毞
拼音:pí
释义:1.见“毞毲”。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所织的一种兽毛布。
组词
毞毲拼音
bǐ笔顺
一 𠄌 丿 乚 丿 一 一 乚同音字
拼音为pí的字 拼音为pi的字基础解释
中国古代西北、西南少数民族所织的一种兽毛布。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毞-中華語文大辭典毞毞ㄆ丨ˊpí〈書〉古代少數民族所織的一種獸毛布。[例]其人能作旄氈、班罽、青頓、~毲、羊羧之屬(《後漢書‧卷八十六‧南蠻西南夷列傳‧西南夷》)。
毞-漢語大字典毞
pí 《集韻》頻脂切,平脂並。
我国古代西北、西南氐人所织的一种兽毛布。也作“紕”。《集韻·脂韻》:“毞,氐罽也。通作紕。”《後漢書·西南夷傳》:“其(冉駹夷)人能作旄氈、班罽、青頓、毞毲、羊羧之屬。”李賢注:“何承天《纂文》曰:‘紕,氐罽也。音卑疑反。’毞即紕也。”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bǐ
1、[毞毲]bǐ duō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所织的一种兽毛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