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yì

释义:1.学习。

组词

诵肄 讲肄 肄旧 教肄 修肄 训肄 素肄 肄业

拼音

笔顺

丿 丿 丿 𠃍

同音字

拼音为yì的字 拼音为yi的字

基础解释

学习:~业。~习(学习)。

详细解释

〈动〉

  1. 学习;练习

    兵官皆肄孙吴兵法。——《后汉书》

    又如:肄业上庠(在京都学堂读书)

  2. 检阅,检查 。

    如:疑仪(古代王者因事举行祭祀,例须预习威仪,谓之“肄仪”)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肄-中華語文大辭典

肄肄丨ˋyì學習;練習。[例]~業。

肄-汉语大词典

肄yi
〡ˋ
〔《广韵》羊至切,去至,以。〕
“肆”的被通假字。
1.学习;练习;演习。
●《礼记·曲礼下》:“君命,大夫与士肄。”
郑玄注:“肄,习也。”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会十月。”
●司马贞索隐:“肄亦习也。”
●《三国志·魏志·杜夔传》:“教习讲肄,备作乐器。”
●《新唐书·马燧传》:“居一年,辟广场,罗兵三万以肄,威震北方。”
●《宋史·仁宗纪四》:“十一月甲子,出太庙禘、祫、时飨及温成皇后祭飨乐章,肄于太常。”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局诈》:“某新肄一曲,亦愿闻之乎?”
2.劳苦。
●《书·顾命》:“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奠丽陈教则肄,肄不违,用克达殷,集大命。”
●孔颖达疏:“文武定命陈教,虽劳而不违于道。”
●《诗·邶风·谷风》:“有洸有溃,既诒我肄。”
●毛传:“肄,劳也。”
●《左传·昭公三十年》:“楚执政众而乖,莫适任患。若为三师以肄焉,一师至,彼必皆出。彼出则归,彼归则出,楚必道敝。亟肄以罢之,多方以误之,既罢而后以三军继之,必大克之。”
杜预注:“肄,犹劳也。”
3.树木再生的嫩条。引申为余。
●《诗·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肄。”
●毛传:“肄,余也。斩而复生曰肄。”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晋国不恤周宗之阙,而夏肄是屏。”
杜预注:“夏肄,杞也。肄,余也。”
杨伯峻注:“杞为夏之后,故曰夏肄。肄,余也。屏,即蕃屏,保护之义。此言晋不忧周室之衰弱而惟护助夏代剩余之国。”
●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悴叶更辉,枯条以肄。”
●清李斗《杨州画舫录·草河录下》:“种树多寄生,剪丫除肄,根枝盘曲而有环抱之势。”
●梁启超《戴东原先生传》:“循根可以达杪,不手披枝肄所歧,皆未至十分之见。”
4.检阅,检查。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1、[肄业]yì yè

1.正在学校学习。 2.指虽已离校但并未学到规定毕业的年限或并未达到规定毕业的程度。

2、[肄练]yì liàn

犹操练。

3、[条肄]tiáo yì

指再生的树枝。

4、[素肄]sù yì

犹素习,预习。

5、[训肄]xùn yì

犹训习,教习。

6、[肄习]yì xí

学习;练习;演习。

7、[都肄]dōu yì

谓检阅操练士卒。

8、[肄武]yì wǔ

练习武事。

9、[习肄]xí yì

犹练习。

10、[诵肄]sòng yì

读书修业。

11、[芽肄]yá yì

树木再生之嫩芽。

12、[存肄]cún yì

练习。

13、[教肄]jiào yì

教学;教授。

14、[肄诵]yì sòng

学习,诵读。

15、[研肄]yán yì

研究学习。

16、[讲肄]jiǎng yì

1.讲论肄习。 2.指讲学。 3.指讲舍。

17、[肄仪]yì yí

古代王者因事举行祭祀,例须预习威仪,谓之“肄仪”。

18、[肄旧]yì jiù

谓沿袭旧有的。

19、[肄治]yì zhì

学习研究。

20、[修肄]xiū yì

研习。

21、[校肄]xiào yì

检阅,操演。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肄的反义词 肄的近义词 肄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肄能组什么词
  • 肄能组什么词语
  • 肄可以组什么词
  • 肄可以组什么词语
  • 肄字可以组什么词
  • 肄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肄字能组什么词
  • 肄字能组什么词语
  • 肄字开头的成语
  • 肄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