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
拼音:tāo
释义:1.大波浪。2.像波涛的声音。
组词
惊涛骇浪 波涛 波涛澎湃 松涛 惊涛 波涛汹涌 林涛 浪涛 怒涛 狂涛拼音
tāo笔顺
丶 丶 ㇀ 一 一 一 丿 一 亅 丶“氵”上两点短小,中点偏左,提画直斜有力。“寿”上部三横平行、均匀,下横稍长,撇画舒展。“寸”大小适中,竖钩端正。
同音字
拼音为tāo的字 拼音为tao的字基础解释
大的波浪:波~。惊~骇浪。详细解释
(形声。从水,寿声。本义:大波)
同本义
涛,大波也。——《说文新附》
扬波涛于碣石。——《后汉书·班彪传上》
何必湘渊与涛濑?——《汉书·扬雄传上》
水泫沄而涌涛。——《文选·张衡·思玄赋》
烟涛微茫信难求。——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惊涛拍岸。——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怒涛排壑。——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又如:涛水(波涛汹涌的大水);涛雪(波涛激汤,水花如雪);涛雷(波涛汹涌,声大如雷);涛波(大波,波涛)
像波涛一样的声音
阴壑寒生万树涛。——明· 王世贞《沸水岩》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涛涛-汉语大词典涛涛形容大水滚滚奔流貌。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涛涛金汁出天涯,滚滚银波通海洼。”
●杨沫《乡思的朝与暮》:“屈原--我生平最景仰的伟大诗人,他忽然拂动长袖,披散着头发,神态庄严激愤地屹立在涛涛江畔。”
同:濤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tāo
1、[波涛]bō tāo
大波浪:万顷~。~汹涌。
2、[浪涛]làng tāo
波涛:~滚滚。
3、[惊风怒涛]jīng fēng nù tāo
比喻生活中的艰辛险恶。
4、[惊涛骇浪]jīng tāo hài làng
1.凶猛而使人害怕的波涛:船在~中前进。 2.比喻险恶的环境或遭遇。
5、[涛声]tāo shēng
1.浪涛拍岸的声响。 2.听起来像拍岸浪声的某物,或被认为像拍岸浪声的某物。
6、[怒涛]nù tāo
汹涌的波涛:~拍岸。
7、[狂涛]kuáng tāo
汹涌的波涛,比喻浩大的声势。
8、[烟涛]yān tāo
亦作“烟涛”。烟波。
9、[湍涛]tuān tāo
指激荡的水流。
10、[弄涛]nòng tāo
犹弄潮。宋 梅尧臣《泮歙州怪予遂行与黄君同路》诗:“高楼登望酸目睛,欲观弄涛仍膾鲸。”宋 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浙江》:“江涛,每日昼夜再上,常以月十日、二十五日最小,三日、十八日极大。小则水渐涨,不过数尺;大则涛涌高至数丈。每年八月十八日,数百里士女共观舟人渔子泝涛触浪,谓之弄涛。”
11、[涛头]tāo tóu
1.浪涛前端。 2.潮头。涛,通“潮”。
12、[涛佬]tāo lǎo
东莞市石龙镇方言,形容一个人日常生活中不稳重,多指一些经常爽约的人,或指一些信口开河的人。
13、[胥涛]xū tāo
传说 春秋 时 伍子胥 为 吴王 所杀,尸投 浙江,成为涛神。后人因称 浙江 潮为“胥涛”。亦泛指汹涌的波涛。
14、[碧涛]bì tāo
绿色的波涛。
15、[环涛]huán tāo
回旋的波涛。
16、[浩涛]hào tāo
波涛浩大貌。续范亭《西安家眷不来阴历七七有感》诗:“七巧今年太不巧,银河隔岸水浩涛。”
17、[悬涛]xuán tāo
飞湍而下的急流。
18、[鹭涛]lù tāo
1.汉枚乘《七发》:“衍溢漂疾,波涌而涛起,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鷺之下翔。”后因以“鷺涛”指波涛。 2.比喻人的才情。
