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
拼音:jī
释义:1.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2.(Jī)姓。
组词
两畿 外畿 卫畿 畿要 畿辅 畿解 畿岳 近畿 华山畿拼音
jī笔顺
𠃋 𠃋 丶 𠃋 𠃋 丶 一 丨 𠃍 一 丨 一 ㇂ 丿 丶同音字
拼音为jī的字 拼音为ji的字基础解释
国都附近的地区:京~。~辅。详细解释
(形声。从田,幾省声。本义:国都四周的广大地区)
古代王都所领辖的方千里地面。后指京城所管辖的地区
畿,天子千里地。以逮近言之则曰畿也。——《说文》
邦畿方千里。——《周礼·大行人》
方千里曰王畿。——《周礼·职方式》
邦畿千里。——《诗·商颂·玄鸟》
视学京畿。——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又如:畿尉(卫戍京城的武官);畿限(王畿的界限);畿甸(京城效区);畿兵(驻京都的士兵)
王畿之外的九畿
乃以九畿之籍。——《周礼·大司马》。注:“犹限也。”按,九畿,国畿及侯甸、男采、卫蛮夷也。唐虞称服,周称畿。
又如:畿岳(畿服。天下);畿疆(王畿和九畿的疆界);畿夏(古指以京畿为中心的我国中原地区)
疆界;地界 。
如:畿略(疆域);畿封(在王畿的四周聚土为界)
门内;门槛
薄送我畿。——《诗·邶风·谷风》
指田野
西汉末,王莽改国号为新时,长安西市称“畿” [west city of the Chang'an]
唐代县的等级名。京城的旁邑为畿县 。
如:畿赤(唐代京城所治之县为赤县,京之旁邑为畿县,合称“畿赤”)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畿-中華語文大辭典畿ㄐ丨jī1.國都或古代國王直接管轄的地方。[例]王~∣京~∣近~∣~輔。2.〈書〉疆域;疆界。[例]邦~千里,維民所止(《詩經‧商頌‧玄鳥》)。3.姓。
畿-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畿jī
国都附近的地区:京~|~辅。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jī
1、[近畿]jìn jī
邻近国都的地方。
2、[畿辅]jī fǔ
国都附近的地方。
3、[畿驿]jī yì
京都近郊的驿站。
4、[麦畿]mài jī
一望无际的麦地。方千里叫畿。
5、[采畿]cǎi jī
亦作“采圻”。古代“九畿”之一。
6、[畿限]jī xiàn
王畿的界限。
7、[两畿]liǎng jī
犹两京。
8、[畿夏]jī xià
古指以京畿为中心的我国中原地区。
9、[门畿]mén jī
门槛。
10、[都畿]dū jī
1.京都及其周围地区。晋 皇甫谧《<三都赋>序》:“而却为 魏 主述其都畿弘敞丰丽,奄有诸华之意。”唐 白居易《议罢漕运可否策》:“然都畿所理征赋不充,故岁漕 山 东穀四百万斛,用给京师。”《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唐 室多故,东方诸镇,兵接都畿,公当归相天子,静中原以固根本。” 2.唐 道名。辖今 河南省 西部。《新唐书·地理志一》:“开元 二十一年,又因十道分 山南、江南 为东西道,增置 黔中道 及 京畿、都畿,置十五採访使。”清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历代州域形势·唐》:“明皇 增饰旧章,分十五道,曰 京畿,曰 都畿 ……曰 岭南。”原注:“都畿,治 东都,河南 陕、汝、郑、怀 等州属焉,分 河南 道置。”
11、[南畿]nán jī
