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jì

释义:1.完了;尽。2.副词。已经。3.连词。跟“且”“又”“也”配合,连接并列的动词、形容词或分句,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4.用于复句的前一分句,后一分句常用“就”“那么”与之呼应,表示先提出前提,后推出结论。

组词

一如既往 既然 既往不咎 既是 既而 既望 既往 食既 一反既往 既定

拼音

笔顺

𠃍 𠄌 𠃋 丿
左窄右宽。左部分横向笔画平行;横折稍斜;竖提要正。“旡”撇画斜度得当,竖弯钩圆转自然,钩底宜平。

同音字

拼音为jì的字 拼音为ji的字

基础解释

1.已经:~成事实。~得利益。~往不咎。 2.既然:~来之,则安之。~要做,就一定要做好。 3.完了;尽:食~。 4.跟“且、又、也”等副词呼应,表示两种情况兼而有之:~高且大。~聪明又用功。~要有周密的计划,也要有切实的措施。

详细解释

〈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食器的形状,右边象一人吃罢而掉转身体将要离开的样子。本义:吃罢,吃过)

  2. 同本义

    既,小食也。——《说文》。罗振玉曰:“即,象人就食;既,象人食既。许训既为小食,义与形不协矣。”

    君既食。——《礼记·玉藻》

    不拜既爵。——《义礼·乡饮酒礼》

  3. 食尽。指日全食或月全食

    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春秋·桓公三年》。杜预注:“既,尽也。”

    其合相当如袭辟者,日既是也。——汉· 王充《论衡》

  4. 完毕;完了

    既而曰。——《公羊传·宣公元年》。注:“事毕也。”

    既者,尽也。有继之辞也。——《谷梁传》

    既月。——《虞书》

    董泽之蒲可胜既乎。——《左传·宣公十二年》

    薮泽肆既。——《国语·周语》

    吾与汝既其文,未既其实。——《庄子·应帝王》

    又如:既济(六十四卦之。离下坎上。意指万事皆济);既冠之后(成年之后。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副〉

  1. 已经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既祖,取道。(祭过路神,就要上路。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战国策·燕策》

    既克。——《左传·庄公十年》

    既其出。——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既加冠。——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遍试之,无出其右者。——《聊斋志异·促织》

    既泣之三日。——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又如:既成(已经完成);既位(已就其位);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宾客称主人优厚待客的客气话)

  2. 不久;随即

    楚成王以商臣为太子,既欲置公子职。——《韩非子·内储说下》

    昔李斯与 包丘子俱事 荀卿,既而 李斯入 秦。——《盐铁论·毁学》

  3. 常用“则”、“就”、“那么”相呼应,相当于“既然”

    既定策则仆须急归营。——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的党;既以(既然已经);既不沙(既不阿,既不呵,既不唦,既不是呵,既不索。都表示:既然不是这样,如果不是这样,不然的话)

  4. 跟“且”、“又”、“也”、“还”等词配合,表示同时具有两种情况 [both…and;as well as]

    屈平既嫉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既高且大;既快又好;既坚持原则,又灵活运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既-汉语同义词反义词词典

[同]既然
既是
[反]未

既-中華語文大辭典

既ㄐ丨ˋjì1.已經;表示動作已完成。[例]~定行程|~成事實|~得利益|~往不咎。2.連詞:(1)常與「且」、「又」、「也」等詞搭配使用,成套地連接詞、短語或分句,表示並列存在。[例]~實用,又美觀。(2)連接複句的第一分句,提出已成事實的前提,作為下一句推論的依據。常與「就」、「那麼」等呼應。[例]~要說,就該說清楚|~要提高市占率,那麼降低成本,壓低價錢就很必要了。3.〈書〉完了;終了。[例]言未~,捷書至,眾大異之(《金史‧卷二十三‧五行志》)。4.姓。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1、[既然]jì rán

用在上半句话里,下半句话里往往用副词“就、也、还”跟它呼应,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知道做错了,就应当赶快纠正。你~一定要去,我也不便阻拦。

2、[既而]jì ér

用在全句或下半句的头上,表示上文所说的情况或动作发生之后不久:先是惊叹,~大家一起欢呼起来。

3、[既往]jì wǎng

1.以往:一如~。 2.指以往的事:不咎~。

4、[既是]jì shì

既然:~他不愿意,那就算了吧。

5、[既往不咎]jì wǎng bù jiù

也说不咎既往。《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意思是已经做完和做过的事,就不要再去说它了。后指对以往的错误不再责备追究。咎(jiù):怪罪,处分。

