緤
拼音:xiè
释义:1.同“紲”。2.姓。战国时有绁错。见《战国策·宋卫策》。
组词
控緤 白緤拼音
xiè笔顺
𠃋 𠃋 丶 丶 丶 丶 一 丨 丨 一 ㇄ 一 丨 丿 ㇏同音字
拼音为xiè的字 拼音为xie的字基础解释
1.古同“绁”。2.木棉的别称。3.古书上说的一种布。4.端绪。5.古通“渫”,消除。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緤-中華大字典1、緤釋文:紲或字。見《說文》。
〔按說文、紲。系也。段玉裁云。~本犬系。按經典通作絏。俗亦作靾〕。
2、紲讀音:私列切,音薛,屑韻。〔通作絏〕。釋文:
❶犬系也。春秋傳曰。臣負覊~。見《說文》。《段注》:少儀。犬則執緤。緤本犬系。引申之馬亦曰~。春秋僖二十四年左傳。服虔注曰。一曰犬韁。一曰犬~。則~之本義也。如杜說。~、馬韁。則~引伸之義也。
〔按緤、卽~之或字〕。
❸索也。見《廣雅釋器》。
❹緖也。見《方言》。
❺孿也。《論語公冶長》:雖在縲~之中。
〔按今本作絏〕。
❻制也。牽制之也。見《釋名釋車》。
❼弓䩛也。《考工記弓人》:辟如終~非弓之利也。
❽摎而紾之爲絏。見《小爾雅廣器》。
❾~袢。去爝之名也。《詩君子偕老》:蒙彼縐絺。是~袢也。
⓫同跇。《漢書揚雄傳》:亶視夫栗禽之~踰。
〔注〕:師古曰。~與跇同。
3、的讀音:丁歷切,音嫡,錫韻。釋文:
❶本作旳。《說文日部》:旳。朙也。易曰爲旳顙。《段注》:~者、白之明也。故俗字作~。旳顙、白顚也。
❷白也。見《廣雅釋器》。
❸婦人面飾。《釋名釋首飾》:以丹注面曰~。~、灼也。此本天子諸侯羣妾。當以次進御。其有月事者止而不御。重以口說。故注此丹於面。灼然爲識。女史見之。則不書名於其第錄也。
〔按集韻作䵠。史記五宗世家程姬索隱、北堂書鈔、太平御覽、竝引作~。俗本作勺。今依畢氏疏證本作~〕。
❹遠也。見《玉篇》。
❺明見也。見《玉篇》。
❻射質也。《荀子勸學》:是故質~張而弓矢至焉。
〔注〕:質、射侯也。~、正鵠也。
〔按漢書鼂錯傳注云。~謂所射之準臬也。集韻云。㢩、通作~〕。
❼實也。《家語觀鄕射》:發彼有~。
❽~~。獲也。《淮南說林》:~~者獲。
❾~皪。光明也。《文選左思賦》:丹藕凌波而~皪。
〔又〕:照也。《史記司馬相如傳》:~皪江靡。
❿通約。《文選枚乘七發》:九寡之珥以爲約。
〔注〕:字書曰。約、亦~字也。都狄切。~、琴徽也。
⓫通菂。《爾雅釋草》:荷。其實蓮。其中~。
〔注〕:蓮中子也。《釋文》:~、或作菂。同。
⓬通馰。《易說卦》:其於馬也爲~顙。〔說文馬部引作馰〕。
⓭語助辭。《唐韻正》:按~字在入聲。則當入藥音都略反。灼酌妁芍之類也。轉去聲、則當入嘯音都料反。釣怊杓豹之類也。後人誤音爲滴。轉上聲爲底。按宋人書中凡語助之辭。皆作底。竝無~字。是近代之誤。今人小~字、亦當作底。宋史有內殿直小底。遼史有近侍小底。
〔按今俗語言。有作之字用者〕。
4、的讀音:胡了切,音皛,篠韻。釋文:蓮子。見《集韻》。
5、絨釋文:同緤。《隸釋》:漢碑從枼之字。或書作欖。
同:绁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xiè
1、[控緤]kòng xiè
指驾驭坐骑。清 张丹《涿州城》诗:“控緤走其下,壁立皆土块。”
2、[白緤]bái xiè
白色的木棉布。《齐民要术·五穀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引 晋 张勃《吴录·地理志》:“交趾 定安县,有木緜,树高大,实如酒杯口;有緜,如蚕之緜也。又可作布,名曰白緤,一名毛布。”
3、[鞲緤]gōu xiè
见“韝紲”。
4、[槛緤]kǎn xiè
关兽的栅栏,拴兽的绳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