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拼音:zhū
释义:1.朱红。2.朱砂,即辰砂,矿物名。化学成分是硫化汞,颜色鲜红,是提炼汞的重要原料,又可用作颜料或药材。3.(Zhū)姓。
组词
朱砂 朱梅 朱丹 朱鹮 朱墨 朱雀 朱漆 朱笔 朱砂痣 朱仙镇 朱文公 朱雀门 朱砂红 程朱理学 朱雀玄武 近朱者赤 恶紫夺朱 看朱成碧 朱唇皓齿 朱阁青楼 朱唇玉面拼音
zhū笔顺
丿 一 一 丨 丿 ㇏上撇短斜,两横平行,上短下长,竖画正直居中,撇捺左右对称,且收笔高于中竖。
同音字
拼音为zhū的字 拼音为zhu的字基础解释
[ zhū ] 1.红色:~红。~批。~笔。~文(印章上的阳文)。~门(红漆大门,旧时指豪富人家)。 2.矿物名:~砂(无机化合物,中医用于镇静剂。亦称“辰砂”、“丹砂”)。~墨。 3.姓。 [ shú ] 〔~提(shí)〕古地名。汉武帝 时置县,治所在今 云南省 昭通县 境。后立为郡。详细解释
〈名〉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一在其中指出这种木是红心的。 本义:赤心木)
同本义
朱,赤心木,松柏属。——《说文》
指朱色的物品
…朱(此指朱色缯帛)四百裹。——《穆天子传》
姓
朱孝纯子颍。(朱孝纯,字子颍,山东历城人,乾隆进士,当时任泰安知府,善诗画。)—— 清· 姚鼐《登泰山记》
〈形〉
朱色,大红色 。古代称为正色
网户朱缀。——《楚辞·招魂》
紫衣而朱冠。——《庄子·达生》
朱衣冠,执朱弓,挟朱矢。——《墨子·明鬼下》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韩非子·十过》
朱鳞火鬣。——唐· 李朝威《柳毅传》
朱缨宝饰之帽。——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朱印(朱色印记);朱封(用朱笔在封口作标记);朱押(用朱笔在封条等上面签字或画花押)
〈名〉
“朱砂”的简称
出赤盐如朱,白盐如玉。——《隋书》
又如:磁朱丸(磁石、朱砂、神曲配成的丸药,治疗心悸失眠、头晕目眩等)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朱朱-辞源3【朱朱】㊀喚雞聲。初學記三十 漢 應劭 風俗通:“呼雞曰朱朱。”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四 城西:“把粟與雞呼朱朱。”也作“喌喌”。見 説文。又作“祝祝”。見 藝文類聚九一 晉 張華 博物志。㊁形容紅花繁多。唐 韓愈 昌黎集七 感春詩之三:“晨遊百花林,朱朱兼白白。”
朱朱-汉语大词典朱朱1.呼鸡声。
●《初学记》卷三十引汉应劭《风俗通》:“呼鸡曰朱朱,俗云,鸡本朱氏翁化为之。今呼鸡皆朱朱也。”
●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白马寺》:“把粟与鸡呼朱朱。”
●元白珽《湛渊静语》卷二:“俗以舌音祝祝,可以致犬,唇音汁汁,可以致猫。鸡朱朱,豕卢卢……朱朱卢卢,皆象其声。”
2.形容花开得红盛。
●唐韩愈《感春》诗之三:“晨游百花林,朱朱兼白白。”
●明高启《子夜四时歌》:“白白复朱朱,芳条罥绣襦。”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hū
1、[近朱者赤]jìn zhū zhě chì
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2、[朱红]zhū hóng
比较鲜艳的红色。
3、[朱砂]zhū shā
也叫辰砂、丹砂。无机化合物。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大红色,不溶于水。中医用作镇静剂,外用可以治疗疥癣等皮肤病。是炼汞的重要原料,也可制颜料。
4、[朱雀]zhū què
1.鸟,外形像麻雀,雄鸟红色或暗褐色,雌鸟一般灰褐色。生活在山林中,吃植物果实、种子等。 2.二十八宿中南方七宿的统称。见〖二十八宿〗。 3.道教所奉的南方的神。‖也叫朱鸟。
5、[朱鹭]zhū lù
1.又称朱鹮。涉禽类,体形如鹤,而羽色淡红,嘴与脚亦呈淡红色。 2.乐曲名。
6、[朱家]zhū jiā
汉 初 鲁 地侠士。
7、[朱文]zhū wén
指印面文字凸起,用印泥钤盖出现的红字。
8、[朱杨]zhū yáng
即赤杨。一种落叶乔木。
9、[朱马]zhū mǎ
指 汉 朱买臣 和 司马相如。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乐府》:“延年 以曼声协律,朱 马 以骚体製歌。”一说疑“朱”为讹文。
10、[朱蕉]zhū jiāo
又称“朱竹”、“铁树”。直立、粗壮灌木,高一至三米。夏季开花,淡红至青紫色,间有淡黄色的。果实为浆果。为庭园观赏植物。
11、[朱鸟]zhū niǎo
即“朱雀”
12、[朱辰]zhū chén
夏令时节。
13、[朱组]zhū zǔ
红色丝带。古代达官贵人用以系冠、佩玉、佩印之用,亦借指高官。
14、[朱陈]zhū chén
