徼
拼音:jiǎo
释义:1.见“徼倖”。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
组词
徼绕 徼进 徼觊 徼幸 徼倖 徼冀 徼伺 行险徼幸拼音
jiǎo笔顺
丿 丿 丨 丿 丨 𠃍 一 一 丶 一 𠃌 丿 丿 一 丿 ㇏同音字
拼音为jiǎo的字 拼音为jiao的字基础解释
1.求。2.“侥”的异体字。详细解释
〈动〉
通“侥”。贪求不止
寡君愿徼福于周公鲁公。——《左传·文公二年》
患其徼一时之权。——《史记·匈奴列传》
又如:徼伺(窥视希冀);徼冀(希求);徼觊(非分希冀);徼进(犹侥进。非分求进)
通“缴”。纠缠,徼绕不明 。
如:徼绕(缠绕;错综)
另见 jiāo;jiào;yāo
〈动〉
巡查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又如:徼循(巡查);徼道(巡逻警戒的道路);徼候(巡察守候);徼捕(巡捕)
激发,激励
今王诚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史记》
〈名〉
边界,边境
复寻金沙江,极于牦徼外。—— 钱谦益《徐霞客传》
又如:徼人(边民);缴外(边界外;国外);徼亭(边境哨所);徼塞(边塞);徼障(边境;边塞)
另见 jiāo;jiǎo;yāo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徼-中華語文大辭典徼1ㄐ丨ㄠˋjiào1.〈書〉邊界。[例]南至牂柯為~(《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2.〈書〉巡邏;巡察。[例]~巡|~循|其候~支繚,其竟關之政盡察(《荀子‧富國》)。3.〈書〉小路。[例]據~乘邪,以求一日之富貴(《漢書‧卷一○○‧敘傳上》)。徼2ㄐ丨ㄠjiāo〈書〉剽竊;竊取。[例]惡~以為智者,惡不孫以為勇者(《論語‧陽貨》)。徼3ㄐ丨ㄠˇjiǎo參見【徼幸】。徼4丨ㄠyāo1.〈書〉要求。[例]寡君願~福於周公、魯公以事君(《左傳‧文公十二年》)。2.〈書〉招致。[例]~亂|小人則日~其所惡(《荀子‧儒效》)。3.〈書〉遮攔;攔截。[例]~麋鹿之怪獸(《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
徼-中華大字典1、徼讀音:吉弔切,音叫,嘯韻。釋文:
❶猶塞也。《漢書鄧通傳》:盜出~外鑄錢。
〔注〕:東北謂之塞。西南謂之~。塞者、以障塞爲名。~者、取~遮之義也。
❷以木柵水爲界者也。《史記司馬相如傳》:南至牂牱爲~。
❸邊境亭障也。《史記黥布傳》:守~乘塞。
❹郊外路也。《史記五宗世家》:常夜後走卒行~。
❺小道也。《文選班固賦》:~道綺錯。
❻歸也。微妙也。《老子》:常有欲以觀其~。
❼~繞不明也。《史記龜策傳》:龜之~也。不可以卜。
❽邏卒曰游~。《後漢臧宮傳》:少爲循亭長游~。
〔注〕:每鄕有游~。掌縣禁姦盜也。
2、徼讀音:堅堯切,音驍,蕭韻。釋文:
❶循也。見《說文》。
〔按漢書百官志。中、尉秦官。掌~循京師。許義或卽本此〕。
❷抄也。《論語陽貨》:惡~以爲知者。
〔注〕:抄人之意以爲己有。
❸要也。《左文二年傳》:寡人願~福於周公魯公。
❹求也。《史記匈奴傳》:患其~一時權。
3、徼讀音:伊消切,音邀,蕭韻。釋文:遮也。《文選司馬相如封禪文》:~麋鹿之怪獸。
4、僥讀音:吉了切,音矯,篠韻。釋文:
❶猶求也。見《後漢吳漢傳注》。
❷~倖。求利不止貌。《莊子在宥》:此以人之國~倖也。
5、僥讀音:五聊切,音堯,蕭韻。釋文:南方有焦~。人長三尺。短之極也。見《說文》。
〔按焦~、卽僬~。列子湯問釋文。僬~。短人國名也。西南夷別名也〕。
6、激讀音:吉歷切,音擊,錫韻。釋文:
❶水礙衺疾波也。一曰半遮也。見《說文》。《通訓定聲》:謂水礙而邪行。其波疾急。半遮。卽所謂礙也。
❷揚也。《後漢班彪傳》:不~詭。不抑抗。
〔注〕:~、揚也。
❸發也。《呂覽恃君》:所以~君人者之行。
❹急動也。《漢書王莽傳》:敢爲~發之行。
❺感也。《文選張衡賦》:濙方~而遐鶩。
❻感發也。《漢書高五王傳贊》:~秦孤立亡藩輔。
❼淸也。見《方言》。
❽明也。《莊子盜跖》:脣如~丹。
❾石名。《水經沔水注》:沔水北岸數里。有大石。名五女~。
❿淸聲也。《楚辭招魂》:發~楚些。
〔又〕:~楚。急風也。見《史記司馬相如傳索隱》。
