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
拼音:xùn
释义:1.教导;教诲。2.教导或告诫的话。3.训练。4.准则;典范。5.解释。
组词
训斥 训练 家训 古训 不足为训 训练有素 军训 培训 校训 训诂拼音
xùn笔顺
丶 ㇊ 丿 丨 丨“讠”点与横折提距离适中,竖段端正,对上点。“川”三个竖向笔画排布均匀,间距适中。竖画正直,中竖短,右竖长。
同音字
拼音为xùn的字 拼音为xun的字基础解释
1.教导;训诫:教~。~话。~词。~了他一顿。挨了一通~。 2.教导或训诫的话:家~。遗~。 3.训练:培~。轮~。军~。 4.准则:不足为~。 5.解释(词义):~诂。 6.姓。详细解释
(形声。从言,川声。本义:教育,教导)
同本义
训,说教也。——《说文》
大训。——《书·顾命》
告之训典。——《左传·文公六年》
是为明训。——《国语·晋语》。注:“教也。”
务材训农,通商惠工。——《左传·闵公二年》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张溥《五人墓碑记》
训俭示康。——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训蒙(在私塾教授小学生);训蒙教授(教幼童的私塾先生);训人(负责教育的官员或师长);训章(训示规范)
解说,注释。用通俗的话解释词语的意义
但世人未之深亮训说,况文烦富,行于世者,失其旨要,故撰为《略解》焉。——三国魏· 曹操《孙子》序
又如:训故(同训诂);训义(解释文字的意义);训解(训释解说);训传(训解经义)
训练;讲习
有智略,能训治军旅。——宋· 王安石《举渭川兵马都监盖传等充边上任使状》
又如:训戎(训练军旅);训治(训练整治)
顺从;归顺
四方其训之。——《诗·大雅·抑》
于帝其训,又,是训是行。——《书·洪范》
取名
后志存小字,不训法名者,遵慈母之意也。——宋· 赞宁《宋高僧传》
典式、法则 。
如:训令;训典(古圣王的典籍);训格(教训,规范);训范(足可为法的规范、典范)
尤指可作为法则的话或座右铭 。
如:训诰(训教导之辞;诰,指诏书或告诫之文)
解说的词语 。如《尔雅·释训》
〈动〉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训-中華語文大辭典同:訓
训-辞源3同:訓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xùn
1、[训斥]xùn chì
训诫和斥责:他让父亲~了一顿。
2、[教训]jiào xùn
(动)教育训诫:~子孙刻苦读书。②(名)指从错误、挫折中取得的经验:接受~吸取失败的~。
3、[军训]jūn xùn
军事训练:高等院校在校学生都应参加~。
4、[家训]jiā xùn
家族或家庭对子女教导或训诫的话。
5、[不足为训]bù zú wéi xùn
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训:准则。
6、[遗训]yí xùn
死者生前所说的有教育意义的话。
7、[培训]péi xùn
培养和训练(技术工人、专业人才等):职业~。业务~。~技术骨干。
8、[训练]xùn liàn
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具有某种特长或技能:~班。业务~。~义务消防人员。警犬都是受过~的。
9、[校训]xiào xùn
学校规定的对师生有指导意义的词语,如抗大的校训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10、[内训]nèi xùn
对妇女的训诫教育。
11、[受训]shòu xùn
接受训练:在训练班~半年。
12、[古训]gǔ xùn
指古代流传下来的、可以作为准则的话。
13、[冬训]dōng xùn
冬季训练:篮球队即将投入~。
14、[训导]xùn dǎo
教育训诫。
15、[训诫]xùn jiè
1.教导和告诫:~部下。 2.一种处分措施,人民法院对犯罪情节轻微或有错误的人进行公开的批评教育。
16、[轮训]lún xùn
(人员)轮流训练:干部~。脱产~。
17、[祖训]zǔ xùn
1.祖先的遗训。语本《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孔 传:“皇,君也。君祖 禹 有训戒。”明 刘基《次韵和石末公开读有感》:“庙謨可使归权倖,祖训由来重变更。”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第六三回:“顺治 后颇谨遵祖训,传到 咸丰 时候,已是年深月久,把祖训渐渐忘怀。” 2.祖父的训戒。清 曾国藩《日记·问学》:“余之不信僧巫,不信地仙,颇能谨遵祖训父训,而不能不信药。”《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到了孙述祖训,笔之於书,想要垂教万世。”