1.古村名。唐 白居易《朱陈村》诗:“徐州 古丰县,有村曰 朱陈 ……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宋 苏轼《陈季常所畜朱陈村嫁娶图》诗:“何年 顾 陆 丹青手,画作 朱 陈 嫁娶图。”后用为两姓联姻的代称。明 叶宪祖《素梅玉蟾》第五折:“两家都是好门楣,结下 朱 陈 事更宜。”《红楼梦》第九九回:“金陵 契好,桑梓情深,仰蒙雅爱,许结 朱陈。” 2.指 清 词人 朱彝尊 与 陈维崧。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三:“曹升六《珂雪词》,在国初诸老中最为大雅,才力不逮 朱 陈,而取径较正。”
15、[朱蜜]zhū mì
红色的蜜。
16、[猩朱]xīng zhū
鲜红色。
17、[朱火]zhū huǒ
1.红色的火焰。 2.特指烛火,灯火。 3.指夏天;暑气。 4.传说神仙居住的地方。
18、[朱汞]zhū gǒng
水银的原料。
19、[土朱]tǔ zhū
见“土硃”。
20、[朱殿]zhū diàn
指红色殿宇。因其外墙多涂以朱色,故称。
21、[朱鲗]zhū zéi
红色金鱼。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鸽异》:“向有友人馈朱鯽於 孙公子 禹年,家无慧僕,以老佣往。及门,倾水出鱼,索柈而进之,及达主所,鱼已枯毙。”
22、[朱藤]zhū téng
紫藤。
23、[朱跗]zhū fū
红色花萼。跗,通“柎”。
24、[朱姑]zhū gū
山慈姑的异名。
25、[朱路]zhū lù
亦作“朱輅”。天子所乘之车。因其漆以深红色,故称。
26、[朱府]zhū fǔ
道教谓神仙的住所。
27、[朱驳]zhū bó
骏马名。其毛色黄赤相杂。
28、[朱黻]zhū fú
同“朱紱”。《文选·韦孟<讽谏>诗》:“黼衣朱黻,四牡龙旂。”李善 注引 应劭 曰:“朱黻,上广一尺,下广二尺,长三尺,以皮为之,古者上公服之。”《文选·江淹<杂体诗·效陆机“羇宦”>》:“朱黻咸髦士,长缨皆俊人。”李善 注引 郑玄 曰:“茀,太古蔽膝之象。黻与茀古字通。”元 汪元亨《一枝花·闲乐》套曲:“远雕轮,避朱黻。”
29、[朱飈]zhū biāo
夏季热风。
30、[朱网]zhū wǎng
古时挂于殿阁或车箱中装饰或防护。
31、[朱方]zhū fāng
1.春秋 时 吴 地名。治所在今 江苏省 丹徒县 东南。《左传·昭公四年》:“秋七月,楚子 以诸侯伐 吴 ……使 屈申 围 朱方。”杜预 注:“朱方,吴 邑。”《史记·吴太伯世家》:“王餘祭 三年,齐 相 庆封 有罪,自 齐 来犇 吴。吴 予 庆封 朱方 之县,以为奉邑。”裴駰 集解引《吴地记》:“朱方,秦 改曰 丹徒。”南朝 宋 谢灵运《庐陵王墓下作》诗:“晓月发 云阳,落日次 朱方。”唐 萧颖士《江有归舟三章并序》:“南条 北固,朱方 旧里。”清 张一鸣《登金山》诗:“白下 朱方 频战伐,吴 头 楚 尾总云烟。” 2.指南方。唐 皎然《因游支硎寺寄邢端公》诗:“谴深辞紫禁,恩在副朱方。”明 刘基《梅颂》诗:“朱方之秀梅实硕兮,含章而贞受命独兮。”
32、[朱帷]zhū wéi
亦作“朱幃”。红色帐幔。
33、[朱桂]zhū guì
香木名。即丹桂。
34、[朱髹]zhū xiū
涂以红漆。
35、[朱帘]zhū lián
红色帘子。
36、[朱轓]zhū fān
车乘两旁之红色障泥。
37、[朱书]zhū shū
1.用朱墨书写的文字。《史记·赵世家》:“襄子 齐三日,亲自剖竹,有朱书曰:‘赵毋卹,余 霍泰山 山阳侯 天使也。’”《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下》:“戊子,天子赐 武皇 内弟子四人,又降朱书御札,赐 魏国夫人 陈氏。”清 龚自珍《宋先生述》:“瘁志纂述,大书如棋子,小书如蚊脚,墨书或浓或淡,朱书如桃华,日罄五十七纸。” 2.犹朱批谕旨。清 方苞《两朝圣恩恭纪》:“圣祖仁皇帝 硃书:‘戴名世 案内 方苞,学问天下莫不闻。’”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英杰归真》:“今吾真圣主天王于天酉年转天时,蒙天父暗置一硃书在燕寝门眉罅中,批云‘天王大道君王全’七字,是君王父寻着的,邻县邻乡是人皆知。”参见“硃批諭旨”。
38、[朱尘]zhū chén
1.红色的承尘(天花板)。 2.红尘,俗世。
39、[朱钺]zhū yuè
红色的斧钺,九锡之一。
40、[朱茀]zhū fú
朱芾。
近义词
反义词
zhū
1、[墨]mò
1.写字绘画的用品,是用煤烟或松烟等制成的黑色块状物,间或有用其他材料制成别种颜色的,也指用墨和水研出来的汁:一块~。一锭~。研~。笔~纸砚。~太稠了。 2.泛指写字、绘画或印刷用的某种颜料:~水。油~。 3.借指写的字和画的画:~宝。遗~。 4.比喻学问或读书识字的能力:胸无点~。 5.木工打直线用的墨线,借指规矩、准则:绳~。矩~。 6.黑或近于黑的:~菊。~镜。 7.贪污:贪~。~吏。 8.古代的一种刑罚,刺面或额,染上黑色,作为标记。也叫黥。 9.(Mò)指墨家。 10.姓。 11.指墨西哥:~洋(墨西哥银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