薙
拼音:tì
释义:1.除草。2.删;删削。3.同“剃”。
组词
草薙 刊薙 崇薙 焚薙 薙工 删薙 草薙禽狝 诛榛薙梗拼音
tì笔顺
一 丨 丨 丿 一 一 丿 丶 丿 丨 丶 一 一 一 丨 一同音字
拼音为tì的字 拼音为ti的字基础解释
1.除去野草。 2.同“剃”。详细解释
除草
薙,除草也。从艸,雉声。——《说文》
季夏烧薙。——《明堂月令》
烧薙行水。——《礼记·月令》。注:“谓迫地芟草也。”
诛茅绝顶,薙草荒田。——唐· 温庭筠《上封尚书启》。
又如:薙草(除草);薙氏(官名。周礼秋官之属,掌管刈草之事);薙器(除草的器具)
删削
薙圣藉之荒芜,总群言之一至。——《晋书》
通“剃”。剃头 。
如:薙工(剃工。即今之理发师);薙度(剃发出家,获得超度);薙染(剃去头发,染成缁衣。指出家为僧);薙发(剃发)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薙-漢語大字典薙
《説文》:“薙,除艸也。《明堂月令》曰:‘季夏燒薙。’从艸,雉聲。”
(一)tì 《廣韻》他計切,去霽透。又徐姊切,直几切。脂部。
(1)除草。《周禮·秋官序·薙氏》:“薙氏下士二人,徒二十人。”鄭玄注:“書薙或作夷。鄭司農云:‘掌殺草。故《春秋傳》曰:如農夫之務去草,芟夷蕰崇之。’……玄謂薙讀如鬀小兒頭之鬀。書或作夷。此皆翦草也。”《南齊書·高帝本紀上》:“古墟曩隧,時有湮移,深松茂草,或致刊薙。”《資治通鑑·唐昭宗天復二年》:“朱全忠遣人薙城外草以困城中。”胡三省注:“薙,除草也。”又删削。《晋書·束晳傳》:“薙聖籍之荒蕪,總羣言之一至。”
(2)割下的杂草;草渣。《禮記·月令》:“(季夏之月)大雨時行,燒薙行水,利以殺草,如以熱湯。”孔穎達疏:“五月夏至,芟殺暴之,至六月,合燒之,故云燒薙也。”宋陳旉《農書·育蠶之法》:“蠶將飽,必勤視去糞薙。”又《用火採桑之法》:“又須勤去沙薙。”
(二)zhì 《廣韻》直几切,上旨澄。
〔辛薙〕木兰。木兰科。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早春先叶开花,花大,外紫内白,微香。供观赏。花蕾入药。《廣韻·旨韻》:“薙,辛薙,辛夷别名。”
薙tì
书
①除去野草。
②见1289页“剃”。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tì
1、[焚薙]fén tì
烧除。《新唐书·地理志五》:“﹝ 舒州 桐城 ﹞自 开元 中徙治 山城,地多猛虎、毒虺,元和 八年,令 韩震 焚薙草木,其害遂除。”
2、[獮薙]xiǎn tì
铲除;剿灭。宋 郑清之《东湖送藕》诗:“东湖 百顷莲,夏日傲 赵盾,州家浚河渠,獮薙甚芸垦。”清 魏源《圣武记》卷四:“﹝ 兆惠、富德 ﹞分两翼围猎,约相会於 伊犂,皆分数路,无大队,所至獮薙,搜山网谷。”清 薛福成《上曾侯相书》:“凡兇顽狡悍之民,獮薙略尽,其漏网逋窜者,不过一二。”
3、[斩薙]zhǎn tì
1.砍伐草木。 2.砍杀。
4、[薙工]tì gōng
剃工。即今之理发师。
5、[烧薙]shāo tì
一种原始耕作法。芟除田中杂草,草干枯后,焚烧以为肥料。
6、[芟薙]shān tì
1.刈除。 2.引申为开垦。 3.清除;消灭。 4.删除。
7、[崇薙]chóng tì
指除草。语本《周礼·秋官·司寇》“薙氏”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掌杀草。故《春秋传》曰:‘如农夫之务去草,芟夷蕰崇之。’”宋 岳珂《桯史·二将失律》:“汝翼 之至也,舍于城南有方井之地,夷坦不宿草,军吏喜其免於崇薙也,而营之。”
8、[删薙]shān tì
删除。
9、[狝薙]xiǎn tì
铲除;剿灭。
10、[薙度]tì dù
佛教语。即剃度。指剃发出家,获得超度。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中:“广南 风俗,市井坐估,多僧人为之,率皆致富。又例有室家,故其妇女多嫁於僧。欲落髮,则行定;既薙度,乃成礼。”参见“剃度”。
11、[刬薙]chǎn tì
犹芟夷。
12、[栉薙]zhì tì
理发。
13、[诛薙]zhū tì
芟夷。
14、[剪薙]jiǎn tì
铲除。
15、[薙灭]tì miè
翦灭;消灭。
16、[铲薙]chǎn tì
铲除;削平。
17、[刊薙]kān tì
砍伐,割除。
18、[锄薙]chú tì
锄地除草。
19、[薙发]tì fà
剃发。
20、[薙染]tì rǎn
剃去头发,染成缁衣。指出家为僧。
21、[髡薙]kūn tì
亦作“髠薙”。见“髡剔”。
22、[耘薙]yún tì
犹刈除。
23、[大蛇薙]dà shé tì
全名为“里百八式 大蛇薙”。
24、[诛榛薙梗]zhū zhēn tì gěng
芟除秽草。喻灭除盗寇。
25、[草薙禽狝]cǎo tì qín xiǎn
薙:除草;狝:杀。如同割除野草,捕杀禽兽一般。比喻肆意屠戮,无所顾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