薮
拼音:sǒu
释义:1.生长了许多草的湖泽;特指有茂草和浅水的沼泽。2.〈书〉指人或东西聚集的地方。
组词
渊薮 薮牧 薮泽 逋薮 弊薮 八薮 奥薮 巢薮 川薮 薮枝虫 逋逃薮 薮猫行动 薮中荆曲 逋逃之薮 才墨之薮 万恶渊薮 言谈林薮 罪恶渊薮 焚薮而田 山薮藏疾拼音
sǒu笔顺
一 丨 丨 丶 丿 一 丨 丿 丶 𡿨 丿 一 丿 一 丿 ㇏同音字
拼音为sǒu的字 拼音为sou的字基础解释
1.生长着很多草的湖泊。也指有草无水的沼泽。 2.人或物聚集的地方:渊~。详细解释
(形声。从艸,数声。沼泽地带多长草,故从艸。本义:湖泽的通称。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
同本义
薮,大泽也。——《说文》
十薮。——《尔雅·释地》。李注:“薮,泽之别名也。”
薮,物之归也。——《国语·周语下》
度山林,鸠薮泽。——《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人或物聚集的地方
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书·武成》
山薮藏疾。——《左传·宣公十五年》。注:“薮是草木积聚之处,近山近泽皆得称薮。”
密迩奸薮。——郭璞《奏请平刑书》
叔在薮,火烈具举。——《诗·郑风·大叔于田》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薮-中華語文大辭典同:藪
薮-漢語大字典薮
薮“藪”的简化字。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sǒu
1、[渊薮]yuān sǒu
比喻人或事物聚集的地方(渊:深水,鱼所聚处;薮:水边草地,兽所聚处):罪恶的~。
2、[罪薮]zuì sǒu
罪恶的渊薮。
3、[潴薮]zhū sǒu
亦作“潴藪”。犹渊薮。《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政府者万恶之源也》:“然后知政府乃纳污之潴藪。”
4、[穷薮]qióng sǒu
荒远的草泽。
5、[奥薮]ào sǒu
犹渊薮。比喻人或事物聚集的地方。
6、[邃薮]suì sǒu
指深广的沼泽。
7、[菹薮]zū sǒu
水草繁茂的湖泽。
8、[九薮]jiǔ sǒu
指古代九大湖泊。
9、[郊薮]jiāo sǒu
郊野草泽之地。
10、[抖薮]dǒu sǒu
亦作“抖薮”。
11、[薮泽]sǒu zé
1.指水草茂密的沼泽湖泊地带。 2.犹渊薮。喻人或物荟聚之处。 3.犹草野。
12、[陵薮]líng sǒu
山陵和湖泽。泛指山野。晋 王康琚《反招隐诗》:“小隐隐陵藪,大隐隐朝市。”
13、[逋薮]bū sǒu
犹言逋逃薮。
14、[利薮]lì sǒu
财利的聚集处。
15、[薮牧]sǒu mù
畜牧之地。
16、[财薮]cái sǒu
财物聚集的富饶之地。
17、[谈薮]tán sǒu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裴僕射时人谓为言谈之林藪。”刘孝标注引《惠帝起居注》:“頠理甚渊博,赡於论难。”后因以“谈藪”指知识渊博,对答如流。 2.多人聚谈之所。
18、[窟薮]kū sǒu
指寄托或藏身之所。
19、[十薮]shí sǒu
古代十大湖泊的总称。
20、[斗薮]dòu sǒu
1.抖动;抖落。 2.犹摆脱。 3.小的泽地。
21、[仙薮]xiān sǒu
仙人聚居处。
22、[林薮]lín sǒu
1.指山林水泽,草木丛生的地方。 2.比喻事物聚集的处所:古小说~。
23、[蓁薮]zhēn sǒu
荆棘丛生之地。
24、[窭薮]jù sǒu
浅薄。
25、[八薮]bā sǒu
我国古代的八个泽薮。
26、[逃薮]táo sǒu
逃亡者集聚的偏僻地方。
27、[增薮]zēng sǒu
野草丛生的洼地。
28、[幽薮]yōu sǒu
僻静的草泽。
29、[麓薮]lù sǒu
山麓和泽薮。
30、[伏薮]fú sǒu
方言。谓鸡孵卵。
31、[故薮]gù sǒu
指从前栖息的泽薮。
32、[皋薮]gāo sǒu
水草丛生的沼泽地带。
33、[诤薮]zhèng sǒu
争讼的渊薮。諍,通“争”。
34、[榛薮]zhēn sǒu
山林,丛林。
35、[泽薮]zé sǒu
大泽。
36、[山薮]shān sǒu
1.山深林密的地方。《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藪藏疾。”汉 马融《广成颂》:“乃储精山藪,歷思河泽。”明 刘基《郁离子·枸橼》:“鸟兽以山藪为家,而豢养於樊笼之中,非其情也。” 2.山林与湖泽。《后汉书·梁冀传》:“多拓林苑,禁同王家,包含山藪,远带丘荒,周旋封域,殆将千里。”《文选·卢谌<赠刘琨一首并书>》:“大雅含弘,量苞山藪。”张铣 注:“言量度广远,可以苞括山藪。” 3.犹言山野草莽。与“朝廷”、“廊庙”相对。《后汉书·谢弼传》:“臣山藪顽闇,未达国典。”《三国志·魏志·管宁传》“既已西渡,尽封还之”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玄《傅子》:“唯陛下听野人山藪之愿,使一老者得尽微命。”《南齐书·明僧绍传》:“山藪之人,政当凿坏以遁,若辞不获命,便当依 戴公 故事耳。”
37、[川薮]chuān sǒu
川泽。
38、[寠薮]lóu sǒu
见“寠数”。
39、[材薮]cái sǒu
人材聚集处。
40、[楚薮]chǔ sǒu
楚 地的泽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