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
拼音:chú
释义:1.亦作“蒭”。2.割草;刈割。参见“芻蕘”。3.饲草。4.以草喂牲口。5.指吃草的牲口。参见“芻豢”。6.草秆;草把。7.卑微;浅陋。参见“芻言”、“芻微”。
拼音
chú笔顺
丿 𠃌 ㇄ 丨 丿 丿 𠃌 ㇄ 丨 丿同音字
拼音为chú的字 拼音为chu的字基础解释
见“刍”。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芻-中華語文大辭典芻刍ㄔㄨˊchú1.〈書〉割草。[例]~蕘(割草砍柴;也指割草砍柴的人)。2.〈書〉牲畜吃的草。[例]反~∣~秣(草料)。3.〈書〉謙辭。粗淺鄙陋(多用於稱自己的言論、見解等)。[例]~議∣~言。4.姓。
芻-辞源3【芻】10画 2742·7 chú ㄔㄨˊ 測隅切,平,虞韻,穿 二。侯部。㊀割草。也作“蒭”。説文:“芻,刈艸也。”左傳 昭六年:“禁芻牧採樵。”㊁喂牲口的草。也作“蒭”。詩 小雅 白駒:“生芻一束,其人如玉。”莊子 列禦寇:“子見夫犧牛乎,衣以文繡,食以芻叔。”㊂割草的人。詩 大雅 板:“先民有言,詢于芻蕘。”傳:“芻蕘,薪采者。”引申指草野之人。見“芻言①”。㊃用草料喂牲口。周禮 地官 充人:“芻之三月。”注:“養牛羊曰芻。”引申爲食草的牲口,如牛羊等。詳“芻豢”。㊄草束,殺牲口時用的藁薦。禮 祭統:“士執芻,宗婦執盎從。”注:“芻謂藁也,殺牲時用薦之。”㊅姓。元和姓纂二:“牛衰[ 哀]食芻,改姓 芻氏,見 姓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