〔又〕:~楚。曲名。見《後漢邊讓傳注》。
⓫~嚁。淸淚貌。《文選成公綏賦》:聲~嚁而淸厲。〔淚、通訓定聲作唳〕。
⓬~切。言論過直也。《後漢陳寵傳》:言事者必多~切。
⓭~詭。違俗立異也。《後漢范冉傳》:冉好違時絕俗。爲~詭之行。
⓮~卬。怒也。《文選揚雄解嘲》:~卬萬乘之主。
〔按南史范雲傳。雲性頗~厲。少威重。有所是非。形於造次。蘇軾詩。夢想至人空~烈。是~厲~烈。俱有怒意〕。
⓯八~。隄名。《水經河水注》:漢安帝於石門東。積石八所。皆爲小山。以捍衝波。謂之八~隄。《隄在今河南原武縣西》。
⓰~矛。~鴝也。可以~鴝敵陳之矛也。見《釋名釋兵》。〔~鴝。通訓定聲作薺鴝〕。
⓱姓也。漢~章。
⓲通憿。《童子逢盛碑》:感憿三成。
⓳通礉。《樊安碑》:慷慨礉憤。
7、激讀音:詰弔切,音竅,嘯韻。釋文:風聲。《莊子齊物論》:~者謞者。《李軌說》。
8、激讀音:吉弔切,音叫,嘯韻。釋文:湍流貌。見《集韻》。
9、激讀音:堅堯切,音驍,蕭韻。釋文:憿或字。通作僥、徼。見《集韻》。
10、崲讀音:吉弔切,音呌,嘯韻。釋文:
❶偃也。見《字彙》。
❷小道也。見《字彙》。
❸徼或字。《集韻》:徼、循也。一曰境也。或从走。
〔按廣韻。徼、音叫。循也。小道也〕。
11、邀讀音:伊消切,音腰,堅堯切,音驍,蕭韻。釋文:
❶遮也。《文選張衡賦》:不~自遇。
❷要也。《莊子寓言》:老耼西遊于秦。~于郊。
❸求也。見《文選劉峻論注》引《國語賈注》。
❹遇也。《莊子徐无鬼》:吾與之~樂于天。~食于地。
❺抄也。《列子黃帝》:~於郊。
❻招也。《荀子儒效》:小人則日~其所惡。
❼或作徼。見《一切經音義》。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jiǎo
1、[偏徼]piān jiǎo
边境。
2、[徼驳]jiǎo bó
谓揭发、批驳。
3、[徼塞]jiǎo sāi
边塞。
4、[候徼]hòu jiǎo
伺察巡逻。
5、[徼循]jiǎo xún
巡查。《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中尉,秦 官,掌徼循京师。”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所谓游徼,徼循禁备盗贼也。”《新唐书·侯仲庄传》:“德宗 幸 奉天,迁左卫将军,为防城使。脩垒堞,昼夜执戈徼循。”《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六年》:“戊寅,詔 陕西、河东 经略司,其新復城砦徼循,毋出二三里。”《清史稿·礼志九》:“巡警八所,护军统领率羽林军徼循。”
6、[徼取]jiǎo qǔ
求取;攫取。
7、[徼守]jiǎo shǒu
巡逻守卫。
8、[岭徼]lǐng jiǎo
五岭以南地区。
9、[徼能]jiǎo néng
谓博得有才能的名声。
10、[徼恩]jiǎo ēn
求取恩宠。
11、[南徼]nán jiǎo
1.南方边陲;南部边界。 2.指代南部边境的少数民族或附属国。
12、[徼福]jiǎo fú
祈福,求福。《左传·成公十三年》:“君亦悔祸之延,而欲徼福於先君 献 穆。”唐 白居易《戒药》诗:“朝吞太阳精,夕吸秋石髓;徼福反成灾,药误者多矣。”明 宋濂《重塐释迦文佛卧像碑铭》:“州民攀慕徼福者,殆无虚日。”赵光荣《里湖纪游》诗之八:“我无徼福心,来就白云睡。”
13、[疆徼]jiāng jiǎo
1.边境;边界。 2.疆界;国土。
14、[守徼]shǒu jiǎo
守卫边境。
15、[行徼]xíng jiǎo
巡行视察。
16、[北徼]běi jiǎo
北部边境;北方边远地区。《新唐书·天文志一》:“河 源自北纪之首,循 雍州 北徼,达 华阴,而与地络相会。”宋 苏轼《登州谢两府启》:“眷此东州,下临北徼,俗近 齐 鲁 之厚,迹皆 秦 汉 之陈。”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俄国 偏居北徼,风气较晚。”
17、[夷徼]yí jiǎo
与夷人相邻的边界。
18、[徼冀]jiǎo jì
希求。徼,通“侥”。
19、[沙徼]shā jiǎo
沙漠的边沿地带。
20、[黄徼]huáng jiǎo
古戍所名。
21、[游徼]yóu jiǎo
