李宗昉《黔记》卷四。

35、[等则]děng zé

犹等级。

36、[式则]shì zé

法则;规范。

37、[嫔则]pín zé

为妇的准则。

38、[士则]shì zé

士大夫的楷模、榜样。《三国志·魏志·邓艾传》:“年十二,随母至 潁川,读故 太丘 长 陈寔 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 遂自名 范,字 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

39、[常则]cháng zé

1.一定的规律。 2.犹言正,正是。

40、[五则]wǔ zé

1.指衡量事物的五个标准。 2.谓帝王应恪守的五项法则。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则的反义词 则的近义词 则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则能组什么词
  • 则能组什么词语
  • 则可以组什么词
  • 则可以组什么词语
  • 则字可以组什么词
  • 则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则字能组什么词
  • 则字能组什么词语
  • 则字开头的成语
  • 则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