璫
拼音:dāng
释义:1.古代妇女的耳饰。2.借指宦官。汉代宦官充武职者,其冠用璫和貂尾为饰,故后代用称宦官。3.瓦当。屋椽头的装饰。4.见“璫琅”。象声词。形容器物碰击所发出的清亮之声。5.见“璫璫”。象声词。金属、玉器等物相击的声音。6.见“琅璫”。用铁链锁人。7.见“琅璫”。指人带上镣铐。8.见“琅璫”。指铃铎。9.见“琅璫”。比喻铃状物。10.见“琅璫”。象声词。11.见“琅璫”。犹郎当。潦倒貌。12.见“琅璫”。形容累坠、拖沓,不利落。宋王君玉《杂纂续》有“琅珰”一门,列“没折合襟剧”、“村妓唱长词”等七事。
拼音
dāng笔顺
一 一 丨 ㇀ 丨 丶 丿 丶 ㇇ 丨 𠃍 一 丨 𠃍 一 丨 一同音字
拼音为dāng的字 拼音为dang的字基础解释
见“珰”。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璫璫-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璫璫ㄉㄤ ㄉㄤdāng dāng狀聲詞。形容金屬撞擊的聲音。如:「璫璫的鐘聲響徹雲霄。」也作「鐺鐺」。
璫-中華語文大辭典璫珰ㄉㄤdānɡ1.原為漢代武職宦官帽子的裝飾品,後借指宦官。2.戴在婦女耳垂上的裝飾品。[例]耳懸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