捶
拼音:chuí
释义:1.用拳头或棍棒等敲打。
组词
捶打 捶击 捶床 捶背 捶策 捶表 捶笞 捶牛 捶楚 一尺捶 护心捶 捶胸顿足 捶床拍枕 捶胸跌足 捶床捣枕 捶胸跺脚 捶胸顿脚 捶胸跌脚 泣血捶膺拼音
chuí笔顺
一 亅 ㇀ 丿 一 丨 一 丨 丨 一 一同音字
拼音为chuí的字 拼音为chui的字基础解释
用拳头或棒槌敲打:~背。~衣裳。详细解释
(形声。从手,垂声。本义:棒打)
同本义
捶,以杖击也。——《说文》
捶笞膑脚。——《荀子·正论》。注:“捶笞皆杖击也。”
又如:捶鼓;捶衣裳;捶楚(用杖或板拷打)
拳打 。
如:捶背;捶殴(殴打);捶胸跌脚(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
舂;捣 。
如:捶骨沥髓(同“敲骨吸髓”。喻残酷搜刮民财)
同“锤”。锻,锻炼 。
如:捶钩(锻打带钩);捶句(锤炼文句)
马杖。通“箠”
檄以马捶。——《庄子·至乐》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捶马衔走。——《公羊传·定公八年》何注
执捶拊以鞭笞天下。——《史记·秦始皇本纪》
又如:捶策(扬鞭击马)
棍棒 。
如:捶表(即邮表。指立于边界邮舍旁的木制标志)
〈动〉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捶-中華語文大辭典捶捶ㄔㄨㄟˊchuí敲打。[例]~打|~胸|~背。
捶-中華大字典1、捶讀音:圭橤切,錐上聲,紙韻。釋文:
❶以杖擊也。見《說文》。《桂注》:廣雅。~。擊也。趙注孟子。可使國人作杖。以~敵國堅甲利兵。
❷擣也。《禮記內則》:欲乾肉則~而食之。
❸箠也。《莊子至樂》:撽以馬~。《釋文》:馬杖也。
❹通錘。《莊子大宗師》:皆在鑪~之間耳。
2、捶讀音:都果切,音朶,哿韻。釋文:揣也。《莊子知北遊》:犬馬之~鉤者。
3、垂讀音:是爲切,音甀,支韻。釋文:
❶本作笈。《說文》:笈。遠邊也。
❷邊也。《史記司馬相如傳》:坐不~堂。〔謂坐不於堂之邊也〕。
❸下也。《荀子富國》:~事養民。
〔注〕:以上所操持之事。下就於民。謂施小惠也。
❹自上縋下也。《詩都人士》:~帶而厲。
❺布也。《後漢鄧禹傳》:~功名於竹帛。
❻係也。《春秋元命苞》:以土~一人詰屈折著爲廷字。
❼將及也。杜甫有~老別詩。又~~。義亦同。
❽舜臣名。《書舜典》:僉曰~哉。
❾~拱。言無所指揮也。《大戴記保傅》:桓公~拱無事而朝諸侯。
❿小~。伎樂。〔馬祖常詩〕:樂部韋娘舞小~。
〔按樂府有大~手小~手曲〕。
⓫地名。《春秋隱八年》:宋公衞侯遇於~。
〔注〕:~、衞地。濟陰句陽縣東北有~亭。
〔按在今山東定陶縣附近〕。
〔又〕:齊地。《春秋宣八年》:仲遂卒于~。
〔注〕:~、齊地。
〔按在今山東平陰縣境〕。
⓬通陲。《左成十三年傳》:虔劉我邊陲。
⓭通倕。《通訓定聲》:~字亦作倕。世本倕作規矩。荀子解蔽。倕之弓。
⓮通菙。荆也。《周禮菙氏》:掌共燋契以待~事。《釋文》:菙、本又作~。
4、搥讀音:都回切,音堆,灰韻。釋文:擿也。見《廣雅釋詁》。《疏證》:法言問道篇。~提仁義。音義云。~、擲也。擲、與擿同。
〔按說文。投、擿也。擿、一曰投也。段注。今字作擲。凡古書用投擲字皆作擿〕。
5、搥讀音:直追切,音椎,支韻。釋文:擊也。《唐書禮樂志》:日未明四刻、~一鼓。爲一嚴。
6、璪釋文:捶本字。見《正字通》。
7、㪜讀音:楚委切,音揣,紙韻。尺兗切,音舛,銑韻。釋文:
❶量也。見《廣韻》。
❷試也。見《玉篇》。
8、㪜讀音:丁果切,音朶,哿韻。釋文:同捶。捶物輕重也。見《廣韻》。
9、棰讀音:都果切,音朶,哿韻。釋文:木叢生皃。見《類篇》。
10、棰讀音:主蘂切,音捶,紙韻。釋文:捶或字。見《集韻》。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chuí
1、[捶打]chuí dǎ
用拳头或器物撞击物体;砸:用榔头~铁板。
