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dí

释义:1.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泛指北方各民族。2.(Dí)姓。

组词

阿佛洛狄忒 夷狄 戎狄 北狄 狄克推多 仪狄 简狄 白狄 狄道

拼音

笔顺

丿 丿 丿 丿

同音字

拼音为dí的字 拼音为di的字

基础解释

1.我国古代称北方的民族。 2.姓。

详细解释

〈名〉

  1. (形声。从犬,亦声。本义:我国古代北部的一个民族)

  2. 同本义 中国古代民族名。分赤狄、白狄、长狄诸部,各有支系。因其主要居住在北方,故通称为北狄。又指秦汉以后,狄或北狄曾是中国中原人对北方各民族的泛称

    戎狄怀之。——《国语·晋语》

    夷狄益甚。——《史记·货殖列传》

  3. 中国古代的低级职员 。

    如:狄人(古代掌乐的下级官吏)

    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揄狄、阙狄、鞠衣、展衣、缘衣、素沙。——《周礼·天官下·内司服》

    钟磬竽瑟必和之,干戚旄狄以舞之。——《礼记·乐记》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狄狄-汉语大词典

狄狄跳跃貌。狄,通“趯”。
●《荀子·非十二子》:“吾语汝学者之嵬容:其冠俛,其缨禁缓,其容简连;填填然,狄狄然。”
杨倞注:“狄,读为‘趯’。跳跃之貌。”

狄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狄狄】形容跳跃。狄, 通“ 趯 ”。《荀子·非十二子》:“吾语汝学者之嵬容: 其冠俛, 其缨禁缓, 其容简连;填填然, 狄狄然。”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1、[夷狄]yí dí

1.古称东方部族为 夷,北方部族为 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论语·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汉书·萧望之传》:“圣王之制,施德行礼,先京师而后诸夏,先诸夏而后夷狄。”宋 王安石《河北民》诗:“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鲁迅《坟·论“他妈的!”》:“唐 以后,自夸族望的风气渐渐消除;到了 金 元,已奉夷狄为帝王,自不妨拜屠沽作卿士。” 2.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国语·郑语》:“或在王室,或在夷狄,莫之数也。”唐 韩愈《毛颖传》:“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 管城。”唐 聂夷中《行路难》诗:“莫言行路难,夷狄如中国。” 3.视为夷狄。《公羊传·桓公十五年》:“皆何以称人?夷狄之也。”《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其谓之 秦 何?夷狄之也。”《新五代史·十国世家年谱论》:“以 五代 之君而视 十国,夷狄之则未可也。”

2、[仪狄]yí dí

1.传说为夏禹时善酿酒者。 2.用为酒的代称。

3、[北狄]běi dí

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4、[攘狄]rǎng dí

抗击异族入侵。

5、[狄隶]dí lì

指征伐夷狄所获之俘虏。

6、[巨狄]jù dí

指 秦始皇 时身穿夷狄之服的巨人。

7、[狄狄]dí dí

跳跃貌。狄,通“趯”。

8、[有狄]yǒu dí

即 有易。有,词头。

9、[褕狄]yú dí

见“褕翟”。

10、[徦狄]jiǎ dí

居住在遥远边境的北方少数民族。

11、[狄希]dí xī

古代传说中能造千日酒的人。

12、[狄道]dí dào

夷狄之道。指唯务诈力,不行礼义之道。

13、[厍狄]shè dí

复姓。

14、[金狄]jīn dí

1.金人。铜铸的人像。《文选·张衡<西京赋>》:“高门有閌,列坐金狄。”李善 注:“金狄,金人也。”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按 秦始皇 二十六年,长狄十二,见於 临洮,长五丈餘,以为善祥,铸金人十二以象之,各重二十四万斤,坐之宫门之前,谓之金狄。”唐 李商隐《石城》诗:“玉童收夜钥,金狄守更筹。”清 孙中岳《大侄书金陵回即走西安怅然念之》诗:“故宫荒草埋金狄,客路秋风动石鲸。” 2.借指佛或佛教。《旧唐书·武宗纪》:“一朝隳残金狄,燔弃胡书,结怨於膜拜之流,犯怒於鄙夫之口。”宋 苏轼《赠梁道人》诗:“採药 壶公 处处过,笑看金狄手摩挲。”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又 林灵素 詆佛教谓之金狄乱华,当时金狄之语,虽詔令及士大夫章奏碑版亦多用之。” 3.指 南宋 时北方 女真 族建立的 金 王朝。明 陶宗仪《辍耕录·想肉》:“自 靖康 丙午岁,金 狄乱华,盗贼官兵以至居民更互相食。”

