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
拼音:bì
释义:1.古代的一种玉器,扁平,圆形,中间有小孔。2.完好地归还借用的东西或辞谢别人的礼品。3.(Bì)姓。
组词
合璧 璧帛 璧彩 璧除 璧带 璧殿 璧房 璧玉 半璧 白玉璧 点漆璧 和氏璧 夜光璧 连城璧 赵王璧 断珪缺璧 白璧微瑕 中西合璧 珠联璧合 奉为圭璧 负薪投璧 贵阴贱璧 璧坐玑驰 完璧归赵拼音
bì笔顺
𠃍 一 丿 丨 𠃍 一 丶 一 丶 丿 一 一 丨 一 一 丨 一 丶“辟”左右紧靠,“辛”下竖对上点。“玉”竖画居中,点画位置恰当;上下中心对齐。
同音字
拼音为bì的字 拼音为bi的字基础解释
古代的一种玉器,扁平,圆形,中间有小孔:白~无瑕。详细解释
(形声。从玉,辟声。本义:平而圆,中心有孔的玉)
同本义
璧,瑞玉环也。——《说文》
肉倍好谓之璧。——《尔雅·释器》。注:“肉边好孔。玉人,璧好三寸。”
璧者,方中圆外。——《白虎通》
宏璧。——《书·顾命》。郑注:“大璧,度尺二寸。”
以苍璧礼天。——《周礼·大宗伯》
如圭如璧。——《诗·卫风·淇奥》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奉璧奏 秦王。
又如:璧不可以防寒(比喻物品虽然贵重,但无实际的用处);璧雍(璧堂。古代天子所设的太学。外形好像圆璧,周围以水绕之)
玉的通称
柱以白璧,砌以青玉。——唐· 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璧玉(上等美玉);璧散(古玉爵名。为祭祈时所用的礼器);璧人(仪容美好的人);璧门(用玉装饰的门)
喻月亮 。
如:璧采(比喻月光,月色)
退回赠送的礼品或归还借用之物 。
如:璧帖拜门(退还以前结拜为兄弟的蓝帖,另具门生帖子拜在门下,改做师生关系);璧回(敬词。表示退还赠礼或归还借物)
〈名〉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璧-中華語文大辭典璧ㄅ丨ˋbì1.古代的玉器。形狀圓而扁平,中央有圓孔。[例]和氏~。2.泛指玉。[例]白~無瑕│珠聯~合。
璧-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璧 bì
① 名圆形扁平中央有孔的玉。《鸿门宴》:“我持白~一双,欲献项王。” ② 名泛指美玉。《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得楚和氏~。”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bì
1、[璧玉]bì yù
1.上等美玉。 2.喻人的品格高洁。
2、[和氏璧]hé shì bì
《韩非子·和氏》记载,春秋时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献给厉王,王使玉工辨认,说是石头,以欺君罪割断卞和的左足。后武王即位,卞和又将璞玉献上,仍以欺君罪割断他的右足。后来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荆山脚下哭泣。文王使人剖璞,果得宝玉。因称和氏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隔壁]gé bì
左右相毗连的屋子或人家:左~。去~串门。
4、[墙壁]qiáng bì
砖、石或土等筑成的屏障或外围
5、[壁画]bì huà
画在建筑物墙壁或天花板上的画。是历史最悠久的绘画形式之一。有石窟壁画、寺观壁画、宫廷壁画、墓室壁画等多种。可以表现特定的题材,也可以只起装饰作用。
6、[合璧]hé bì
圆形有孔的玉叫璧,半圆形的玉叫半璧,两个半璧合成一个圆形的璧叫合璧。比喻事物凑到一块儿配合得宜:诗画~。
7、[石璧]shí bì
石雕成璧。
8、[璧马]bì mǎ
1.璧玉和良马。语本《左传·襄公十九年》:“﹝ 襄公 ﹞贿 荀偃 束锦,加璧、乘马,先 吴 寿梦 之鼎。”杜预 注:“古之献物,必有以先,今以璧马为鼎之先。”《战国策·魏策三》:“客谓 齐王 曰:‘淳于髠 言不伐 魏 者,受 魏 之璧马也。’”萧蜕《徐园追祭宋遯初先生》诗:“巨憝窃国柄,羣材璧马钓。” 2.传说中指一匹神异的白马。
9、[宝璧]bǎo bì
美玉。
10、[璧友]bì yǒu
砚名。
11、[璧诰]bì gào
刻在璧玉上的诰文。
12、[璧返]bì fǎn
犹璧还。
13、[收璧]shōu bì
收受礼物。
14、[环璧]huán bì