18、[训话]xùn huà
上级对下级讲教导和告诫的话。
19、[师训]shī xùn
老师的教诲。
20、[训诂]xùn gǔ
古人把用通俗的话去解释词义叫训,把用当代的话去解释古语或用较通行的话去解释方言叫诂。后用以泛指解释古书中的字、词、句的意义。诂(gǔ)。
21、[训示]xùn shì
1.教导指示:~子侄。 2.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的指示:聆听校长的~。
22、[训法]xùn fǎ
训释的法则。
23、[训令]xùn lìng
上级机关对所属下级机关有所指示或委派人员时所用的公文。
24、[整训]zhěng xùn
整顿和训练:~干部。
25、[圣训]shèng xùn
1.旧指圣人的训诫告谕或皇帝的诏令等。 2.中国伊斯兰教徒指伊斯兰教奠基者穆罕默德的思想和行为记录。
26、[庭训]tíng xùn
1.泛指家庭教育。 2.父亲的教诲。
27、[训政]xùn zhèng
1.旧时皇帝退位为太上皇,嗣皇帝仍须禀承训示处理大政,或皇太后垂帘听政,皆谓之“训政”。清 朱珪《<御制毓庆宫记>恭跋》:“丙辰元日,重光重轮,授璽於我皇上,以 毓庆宫 为重华之协,训政、听政者三年,所谓继德者如是之久而化成也。”清 黄遵宪《感事》诗:“授受元辰纪上仪,帝尧 训政典留貽。”何刚德《春明梦录》卷下:“孝钦太后 重出训政,引见迟至黎明,则微露倦勤意矣。” 2.指 孙中山 提出的建立“民国”程序的第二阶段。他把建立“民国”的程序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主张在训政阶段施行约法,由政府派出经过训练、考试合格的人员,到各县筹备地方自治,并对人民进行使用民权和承担义务的训练。凡一省之内全部的县已实行自治,就可结束训政,开始宪政阶段。
28、[训词]xùn cí
训话时所说的话。
29、[调训]diào xùn
〈动〉调集训练。
30、[训诲]xùn huì
教导。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
31、[训读]xùn dú
1.训蒙教读。 2.日文借用汉字写日语原有的词,用日语读汉字,叫训读。
32、[训教]xùn jiào
1.谓施教化,使顺服。《吕氏春秋·执一》:“吴起 曰:‘治四境之内,成训教,变习俗,使君臣有义,父子有序,子与我孰贤?’”一本作“驯教”。 2.教导;教训。《后汉书·马援传》:“及帝崩,竇太后 临朝,严 乃退居自守,训教子孙。”元 李文蔚《圯桥进履》第二折:“差贫道降临凡世,训教此人。”柳青《铜墙铁壁》第五章:“老婆有点舍不得,他还常训教她。” 3.指谕告的文书。《普曜经·降神处胎品》:“或有説言:‘太子圣明,善制训教,端正殊妙,年幼难及。’”
33、[训育]xùn yù
教师本着教育原则,顺应学生身心的需要,予以教导,使能向好的方面不断地生长发展。
34、[训释]xùn shì
解释字句的意义。
35、[司训]sī xùn
1.明 清 时县学教谕的别称。明 叶盛《水东日记》篇目有“蒋司训”。《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回目:“鲁小姐 制义难新郎,杨司训 相府荐贤士。”张慧剑 校注:“司训,县学教官‘教諭’的别称。”清 叶廷琯《吹网录·石林燕语》:“復假 仁和 劳季言 司训所藏……底本,覆勘一周,考证益密。” 2.指担任司训之职。清 方苞《大父马溪府君墓志铭》:“苞 生六年,大父司训於 芜湖。”
36、[训戒]xùn jiè
见“训诫”。
37、[训谕]xùn yù
同“训喻”。
38、[训责]xùn zé
训诫和斥责。
39、[土训]tǔ xùn
古官名。负责向帝王陈报山川地势、土质好坏及土地所宜生产。《周礼·地官·土训》:“土训掌道地图,以詔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詔地求。”郑玄 笺:“道,説也。説地图九州形势山川所宜,告王以施其事也……训,谓能训説土地善恶之势。”孙诒让 正义:“土训者,此官与诵训并掌训説土地图志之事,故亦属司徒。”宋 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序》:“凡方志所未载者,萃为一书,蛮陬絶徼,见闻可纪者,亦附著之,以备土训之图。”明 杨慎《升庵经说·蛊瘴》:“土训,掌道地图道地慝。”《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知杂御史 赵湘,请依《周礼》置土训、诵训,纂録所经山川古迹风俗,以资宸览。”梁启超《<变法通议>自序》:“上循土训、诵训之遗,下依蒙讽鼓諫之义。”
40、[训旅]xùn lǚ
训练师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