1.秦 汉 时乡官名。负责巡查盗贼。秦 置,汉 至 南北朝 多沿置,后废。《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嗇夫,游徼……游徼徼循禁贼盗。”《东观汉记·郑均传》:“兄 仲 为县游徼,颇受礼遗,均 数諫止。”清 恽敬《三代因革论七》:“汉 曰三老,曰嗇夫,曰游徼,皆赐爵同于乡遂之官。” 2.巡游。《续资治通鉴·宋度宗咸淳十年》:“无事则泛舟长 淮,往来游徼;有事则东西齐奋,战守并用。”《明史·常遇春传》:“汉 军出 江 游徼,遇春 击之,皆反走,乘胜取 江州。” 3.指游击的小部队。徼,通“邀”,截击。清 魏源《圣武记》卷一:“更选精鋭为游徼,乘间掠零骑,扰耕牧,更番叠出,以俟窾会。” 4.古代乡官。秦 始置,掌一乡的巡察缉捕。两 汉 至 南北朝 多沿置不改,后废。《古谣谚·刘圣公宾客醉歌》引《后汉书·刘玄传》唐 李贤 注:“《续汉书》曰:时 圣公 聚客,家有酒,请游徼饮,宾客醉歌,言:‘朝亨两都尉,游徼后来,用调羹味。’游徼大怒,缚捶数百。”《后汉书》作“游徼”。茗荪《地方自治博议》:“又 汉 制: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嗇夫,游徼。” 5.指担任巡逻任务的官员或兵卒。宋 杨侃《皇畿赋》:“城皇之外,游徼四布。”原注:“京城四面,巡检各一人。”宋 秦观《盗贼策中》:“自陛下即位以来……而郡县之閒枹皷或惊,游徼旁午,未见休已者,何也?” 6.犹巡逻。《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中尉,秦 官,掌徼循京师”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如淳 曰:“所谓游徼,徼循禁备盗贼也。”《明史·王直传》:“宜敕沿边守臣,发兵游徼,有警则入保,无事则力耕。”
22、[徼荣]jiǎo róng
求荣。
23、[远徼]yuǎn jiǎo
遥远的边境。
24、[徼伺]jiǎo sì
谓窥伺希冀。徼,通“侥”。
25、[边徼]biān jiǎo
1.亦作“邉徼”。犹边境。 2.犹界限。
26、[徼利]jiǎo lì
谋利,求利。
27、[徼战]jiǎo zhàn
截击。
28、[炎徼]yán jiǎo
南方炎热的边区。
29、[火徼]huǒ jiǎo
指南方炎热的边区。
30、[徼怨]jiǎo yuàn
招怨。《左传·宣公十二年》:“我则不德,而徼怨於 楚。”杨伯峻 注:“徼音邀,求也,要也。”
31、[青徼]qīng jiǎo
1.东方的边塞。 2.即青羌。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羌的一支。
32、[徼祸]jiǎo huò
招致祸害。
33、[徼进]jiǎo jìn
犹倖进。非分求进。徼,通“侥”。
34、[徼道]jiǎo dào
巡逻警戒的道路。
35、[徼劫]jiǎo jié
拦截。
36、[徼绕]jiǎo rào
缠绕;错综。徼,通“缴”。
37、[警徼]jǐng jiǎo
犹警巡。
38、[亭徼]tíng jiǎo
边境上的防御工事。亦指边防要地。《史记·平準书》:“新秦中 或千里无亭徼,於是诛 北地 太守以下,而令民得畜牧边县。”裴駰 集解引 晋灼 曰:“徼,塞也。”宋 尹洙《息戍》:“国家割弃朔方,西师不出三十年,而亭徼千里,环重兵以戍之。”明 唐顺之《李封君七十寿序》:“蛮夷亦息戈负耒喁喁然自嚮於亭徼之外。”
39、[险徼]xiǎn jiǎo
心术不正,希图侥幸。《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六年》:“比年士大夫乃有险徼之人,挟己憎爱,依其形势,以造浮説。”
40、[徼亭]jiǎo tíng
边境的哨所。
jiào
1、[巡徼]xún jiào
1.巡行视察。唐 薛用弱《集异记·蔡少霞》:“騶虞巡徼,昌明捧闑。”《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公善巡徼,以待 魏王。”胡三省 注:“言善巡徼宫闕及皇城内外坊市,以待 魏王 继岌。”明 张敬修《文忠公行实》:“警夜捕昼,巡徼江海。” 2.指巡查的士卒。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2、[徼巡]jiào xún
巡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