1.南方边远地区。三国 魏 曹丕《述征赋》:“遵往初之旧迹,顺归风以长迈。镇 江、汉 之遗民,静南畿之遐裔。” 2.京城的南郊。晋 潘尼《答杨士安》诗:“逝将辞储宫,栖迟集南畿。” 3.犹南都。唐 肃宗 时指 江陵,明 代指 南京。唐 杜甫《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将适江陵漂泊四十韵》:“县郭南畿好,津亭 北望孤。”仇兆鳌 注:“肃宗 以 江陵府 为南都,故曰南畿。”明 李东阳《送邵国贤还治许州》诗:“入门长揖向座主,元是南畿选擢之英才。”《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你道这县主是谁?姓 吴,名 杰,南畿进士,正是 三巧儿 的晚老公。”清 王韬《送八户宏光游金陵序》:“江寧 旧号 金陵,为 六朝 建都胜地,明代 列于陪京,称为南畿。”
12、[畿劳]jī láo
古代一种迎宾之礼。谓诸侯入朝,天子派人到王城郊外慰劳。
13、[畿县]jī xiàn
词语解释畿县ㄐㄧ ㄒㄧㄢˋ京城附近的县城。资治通鑑.卷二二三.唐纪二十三.代宗永泰元年:「奈何负约,深入吾地,侵逼畿县?」
14、[畿内]jī nèi
1.古称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 2.指京城管辖的地区。
15、[畿邑]jī yì
京城管辖的县。
16、[遐畿]xiá jī
远离王畿的地方。
17、[畿丞]jī chéng
指畿县的县丞。
18、[皇畿]huáng jī
旧指京城管辖的地区。
19、[畿畎]jī quǎn
京城郊外的田地。
20、[畿郡]jī jùn
京城。宋 陆游《秋夜有感》诗:“前年补畿郡,入对瞻玉色。”
21、[俟畿]sì jī
见“俟几”。
22、[赤畿]chì jī
即畿县,也称次赤县。唐 代县分七等,畿县比京都所治的赤县次一等。《旧唐书·德宗纪上》:“癸丑,詔以 梁州 为 兴元府,南郑县 为赤畿。”按,宋 王溥《唐会要·州县分望道》:“新升次赤县:江陵府 江陵县,贞元 元年九月升为畿县。兴元府 南郑县,兴元 元年六月升。”参见“赤县”。
23、[甸畿]diàn jī
古九畿之一。
24、[畿岳]jī yuè
指天下。岳,泛指五岳。
25、[蕃畿]fān jī
古代指最远的地方。蕃,通“藩”。
26、[四畿]sì jī
古代指离王城五百里的周围地方,是天子直接管辖的范围。
27、[关畿]guān jī
犹京畿。
28、[畿略]jī lüè
疆域。
29、[镇畿]zhèn jī
周 代九畿之一。以王畿为中心,自内而外,每五百里为一畿。镇畿为第八畿。
30、[畿赤]jī chì
唐 代京城所治之县为赤县,京之旁邑为畿县,合称“畿赤”。
31、[封畿]fēng jī
古指王都周围地区。
32、[畿寰]jī huán
犹畿县。唐 黄滔《寄同年崔学士》诗:“虽知珠树悬天上,终赖银河接世间。毕使海涯能拔宅,三秦 二十四畿寰。”
33、[畿要]jī yào
1.京畿要冲。 2.指靠近京畿的要地。
34、[畿伯]jī bó
古官名。《周书·萧圆肃传》:“保定 三年,除畿伯中大夫。五年,拜 咸阳郡 守。”《北史·赵文表传》:“累迁左金紫光禄大夫。保安 五年,授畿伯下大夫。”《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七年》:“畿伯下大夫 长安 来和 尝谓 坚 曰:‘公眼如曙星,无所不照,当王有天下,愿忍诛杀。’”胡三省 注:“畿伯,周 置,属大司徒。杜佑 曰:‘周 地官之属,每方畿伯,中大夫也;每县小畿伯,则下大夫。’”
35、[畿解]jī jiě
谓在畿县参加解试(乡试)。
36、[畿辇]jī niǎn
京城地区。辇,天子的车,借指京城。
37、[九畿]jiǔ jī
相传古时王城以外五千里之内,自内而外,每五百里为一畿,共有侯、甸、男、采、卫、蛮、夷、镇、藩等九畿,为各级诸侯之领地及外族所居之地。
38、[畿邦]jī bāng
京城附近的地区。
39、[侯畿]hòu jī
九畿之一。王畿之外,方五百里的区域为侯畿。
40、[蛮畿]mán jī
亦作“蛮圻”。古代九畿之一。又称蛮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