15、[夏狄]xià dí

见“夏翟”。

16、[揄狄]yú dí

1.亦作“揄翟”。采画雉形为饰之服。古代王后从王祭先公之服。 2.采画雉形为饰之服。古代三夫人及上公妻之命服。

17、[狄盐]dí yán

硇砂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三·硇砂》。

18、[遐狄]xiá dí

1.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 2.长狄。本谓狄族的一支,其人身材高大。后世遂塑像以镇殿堂。

19、[狄酪]dí lào

奶酪。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始造之,故称。

20、[介狄]jiè dí

犹言元凶。

21、[蛮狄]mán dí

旧时对南方和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22、[库狄]kù dí

复姓。

23、[铜狄]tóng dí

《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史记 秦始皇 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五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于 临洮 ……是岁 始皇 初并六国,反喜以为瑞,销天下兵器,作金人十二以象之。”后因称“铜人”为“铜狄”。唐 王勃《乾元殿颂序》:“铜狄分形,肃严扃於左序。”金 刘迎《赠人》诗:“蓬莱 咫尺三万里,铜狄因循五百年。”郁达夫《代洪开榜先生祝梁母邓太夫人八秩大庆》诗:“好待期颐觴咏日,重摩铜狄话沧桑。”

24、[八狄]bā dí

古代对北方部族的泛称。

25、[简狄]jiǎn dí

亦作“简逷”。相传为 有娀氏 之女,帝喾 之妻。吞玄鸟卵怀孕而生 商 代祖先 契。

26、[狄水]dí shuǐ

河流名。

27、[摇狄]yáo dí

见“摇翟”。

28、[屈狄]qū dí

古代王后以及有封号的贵族妇女所穿的一种命服。历代有差。屈,通“闕”。

29、[阙狄]quē dí

亦作“闕翟”。古代王后的祭服。

30、[长狄]cháng dí

1.亦作“长翟”。春秋 时 狄 族的一支,传说其人身材较高,故称。《公羊传·文公十一年》:“叔孙得臣 败 狄 于 咸。狄 者何?长狄 也。”何休 注:“盖长百尺。”《史记·孔子世家》:“汪罔氏 之君守 封 禺 之山,为 釐 姓。在 虞、夏、商 为 汪罔,於 周 为 长翟,今谓之大人。”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秦始皇 二十六年,长狄 十二,见於 临洮,长五丈餘。” 2.借指外国侵略者。清 张维屏《三元里》诗:“一戈已桩 长狄 喉,十里犹悬 郅支 首。”

31、[旄狄]máo dí

即旄羽。

32、[狄香]dí xiāng

古代称西域出产的香。

33、[狄騠]dí tí

即狄鞮。

34、[五狄]wǔ dí

古代对居于我国北方的五个少数民族的合称。

35、[班狄]bān dí

公输班 和 墨翟 的并称。狄,通“翟”。

36、[狄牙]dí yá

即 易牙。

37、[赤狄]chì dí

亦作“赤翟”。春秋 时 狄 人的一支。大体分布于今 山西 长治 一带,与 晋 人相杂居。或说因其俗尚赤衣而得名。《春秋·宣公三年》:“秋,赤狄 侵 齐。”《史记·匈奴列传》:“晋文公 攘 戎翟,居于 河西 圁 洛 之閒,号曰 赤翟、白翟。”司马贞 索隐:“案:《左氏传》云‘晋 师灭 赤狄 潞氏。’”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清水 歷其南,东流逕 皋落 城北。服虔 曰:‘赤翟 之都也。’”南朝 陈 徐陵《劝进梁元帝表》:“青羌、赤狄,同界狼豺;胡服夷言,咸为京观。”明 汤显祖《出塞曲》:“赤狄 夫人尽,乌孙 公主还。”

38、[狄人]dí rén

古代掌乐的下级官吏。

39、[康狄]kāng dí

杜康 和 仪狄 的并称。二人皆传说中古之善酿酒者。

40、[白狄]bái dí

亦作“白翟”。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晋侯 败 狄 于 箕,郤缺 获 白狄子。”杜预 注:“白狄,狄 别种也。”《史记·匈奴列传》:“晋文公 攘 戎 翟,居于 河西 圁、洛 之间,号曰 赤翟、白翟。”宋 王禹偁《贺胜捷表》:“言念 夏臺,古之 白翟,虽居沙漠,实近 崤函。”明 梁辰鱼《念奴娇·拟出塞》套曲:“白狄 临 关,黄河 夹地,胡 儿千队此驰骋。”王国维《鬼方昆夷玁狁考》:“春秋 庄 閔 以后,戎 号废而 狄 号兴,而 狄 之姓氏见于《左传》者实为 隗 姓…… 秦 汉 以后之 隗 姓皆 白狄 故地。”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狄的反义词 狄的近义词 狄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狄能组什么词
  • 狄能组什么词语
  • 狄可以组什么词
  • 狄可以组什么词语
  • 狄字可以组什么词
  • 狄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狄字能组什么词
  • 狄字能组什么词语
  • 狄字开头的成语
  • 狄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