2、[捶背]chuí bèi
轻敲背部。亦为一种按摩术。
3、[捶击]chuí jī
用重物猛力敲打。
4、[捶胸顿足]chuí xiōng dùn zú
用拳头打胸部,用脚跺地,形容非常焦急、懊丧或极度悲痛的样子。
5、[捶胸]chuí xiōng
作态以示抗议(如悲哀,愤怒,或自责)
6、[捶丸]chuí wán
古代球类竞技游戏之一。在旷地画线为基,离基线远处掘一浅穴为窝;球置基中,以棒击之,入窝者为胜。
7、[挝捶]wō chuí
鞭打。
8、[捶笞]chuí chī
杖击;抽打。
9、[考捶]kǎo chuí
拷打。
10、[捶楚]chuí chǔ
杖击;鞭打。亦为古代刑罚之一。
11、[捶牛]chuí niú
击杀牛。
12、[捶勒]chuí lè
犹控制。
13、[捶策]chuí cè
马鞭子。
14、[捶挞]chuí tà
杖击,鞭打。
15、[捶提]chuí tí
掷;抛弃。
16、[捶掠]chuí lüè
杖击;敲扑。《资治通鉴·梁简文帝大宝元年》:“钱塘 褚冕,以 会理 故旧,捶掠千计,终无异言。”宋 沉括《梦溪补笔谈·权智》:“拽下械繫捶掠,极其苦楚。”《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景定元年》:“蒙古 命都元帅 耨埒 所过勿捶掠官吏。”
17、[马捶]mǎ chuí
见“马箠”。
18、[捶考]chuí kǎo
杖击,鞭笞。
19、[搒捶]péng chuí
亦作“搒棰”。拷打。《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三年》:“判度支 杜佑 大索 长安 中商贾所有货,意其不实,輒加搒捶,人不胜苦。”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五:“他日又劫一家,执其老嫗搒棰求货。”
20、[参捶]cān chuí
见“参挝”。
21、[玷捶]diàn chuí
掂掇。原谓以手估量轻量。今多指斟酌,估计。
22、[殴捶]ōu chuí
殴打。
23、[捶字]chuí zì
炼字。谓精心选词遣字,使词句精美简洁。
24、[擂捶]lèi chuí
敲打。
25、[欧捶]ōu chuí
殴打。欧,通“殴”。
26、[尺捶]chǐ chuí
见“尺棰”。
27、[捶扑]chuí pū
1.亦作“捶扑”。杖击;鞭打。 2.见“捶扑”。
28、[捶殴]chuí ōu
欧打。
29、[鞭捶]biān chuí
1.鞭子。 2.鞭打。
30、[捶钩]chuí gōu
1.亦作“捶钩”。1.锻打带钩。《庄子·知北游》:“大马之捶鉤者,年八十矣,而不失豪芒。”郭象 注:“拈(玷)捶鉤之轻重,而无豪芒之差也。”成玄英 疏:“捶,打锻也;鉤,腰带也。” 2.喻功夫纯熟。唐 杜甫《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诗:“应手看捶钩,清心听鸣鏑。”唐 刘禹锡《绝编生墓表》:“夫权衡所以揣轻重,不为捶钩者设也。”清 黄鷟来《雨晴游弘济寺》诗:“捶钩畅玄旨,妙理穷指摘。”
31、[捶琢]chuí zhuó
推敲琢磨。
32、[捶表]chuí biǎo
树立于边界悬有标志的木柱。
33、[捶鈎]chuí gōu
见“捶鉤”。
34、[打捶]dǎ chuí
方言。打架。
35、[楚捶]chǔ chuí
亦作“楚棰”。杖笞,拷打。
36、[麻捶]má chuí
即麻槌。
37、[牙捶]yá chuí
见“牙推”。
38、[驱捶]qū chuí
1.驱捶:驱逐捶打。 2.敺捶:捶打。
39、[炉捶]lú chuí
1.亦作“鑪锤”。亦作“鑪椎”。 2.比喻造化,陶铸。 3.比喻构思熔裁或构思熔裁的能力。 4.比喻军政大事等的安排、措施。
40、[敺捶]qū chuí
捶打。《南史·宋建安王休仁传》:“时帝狂悖无道,诛害羣公,忌惮诸父,并聚之殿内,敺捶陵曳,无復人理。”