镫
拼音:dēng
释义:1.古代盛肉食的器皿。2.〈书〉同“灯”。指油灯。
组词
明镫 镫花 渔镫 烧镫 青镫 马骑镫 玉帖镫 雁足镫 挂镫钱拼音
dēng笔顺
丿 一 一 一 𠄌 ㇇ 丶 丿 丿 ㇏ 一 丨 𠃍 一 丶 丿 一同音字
拼音为dèng的字 拼音为deng的字基础解释
1.古代盛肉食的器皿。详细解释
古代盛熟食器皿
镫,锭也。从金,登声。——《说文》。按,即登也。古用瓦,后世范金为之,又制此字。”
执醴授之,执镫。——《礼记·祭统》。注:“镫,豆下跗也。”
马镫
镫,鞍镫。——《广韵》
古同“灯”
兰膏明烛,华镫错些。——《楚辞·招魂》
〈名〉
古代盛熟食器皿
镫,锭也。从金,登声。——《说文》。按,即登也。古用瓦,后世范金为之,又制此字。”
执醴授之,执镫。——《礼记·祭统》。注:“镫,豆下跗也。”
马镫
镫,鞍镫。——《广韵》
古同“灯”
兰膏明烛,华镫错些。——《楚辞·招魂》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镫-中華語文大辭典同:鐙
镫-辞源3同:鐙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dèng
1、[镫骨]dèng gǔ
听骨之一。形状像马镫,外面跟砧骨相连,里面的一端跟内耳相连。
2、[明镫]míng dèng
见“明灯”。
3、[镫火]dèng huǒ
灯火。古代油灯的火头。
4、[截镫]jié dèng
见“截鐙留鞭”。
5、[镫花]dèng huā
灯花。灯心燃烧时所结成的花状物。旧时迷信者以为是喜事的预兆。清 朱锡绶《幽梦续影》:“凶年闻爆竹,愁眼见鐙花。”
6、[香镫]xiāng dèng
见“香灯”。
7、[镫杖]dèng zhàng
亦作“鐙仗”。即镫棒。
8、[命镫]mìng dèng
象征本命星的灯。
9、[渔镫]yú dèng
渔灯。
10、[玉镫]yù dèng
1.马镫之美称。南朝 梁简文帝《紫骝马》诗:“青丝悬玉鐙,朱汗染香衣。”元 杨维桢《走马》诗:“半兜玉鐙裹湘裙,不许春泥污罗韈。” 2.借指马。唐 张祜《少年乐》诗:“醉把金船掷,閒敲玉鐙游。”
11、[鱼镫]yú dèng
见“ 鱼灯 ”。
12、[镫王]dèng wáng
佛教菩萨名。即 须弥灯王。语本《维摩经·不思议品》:“东方度三十六恒河沙国有世界,名 须弥相,其佛号 须弥灯王,今现在。彼佛身长八万四千由旬,其师子座高八万四千由旬,严饰第一。”南朝 宋 谢灵运《山居赋》:“庶 鐙王 之赠席,想 香积 之惠餐。”自注:“鐙王、香积,事出《维摩经》。”南朝 宋 宗炳《答何衡阳书》:“螟蛉有子,蜾臝负之。况在神明理廕寳积之盖,昇 鐙王 之座,何为无期?”
13、[烧镫]shāo dèng
见“烧灯”。
14、[镫子]dèng zi
镫(dèng)。
15、[瓦镫]wǎ dèng
见“瓦灯”。
16、[镫锄]dèng chú
一种锄草农具。其首形如马镫,故称。
17、[华镫]huá dèng
见“华灯”。
18、[踏镫]tà dèng
1.立在马镫上。 2.即马镫。挂在马鞍子两旁供骑马人踏脚的东西。 3.指车沿的踏板一类装置。 4.踏灯,赏灯。
19、[镫棒]dèng bàng
古代一种棒形武器,其一端饰马镫形铜制品。后用作仪仗。
20、[传镫]chuán dèng
见“传灯”。
21、[穅镫]kāng dèng
一种拌粘米糠的麻杆,作照明用。
22、[镫台]dèng tái
灯台。灯盏底座。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初六》:“琉璃厨十数,映列古铜器刀匕权衡鐙臺之属,紺碧盎然。”
23、[镫仗]dèng zhàng
见“鐙杖”。
24、[认镫]rèn dèng
脚踏马镫。指上马。
25、[糠镫]kāng dèng
1.一种拌粘米糠的麻杆﹐作照明用。
26、[坠镫]zhuì dèng
见“坠凳”。
27、[荷镫]hé dèng
荷花形的灯。旧俗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将此灯浮于水上以祀鬼。 清 纳兰性德 《眼儿媚·中元夜有感》词:“西风不管,一池萍水,几点荷鐙。”
28、[龛镫]kān dèng
见“ 龕灯 ”。
29、[鞭镫]biān dèng
1.亦作“鞭蹬”。亦作“鞭凳”。马鞭和马镫。借指马具。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截镫留鞭》:“姚元崇 初牧 荆州,三年,受代日,闔境民吏泣拥马首,遮道不使去,所乘之马鞭鐙,民皆截留之,以表瞻恋。”宋 苏轼《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诗之一:“纷纷等儿戏,鞭鐙遭割截。” 2.借指马。 3.犹麾下、左右。《二刻拍案惊奇》卷四:“那家人是出路的,见説家主要闝,是有些油水的事,那一个不愿随鞭凳。”《花月痕》第四回:“大人於明日未刻,统领大兵,出城十里驻紥,二十二日长行,某愿随鞭蹬,供大人指挥。”
30、[鞍镫]ān dèng
套在骡马上用于坐与踩的器具。
31、[青镫]qīng dèng
见“青灯”。
32、[玉帖镫]yù tiē dèng
玉饰的马镫。
33、[料丝镫]liào sī dèng
见“料丝灯”。
34、[马骑镫]mǎ qí dèng
见“马骑灯”。
35、[挂镫钱]guà dèng qián
清 代宝泉局所铸的进呈内廷的优质钱币。
36、[雁足镫]yàn zú dèng
亦作“鴈足鐙”。见“雁足灯”。
37、[拨镫法]bō dèng fǎ
书法用语。指作字运笔的方法。各家解说不同,大致可分三说:(1)唐 林韫《拨镫序》:“鐙,马鐙也,盖以笔管著中指、无名指尖令圆活易转动,笔皆直则虎口间圆如马鐙也。足踏马鐙浅则易转运,手执笔管亦欲其浅则易转动矣。”(2)《说郛》卷二九引 宋 陈宾《桃源手听·书法》“钱邓州 若水 尝言,古之善书,鲜有得笔法者,唐 陆希声 得之,凡五字,擫、押、鉤、格、枑,用笔双鉤,则点画遒劲而尽妙矣,谓之拨鐙法。”(3)明 杨慎《拨镫法》:“鐙,古灯字,拨鐙、画沙、悬针、垂露,皆諭言。拨鐙如挑灯,不急不徐也。”
38、[立马追镫]lì mǎ zhuī dèng
极言火速。郭小川《平炉王出钢记》:“烟囱吐豪气,炉心滚热浪,平炉王立马追镫要出钢。”
39、[击鞭锤镫]jī biān chuí dèng
指驱马疾行。指急行军。
40、[执鞭随镫]zhí biān suí dèng
驾驭车马,充当侍从。表示对别人敬仰,愿为别人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