19、[骇涛]hài tāo
犹骇浪。
20、[空涛]kōng tāo
指回荡于空中的浪涛般的声响。
21、[逆涛]nì tāo
顶着浪涛。三国 魏 邯郸淳《曹娥碑》:“﹝ 曹盱 ﹞以 汉安 二年五月,时迎 五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
22、[泷涛]lóng tāo
汹涌的波涛。
23、[翻涛]fān tāo
翻腾的浪涛。
24、[愤涛]fèn tāo
怒涛。
25、[涛濑]tāo lài
波涛与急流。
26、[鲸涛]jīng tāo
惊涛,巨浪。
27、[风涛]fēng tāo
1.风浪。南朝 宋 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诗:“春江壮风涛,兰野茂荑英。”唐 杜甫《曲江三章章五句》诗:“曲江 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风涛。”何其芳《树阴下的默想》:“但我却甘愿冒着风涛,带着渴望,独自在无涯的海上航行。” 2.比喻艰险的遭遇。唐 项斯《欲别》诗:“归期无岁月,客路有风涛。”元 刘因《人情》诗:“人情云雨 九疑山,世路风涛 八节滩。”明 唐顺之《与杨虞坡司马书》:“风涛兵戈倥偬中,因差人入京谢恩。” 3.比喻规模大而气势猛烈的事件或现象。鲁迅《二心集·“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须到无产阶级革命的风涛怒吼起来,刷洗山河的时候,这才能脱出这沉滞猥劣和腐烂的运命。”《人民文学》1977年第9期:“过去一年里,亿万 中国 人民经受了一生中最大最复杂的感情的风涛。”
28、[翠涛]cuì tāo
1.绿色波涛。 2.酒名。旧题唐柳宗元《龙城录·魏徵善治酒》:“魏左相能治酒,有名曰醽醁、翠涛。” 3.砚名。
29、[涛泷]tāo lóng
急流大波。
30、[潮涛]cháo tāo
犹潮水。
31、[霜涛]shuāng tāo
如雪的波涛。
32、[诗涛]shī tāo
汹涌的诗思。
33、[驱涛]qū tāo
1.谓掀起波涛。 2.比喻气势磅礴。
34、[涛波]tāo bō
大波,波涛。
35、[射涛]shè tāo
以箭射巨浪。
36、[层涛]céng tāo
1.起伏的波浪。 2.形容松竹摇曳貌。
37、[薛涛笺]xuē tāo jiān
亦作“薛陶牋”。亦作“薛涛牋”。笺纸名。唐 女诗人 薛涛,晚年寓居 成都 浣花溪,自制深红小彩笺写诗,时人称为“薛涛笺”。旧时八行红笺犹沿此称。唐 李匡乂《资暇集》卷下:“松花牋其来旧矣。元和 初,薛陶 尚斯色,而好製小诗,惜其幅大,不欲长,乃命匠人狭小之。蜀 中才子既以为便,后减诸牋亦如是,特名曰‘薛陶牋’。今 蜀 纸有小样者皆是也,非独松花一色。”宋 张元干《小重山》词:“薛涛牋上 楚 妃吟,空凝睇,归去梦中寻。”明 唐寅《黄莺儿》曲:“緑窗前,挥毫未写,泪洒薛涛笺。”
38、[广陵涛]guǎng líng tāo
汉 枚乘《七发》:“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 广陵 之 曲江。”后即以“广陵涛”称 广陵(今 扬州)曲江 潮。汉 时其势浩大,蔚为壮观。尔后势渐杀。唐 大历 后迄不见。唐 李白《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诗:“我来 扬都 市,送客回轻舠。因夸 楚 太子,便睹 广陵 涛。”清 赵翼《庐山》诗:“广陵 涛接 潯阳 涛,夜梦 五老 来相招。”参阅 清 汪中《述学·广陵曲江证》、清 梁章鉅《<文选>旁证》。
39、[伍子涛]wǔ zǐ tāo
相传 吴国 的 伍子胥 遭佞臣陷害,被 吴王 夫差 逼令自杀,并将其尸体装入革囊,抛入江心,伍 尸气若奔马,流向大海。后遂以“伍子涛”指怒涛。
40、[波涛汹涌]bō tāo xiōng yǒng
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