6、[既定]jì dìng

已定的,已为前提的。

7、[食既]shí jì

日全食或月全食过程中,月亮阴影与太阳圆面或地球阴影与月亮圆面第一次内切时的位置关系,也指发生这种位置关系的时刻。食既发生在初亏之后。参看〖食相〗。

8、[既成]jì chéng

已经完成;已经成为。

9、[既望]jì wàng

指望日的次日,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10、[皆既]jiē jì

天文学名词。谓日月亏蚀全尽。《春秋·桓公三年》“日有食之,既”晋 杜预 注:“既,尽也。皆既者,正相当而相奄閒疏也。”

11、[既已]jì yǐ

1.已经。《庄子·逍遥游》:“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矣。”晋 陆机《豫章行》:“前路既已多,后涂随年侵。” 2.已经过去;已经完结。《汉书·外戚传下·定陶丁姬》:“太后以为既已之事,不须復发。”南朝 宋 颜延之《北使洛》诗:“蓬心既已矣,飞薄殊亦然。”宋 欧阳修《时论·塞垣》:“近世 晋高祖 建 义并门,得戎王为援,既已,乃以 幽、蓟、山后 诸郡为 邪律 之寿。” 3.既然已经。宋 苏轼《石鼓》诗:“六经既已委灰尘,此鼓亦当遭击剖。”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既已厌恶和尚,恨及袈裟,而 孔夫子 之被利用为或一目的的器具,也从新看得格外清楚起来。”

12、[既立]jì lì

指三十岁。语本《论语·为政》:“三十而立。”明 徐渭《自书小像赞一》:“吾生而肥,弱冠而羸不胜衣,既立而復渐以肥,乃至於若斯图之痴痴也。”

13、[既廪]jì lǐn

古代官府发给的给养。既,通“餼”。

14、[既遂]jì suì

既遂就是已经实施完成的意思。

15、[既终]jì zhōng

犹言始终。

16、[既位]jì wèi

谓已就其位。

17、[罔既]wǎng jì

不尽。

18、[既以]jì yǐ

1.既然已经。《荀子·富国》:“既以伐其本,竭其原,而焦天下矣。”汉 贾谊《鵩鸟赋》序:“谊 既以謫居 长沙,长沙 卑湿,谊 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汉 应瑒《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和颜既以畅,乃肯顾细微。”明 方孝孺《先府君行状》:“惟我先府君之卒,不肖孤既以十年二月二十四日奉柩与先妣 林夫人 合塟於 深湾 童施山 之原,復惧盛德未纪,无以明示来世,疾首痛心,以日以夜。” 2.既然因为。三国 魏 嵇康《养生论》:“夫悠悠者既以未效不求,而求者以不专丧业。”

19、[既夕]jì xī

古丧礼士葬前最后一次哭吊的晚上。

20、[蚀既]shí jì

日月蚀尽。也称全蚀。语出《春秋·桓公三年》:“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杜预 注:“既,尽也。”孔颖达 疏:“食既者,谓日光尽也。”唐 刘禹锡《砥石赋》:“如景昏而蚀既兮,与肌漆而为癘。”

21、[既冠]jì guān

意思是古代男子行加冠礼,指已成年。

22、[既尔]jì ěr

1.从此。 2.已经。

23、[既齓]jì chèn

谓乳齿换尽。

24、[既旬]jì xún

终旬。

25、[拜既]bài jì

古代的一种礼仪。设宴待宾时,宾客饮酒既尽答谢主人的礼节。

26、[时既]shí jì

时尽,谓寿终。

27、[未既]wèi jì

没有完结。

28、[既朔]jì shuò

朔日的第二天。即农历初二。

29、[无既]wú jì

无穷;不尽。

30、[肆既]sì jì

竭尽。

31、[靡既]mí jì

没有穷尽。

32、[雍既]yōng jì

古代诸侯行聘礼时,主国送给宾客的较多的粮食、肉类和牲口称为“雍既”。雍,通“饔”;既,通“餼”。

33、[既灌]jì guàn

谓禘祭第一次献酒以后。

34、[既乃]jì nǎi

犹于是。

35、[终既]zhōng jì

穷尽;终结。

36、[既龀]jì chèn

见“既齓”。

37、[既后]jì hòu

以后,其后。

38、[既月]jì yuè

整月;一个月。

39、[既生霸]jì shēng bà

见“既生魄”。

40、[既死霸]jì sǐ bà

见“既死魄”。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既的反义词 既的近义词 既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既能组什么词
  • 既能组什么词语
  • 既可以组什么词
  • 既可以组什么词语
  • 既字可以组什么词
  • 既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既字能组什么词
  • 既字能组什么词语
  • 既字开头的成语
  • 既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