玉环和玉璧。环为圈形,璧的边阔大于孔径。古代用作朝聘、祭祀、丧葬的礼器。亦用作装饰品。
15、[琼璧]qióng bì
玉璧。
16、[珙璧]gǒng bì
大璧。
17、[抱璧]bào bì
1.见“抱璞”。 2.《左传·哀公十七年》:“﹝ 卫庄公 ﹞入于 戎州 己氏。初,公自城上见 己氏 之妻髮美,使髡之,以为 吕姜 髢。既入焉,而示之璧,曰:‘活我,吾与女璧。’己氏 曰:‘杀女,璧其焉往?’遂杀之,而取其璧。”后因以“抱璧”指怀宝招祸。宋 李清照《投翰林学士綦崈礼启》:“身既怀臭之可嫌,惟求脱去;彼素抱璧之将往,决欲杀之。”
18、[牲璧]shēng bì
即牲玉。
19、[璧连]bì lián
见“璧联”。
20、[素璧]sù bì
1.洁白的玉。 2.比喻圆月。
21、[璧立]bì lì
犹壁立,陡立。璧,通“壁”。
22、[璧廱]bì yōng
见“璧雍”。
23、[璧谢]bì xiè
敬辞,退还原物,并且表示感谢(多用于辞谢赠品)。
24、[璧奎]bì kuí
壁宿与奎宿的并称。旧谓壁奎是主文章之星。璧,通“壁”。
25、[圭璧]guī bì
1.古代帝王、诸侯祭祀或朝聘时所用的一种玉器。 2.泛指贵重的玉器。
26、[璧除]bì chú
玉除。用美玉砌成或装饰的台阶。
27、[碎璧]suì bì
1.破碎的玉璧。形容映入竹帘的月光。南朝 陈 张正见《薄帷鉴明月》诗:“分帘疑碎璧,隔幔似垂钩。” 2.破身。谓失去女贞。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且其月下花前,采兰赠芍,閲人非一,碎璧多年,故儿辈敢通欵曲。”
28、[鸿璧]hóng bì
大璧。
29、[璧角]bì jiǎo
古代祭祀时所用的玉爵。
30、[秦璧]qín bì
和氏璧。
31、[璧宫]bì gōng
用美玉装饰的宫殿。
32、[赵璧]zhào bì
见“赵氏璧”。
33、[沈璧]shěn bì
1.谓沉璧于 河。古代盟誓或祭祀时所举行的一种仪式。《国语·晋语四》:“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 河 水。’沉璧以质。”南朝 宋 鲍照《石帆铭》:“覘气涉潮,投祭沉璧。”《宋书·符瑞志》:“武王 殁,成王 少,周公旦 摄政七年,制礼作乐,神鸟凤皇见,蓂荚生,乃与 成王 观於 河 洛,沉璧。” 2.指映在水中的月影。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清 厉鹗《清江引·三潭印月》曲:“浮珠白一丸,沉璧寒千丈。”
34、[璧日]bì rì
对太阳的美称。
35、[璧沼]bì zhǎo
即璧池。
36、[璧海]bì hǎi
犹璧池。太学的美称。
37、[璧月]bì yuè
月圆像璧一样。对月亮的美称。
38、[瑑璧]zhuàn bì
雕有纹饰的璧玉。
39、[当璧]dāng bì
《左传·昭公十三年》:“初,共王 无冢适,有宠子五人,无适立焉。乃大有事於羣望,而祈曰:‘请神择於五人者,使主社稷。’乃徧以璧见於羣望,曰:‘当璧而拜者,神所立也,谁敢违之?’既,乃与 巴姬 密埋璧於大室之庭,使五人齐,而长入拜…… 平王 弱,抱而入,再拜,皆厌纽。”杨伯峻 注:“厌同压。压纽即当璧。”后以“当璧”喻立为国君之兆。《魏书·肃宗纪》:“皇曾孙故 临洮王 寳暉 世子 釗,体自 高祖,天表卓异,大行平日养爱特深,义齐若子,事符当璧。”《北齐书·幼主纪》:“文宣 因累世之资,膺乐推之会,地居当璧,遂迁 魏 鼎。”唐 元稹《楚歌》之一:“楚 人千万户,生死繫时君。当璧便为嗣,贤愚安可分。”清 吴伟业《读端清郑世子传》诗:“当璧辞真王,累疏诚恳惻。”亦指继承帝位。《宋书·萧惠开传》:“湘东 太祖 之昭,晋 安世祖 之穆,其於当璧,并无不可。”《梁书·元帝纪》:“吾尝梦主上遍见诸子,至 湘东王,手脱帽授之。此人后必当璧,卿其行乎!”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荣 为盟主,穆 亦拜 荣,於是密议长君诸王之中,不知谁应当璧。”
40、[荐璧]jiàn bì
进献璧玉。借指投降。《资治通鉴·齐和帝中兴元年》:“窃以一餐微施,尚復投殞;况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唯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所以踌躇,未遑荐璧。”胡三省 注:“荐璧,谓衔璧而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